顾青舒
江苏省启东市新港小学
“育人为本,育德为先”,德育教育已被列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结合每一门学科的特点,把美德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中去,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觉得,美术教学是个很好的载体。美术学科作为一门以审美教育为主的课程,同样肩负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美德修养的重任。因此,推广“美术+美德”的“双美教育”教学模式,是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美术学科思想性强,知识面广,它不仅能传授知识,训练技巧,更重要的是能提高认识,开阔视野,塑造灵魂,陶冶情操。美术是一门审美教育、美感教育。一所学校没有美术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德育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美术和美德的有机结合源自于对美的共同追寻。
一、德育渗透的基本原则
德育渗透必须结合美术课堂教学的实际,依“法”实施。这个“法”其实就是教与学的辩证法,核心内容是解决好“渗”的着力点和“渗”的程度。
1.润物无声。德育渗透是“水滴石穿”的“滴水功”。要紧扣教材,附着于知识的讲授和训练中,注意渗透的自然性,渗透往往伴随在活泼的教学、灵活的教法和多样的手段中,是通过教师的描绘点拨,甚至自身的人格魅力,不露痕迹地去熏陶学生。
2.笙磬同音。德育渗透是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的和谐共振。教师自身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规律,寻找德育要求与学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
3.有的放矢。德育渗透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应当用科学的态度、远大的理想感染和教育学生,把培养四有新人,培养跨世纪人才作为目标,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德育渗透的终极目的就是“教学生学会做人”,美术教学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形成道德行为。
1.教师首先要培养德育渗透的意识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决定因素,美术教学中成功实施德育渗透的关键就在于教师首先必须要具备渗透的意识。这种意识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从“我”做起,靠言传身教为学生作出表率。其二,钻研教材,善于找寻思想教育的素材。其三,抓好“导入”,生动形象地渗透德育。
2.潜移默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中
利用课中的知识引出课外的一些知识,用丰富的文物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把课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日生活中,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主动适应性。
三、德育渗透的教学方式和实例
1、在美术教学设计中渗透美德教育。通常我们的美术教学设计只考虑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程序、教具的选择和使用,有时还考虑设计一些学生的活动,例如名画的观摩欣赏等,但往往忽视美德的渗透教育,思维中没有德育这根弦,普遍认为德育教育是思品教师的事。我们则提出将美德渗透作为美术教学设计的重要因素,以增强美德教育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动机、情感、意志的激发。如我上《多彩的梦》时,设计中由梦引出梦想、理想,引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等内容,这样做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美德认识的良好体验,促进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促进学生学习激情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也有利于美术教学的多姿多彩,从而提高了教学设计的效果。
2、在美术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渗透美德教育。通常我们美术教学情境的创设主要考虑情境的具体内容、所需的材料、工具、设备、情境的使用方式等。把美德教育作为必要因素纳入美术教学的情境的创设中,情境对学生而言就不再是干巴巴的,也不是纯粹的材料和逻辑关系,而变成活生生的、活泼的、优雅的现实景象,要观察的东西变得带有诱人的美的内涵。如我上《彩墨脸谱》时,在情境的创设中,让学生在辨别各种脸谱颜色中分清不同颜色所代表的忠奸善恶,美德教育的加持,对主线的烘托更加鲜明,更加诱人深思,诱人探究,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既取得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同时提高了美术情境教育本身的作用和学生对情境心理体验的感受。
3、在美术教学流程中渗透美德教育。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使教师头疼的是学生主动性的调动和发挥,要让学生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参与,的确是一件难事,如把美德小故事等纳入教学流程,可使这种情况大大改观。例如我上《元宵节里挂彩灯》时,穿插民间喜闻乐见的道德小故事,贴近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经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由于双美教育的有机糅合对学生起着不知不觉的感染作用和巧妙的吸引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让我们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真、善、美的情感空间,使他们在美术学习的同时接受美德教育,相信只要我们能有始有终地坚持教育渗透,一定会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