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
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能打破学生心中业已存在的物理知识和生活无关联的壁垒,带领他们深刻地感受物理的魅力,建立起基本的物理科学素养。本文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其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两方面,对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生活化以提高教学质量进行初步探究,以期为广大教师的日常物理教学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前言
物理和人类生活活动密切相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生活化理念,可以打破在考试“指挥棒”和教学“满堂灌”下,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就是为了考试的刻板印象,消除他们心中先入为主的成见,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知识认知观。纵观实践,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难以将生活和物理知识辩证结合,因此广大物理教师应当认真审视问题的严峻性,继而积极学习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理论知识,持续实践,帮助学生构建基于物理学科的综合素养。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出现认知偏差
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网络化的影响,和“西化”“分化”的干扰,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对教师的角色出现认知性偏差,他们单纯的将教师等同于谋生的手段,忘记了古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内涵。从长远看,此种心理机制会导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趋向任务化模式,走向自我一条自我心灵的封闭之路,而且学生作为被接受的对象,也会因此受到消极影响,他们的心中会失去对教师的尊敬,还会失去对知识本身的敬畏感。
(二)学生没有建立正确的物理认知观
在考试“指挥棒”和教学“满堂灌”影响下,学生很容易对物理学习产生错误的认知观。他们会认为学习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对课本进行学习,在测验中拿取及格分数。殊不知此认知,不仅将物理学习庸俗化,还过分得扭曲了物理学习的真正内涵。在此种认知下,学生难以建立起正确的科学实践观,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也将受到牵制,难以真正地热爱生活。
(三)师生互动环节少
纵观实践,在初中物理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往往缺少互动性环节。教师过分重视学习知识的目的性,忽略了从心智思维层面启发学生,激励学生拥有自己的独立思维。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限制,物理的学习就会演变为考试的工具,失去客观真实性。学生忽略了知识和生活的联系,他们又怎么在日后将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应用于实践生活中。
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程的起始点,它的内容设置和方法模式往往能够影响整堂课程的质量和氛围。物理作为研究物质一般规律和基本结构的自然学科,其中的物理模型、定律、公式和图像充满数学的逻辑严谨性和哲学思辨性的特性,会让不少没有物理基础知识的学生产生消极的望而却步心理,进而影响他们的物理学习成果。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之处,就要将生活化内容和物理知识相结合,激发他们正向的心理【1】。
例如,在教学《二力平衡》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导入法和问题导入法,率先铺垫好二力平衡的相关知识概念,激发他们学习二力平衡相关物理知识的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说,“同学们,在正式学习本课之前,我们先来一起做个游戏,先伸出你们的双手来,然后将手指按在桌面上向前推进,然后你们能从中发现什么力?”,接着教师让学生进行简短讨论后进行举手发言。“手指和桌面产生的摩擦力”。接着教师可以继续提出另一个情景,“一个匀速运动的汽车属于二力平衡状态吗?”有了前一问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自然会说,“属于,汽车的驱动力和摩擦力保持平衡”,由此学生既能透彻的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又能深刻领悟二力平衡的实际应用。
(二)课堂活动生活化,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生活的本质在于实践,人类在生活中进行的一切活动最终都可以归结为自我的实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生活化理念,可以解读为多进行物理实践类活动。众所周知,初中物理教材内,涵盖着大量的物理实验,针对这些实验,教师既可以结合生活化场景加以讲解,还可以带领学生自主进行物理实验,锻炼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锤炼他们的思维逻辑自洽性【2】。
例如,在学习浮力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主设计验证影响浮力的相关因素的实验。学生A会想到,“既然是验证浮力,那肯定和水有关系”,学生B又会说,“液体都有一定的浮力”,于是他们就会设置水和油两组液体,然后学生会想到“物体的质量也许也许会影响浮力的”,有的学生还会说,“物体的体积也会影响浮力”,有了这些猜想,学生就会设置几个质量不同,体积相同的物体,几个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物体。然后又会出现怎么具象化浮力的问题,于是学生会选择待水面平静后,用Mark笔标记物体被水淹没的印迹。通过学生在控制变量的情况下,一次次的实验,进而得出浮力和液体密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但我们知道还和当地重力加速度有关系,因此教师可以继续引入生活情景,“同学们,你们见过氢气球吗?你们觉的它受到浮力了吗?”,然后教师可以继续延伸情景,“那若是将氢气球放在和地球大气组成成分相同的一个类星球上呢?它的浮力和地球的有区别吗?”,由此帮助学生思考出浮力还和重力加速度有关系。
(三)物理实验生活化,驱动课堂教学效果
实验作为物理学科的基础手段和核心灵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初中物理教师在平时的实验中,从生活的角度切入,不仅能够让学生站在物理学的角度体味生活,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也能驱动物理教师的教学效果,完成在物理科目的日常教学中渗透生活化理念。
例如,在教学和测量相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完全可以安排全班学生进入操场进行跑步时间测量,这种生活化实验的模式,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劳逸结合。让他们通过参与50、100、300米的跑步,测量每个人的完成时间,从而掌握物理中数据计算和处理的原则。这里需要注意,虽然看似是一个简单知识点,但仍旧能够锻炼学生的物理实验素养。教师设置简单的物理实验,然后按照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处理数据,得出结论的探究步骤,有序完成,便能够让学生初步熟悉掌握物理科学研究实验的探究步骤,继而让学生能够在遇到更复杂的情景下,依旧按照探究步骤得出结论,解决问题【3】。
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生活化理念,有着实践层面的必然性和知识层面的客观性。我们在教学中渗透生活化理念,能从思想根源处肃清学生的扭曲认知,帮助他们在精神层面建立起正确的物理学习认知观,从而促使他们具备更充分物理学习的心理动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生活化理念,能重塑学生智识层面的物理知识体系,同时发掘他们思维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沈峰.融入生活化理念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初探[J].科技风,2020(36):27-28.
【2】钟凌凌.融入生活化教学,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J].新课程(中学),2019(03):146.
【3】何建.重视教学生活化 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J].科普童话,2018(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