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耀远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第一中学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够改变的不仅仅是学历,还有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阅读能够使浮躁的心平静下来,能够站在文学大家的肩膀上看世界,还能够使人学会用理智和文明的方式解决问题。阅读对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高中时期,教师要通过阅读,向学生渗透人文思想和道德情怀,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使学生成为一个有个性、有气质的人。
关键字: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人文精神
高中时期,学生需要面对人生重要的挑战——高考,为了使学生顺利的通过高考的考验,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喜欢运用题海战术或者一些模式化方法,培养学生解题技巧。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对学生思想情感、人文价值的培养,会造成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缺乏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语文能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学科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基本的文学能力和语言技能,还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积极地心态,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正确的看待遇到的问题。阅读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于阅读教学,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一、挖掘人文资源,培养人文情怀
人文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最高形式,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将作品中优秀的思想文化传递给学生,在学生的体内生根发芽,最终内化为学生的品质、气质和修养,就是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却降低了。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阅读成为滋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沃土,通过阅读素材中蕴含的真善美,塑造学生的人格,丰富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
《沁园春·雪》这首诗,通过描写祖国壮丽的河山,抒发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雄伟旷达的气魄,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在执教这首诗时,除了完成基础教学,教师还要挖掘人文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爱护祖国河山,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做出贡献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赏析文本,讨论:“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说:“我认为,英雄指毛泽东本人。因为当时他在党内的地位已经确立,长征也取得了胜利,他对中国的局势掌握的很清晰,认为自己和共产党就是新中国的缔造者。”还有的学生说:“英雄是新时代杰出的人才或者有抱负的人。在未来的社会,没有压迫,没有战争,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时代的英雄。”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产生对英雄的见解,阐述英雄对社会的价值,由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渗透德育思想,传递正确价值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每一位学科教师的职责。语文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上具有很大的优势,语文阅读中蕴含的德育思想值得学生细细的品味和学习。德育的内容很广泛,其中包括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公民道德和政治品质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在组织阅读教学之前,教师要细细分析文本蕴含的德育内容,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向学生加以渗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落实学生的道德行为。
《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写人记事散文,本文主要讲述了刘和珍的平生事迹和遇难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爱国青年追求真理,反抗强暴的大无畏精神的赞扬,抨击了军阀屠杀人民的凶残卑劣和走狗文人造谣的阴险无耻行径,激励人民吸取教训,勇敢地与反动势力作斗争。
通过对阅读内容和思想的分析,教师可以借助这篇文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做一位渴求真理,善良温和,富有斗争精神和责任感的人。在执教的过程中,笔者首先借助幻灯片,向学生介绍了作者鲁迅的人生经历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其次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赏析文本,通过对文章语句的分析,体会人物的性格,学习人物的精神。文中的:“但我还有要说的话。我没有亲见......不幸全被这几缕血抹杀了。”这段文字,描绘了刘和珍君等人为了抵抗社会反动势力,自愿冒险请愿不幸遇害的经过,在讲到这里时,笔者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这段话体现了中国先进女子在枪林弹雨中不畏生死,相互救助的崇高品质。”还有的学生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还有学生批判当时的统治阶级,表达了对反动派的憎恨。在没有学生发言后,笔者总结:“人的一生很短暂,有的人虽然活着,但已经死了,有的人虽然死了,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而刘和珍君就是那个凭借着勇敢、善良,敢于斗争的精神,活在我们心中的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使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勇敢、善良,追求真理的人。
三、结合生活实际,促进学以致用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可是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过于注重应试教育,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弱,无法应用语文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另外,在生活中,很多家长和学生的“读书无用论”也是由于没有感受到知识在工作、生活中的作用而产生的。为了提高语文学科的实用价值,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将阅读内容进行拓展升华,促使学生对语文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生活中,经常有学生向教师询问:“为什么我不能将自己看到的景色和内心的情感用恰当的文笔描写出来呢?”这是很多同学的共同问题,而多阅读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兰亭集序》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所写的一篇序文,文章结构层次清晰,先记录兰亭盛况,然后抒发人生感慨,最后交代写作目的。记录兰亭盛况这一部分,是多数同学写记叙文的思路,介绍时间、地点、事由、环境、人物,然后重点突出一个“乐”字。接着,由乐生忧,开始感叹人生,提出了“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观点,认为有生就有死,批判了老庄哲学虚无主义世界观。在学习了这篇文章后,笔者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根据文章的叙事方式进行写作训练,作文需要详细地描写活动过程,还要突出中心观点,并通过议论的方式,进行思想升华。这样做,能够使学生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感受阅读对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影响,还能培养学生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促进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积极乐观的享受生活。
四、创设教学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常常受思维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影响,难以体会文章描绘的意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会严重地影响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创设与文字内容相符的情境,既能够增强意境的具体性和直观性,还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情感,对于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通过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语文阅读教学的生机与活力。
学生在读书阶段,没有过多的生活经历,思想比较单纯,思考问题的方式比较简单,容易犯主观错误。然而通过阅读,能够使学生从他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中联想到自身,找到自己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另外,阅读能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懂得如何自在的与自己和他人相处,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的生活,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杰.生本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J].中学课程资源,2018(12):12-13.
[2]陈洁.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