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守卫 ——小议大班绘本活动《最佳守卫》行与思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第1期   作者:李金花
[导读] 在日常的带班过程中,我们经常“委派”一些孩子当小老师、小班长来协助我们管理班级

        李金花
        平阳县鳌江育英幼儿园       
案例背景:
        在日常的带班过程中,我们经常“委派”一些孩子当小老师、小班长来协助我们管理班级,也为了促进孩子的自我管理;但在每次的“委派”中我们常常采用简单的轮流制度,忽略了其教育价值。《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孩子学习自我管理;同时对孩子社会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中也明确提到:“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由于孩子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对知识、习惯的掌握具有自己明显的年龄特点,因此寻找一个适合孩子学习且易于被他们接受的活动载体尤为重要。
经过多次的寻找、比较我们选择了绘本《最佳守卫》这个体裁。
        这是由一个个色彩丰富、动态鲜活的画面组成,故事充满智慧与趣味,通过山羊公公选守卫的过程,呈现多次测试与PK,引发孩子测试、判断、寻求答案的一个过程。
情景一:
         本活动紧紧围绕“招聘守卫”线索展开,凸现了招聘过程带给孩子趣味与智慧的感受。导入部分,以山羊公公张贴的招聘广告进入,简单明了,使孩子了解山羊公公招聘守卫的原因与要求,也是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发展作好铺垫;但在对“守卫”的理解上孩子显示的比较纠结,到底“守卫”是什么意思?对于中班的孩子而言,如何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孩子理解这个词汇,成为了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否则下边的安排都成为白搭!
         果然在第一次试教的时候,大部分的孩子对“守卫”这个词汇都显示的那么茫然和不理解,接下来的环节设置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过场,活动效果达不到我们预期的要求。
分析与反思:
         当我们在设置这个活动的时候,就应该要意识到这个活动的关键词是什么?有哪些?如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孩子理解;因此,我们细细的研究教案,寻找教案中的关键词汇,重点突破。
         首先,找好关键词:最佳、守卫、身高、力量、灵活、责任。这几个词汇对于经验匮乏的中班孩子而言,缺乏知识、经验的储备;需要老师有意识的进行梳理,如“守卫”这一词汇可以用孩子园的“保安叔叔”的作用,作为孩子理解词汇的一种经验的深化等。因此,我们在设置板书的环节上就要进行调整,在PPT、板书的制作上,要让孩子能够一眼就能够了解这几个词汇所代表的意义;
         其次,逐个突破关键词,寻找关键词的内在联系;这些词汇都表示了山羊公公选择“最佳守卫”的条件,缺一不可;做好这些关键词的落实,就知道选择“守卫”需要达到哪些要求等等。
         如此,孩子们有了具体可观察、可操作的指标,在观察、评价“最佳守卫”便有了确切标准,同时也让孩子理解要做好“最佳值日生”应该具备那些条件,使孩子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情景二:
        环节二,是整个活动的重点环节,根据山羊公公选最佳守卫的要求和方法进行测试和PK,展开故事。引导孩子围绕“守卫”去发现故事中的“趣”。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独特各异的想法。第一次试教中;教师对于故事中这四次“选拔”的重点、难点的把握不够;体裁的分析不足:以均等平分的把握这四次“选拔”,显示不出山羊公公“选拔最佳守卫”那种跌宕起伏的“趣”与“智”。


如:选拔一:身高
  1)出示幻灯片:看看比什么?山羊公公要选出身高超过这个木棍的动物?那些动物胜出了?仔细再看看。
 2)山羊公公为什么要选身高超过这跟木棍的动物呢?
 3)小结:合格的守卫需要一定的身高。因为长的高,可以看的远,及早的发现狼群,从而保护好羊群。这么多动物都符合条件,可是山羊公公只要一名守卫,比赛还要进行下去。
  选拔二:力量……
  选拔三:灵活……
  选拔四:责任……
        都是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提问,师生互动都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显的比较呆板,而“生生互动”成为了空白。
分析与反思:
         第二环节也是本活动的重点——引导孩子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我们把故事设计成四个选拔赛闯关,让孩子更加主动地去观赛,乃至参赛。在观赛的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方法一问、一答过于单调,体现不出孩子的主体性,《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孩子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
         因此在活动后我们进行了系列的调整运用谈话法,巧妙地让孩子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故事本身的生动性已经激发了孩子的学习探究欲望,教师的引导更是水到渠成。有效地师幼互动是催化剂,更加凸显了教学效果。在四出选拔赛中,难度是层层深入的。
         如:在第一关“木棍比身高”的环节,相对于说比较简单,孩子只要仔细观察都能发现谁胜出了。在第二关“举木墩比力量”的擂台赛中,我们从孩子自身的经验出发,更深一步地去理解故事的内涵。本环节将活动提升了一个层面,赋予教育以生命的气息,与孩子的心灵产生共鸣。第三关“接盘子比灵活”,第一个问题就让孩子思索“守卫为什么要灵活”,充分启发了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理解了灵活的定义。在本环节后穿插了孩子选票游戏,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也是遵循了动静交替原则。在最后一关“临时守卫”的环节中,让孩子在观察和听的过程中,去思考自己选票的决定,当教师讲述完经过时,再次让孩子思索,讨论,再次改选选票。充分地把学习的主权让给了孩子。孩子学得开心,学得踏实。
我们的感悟:
        本次活动的出发点在于激励孩子在选拔“最佳守卫”的过程中找到日常在班上的影子,初步体会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责任心。通过活动它对孩子在自我意识、自我展现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我们积累了以下一些经验。
1.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孩子们想说。
        依据中班孩子好表扬的特点,用鼓励的方式、互相激励的办法让孩子产生说的欲望。如:当孩子说出自己为什么选猎狗(老虎)的时候,教师应及时的给于鼓掌等方式进行肯定,同时以点带面的引导其他孩子积极发言。
2.尊重孩子,给孩子自主的选择权利。
         当孩子进行第一次选择“最佳守卫”的过程中,教师给于孩子自主的选择权利,允许孩子有不同的看法,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利。同时在第二次选择“最佳守卫”的同时也能给于孩子尊重,毕竟在孩子心目中选择“最佳守卫”是孩子自愿的选择;不能强制孩子有一个标准答案。
3.及时的反馈与调整,充分调动孩子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进行中,可能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或者来自我们自身的困惑;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必要的调整,在第一次试教中,我们对教案、对体裁的分析不够、理解不够,就要及时的进行反馈与调整;当然在现场活动中需要教师根据孩子的反映进行不断的调整,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孩子活动的积极性,才能体现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活动中教师始终将孩子摆在主体的位置,将自己摆在引导者的位置,让教与学达成了和谐的境地,生动活泼地演绎了课堂教学,实实在在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孩子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孩子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