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期   作者:杨雅丽
[导读] 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与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的发展密切相关

        杨雅丽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新集镇中心小学   744507

        简介: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与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的发展密切相关。但是,社会普遍缺乏对语文教师基本素养的关注。例如,许多语文教师忽略了语文科目的特点,仍然采用了无效的复杂的教学方法,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没有帮助。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教师应从多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要根据课程标准学习以提高理论素养,从实践中学习以提高教学技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技巧
        在教育领域中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素养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在初等教育阶段越来越重视教师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然而,当前的小学语文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用落后的教学理念和过时的教学方法。这不仅影响学生提高语文知识基础素养,教师教学能力低下还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由于很多小学的语文教师没有机会去学习新颖的教学方法,因此他们无法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语文教学,从而大大降低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在这方面,教师应该努力的提高自身的能力。
        一、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
        阅读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素养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认识的基础上,对教育的理性认识,是教师专业素养结构的合理支点。要形成教师的专业素养,就需要教师阅读专业知识书籍,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书籍。阅读能提高教师使用教材的能力。教科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它包括教科书、教案、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音像材料等丰富而丰富的教学资源。教科书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正确对待教材,是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阅读能提高教师分析作品的能力。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老师读的书越多,就越能理解作品,也就越能正确地引导学生阅读作品。学会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都有安全的心理准备,会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能抓住关键词提问。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可采取多种方式。读历史使人明智,习诗书使人灵秀,学数理使人细致,懂科学使人深刻,明伦理学使人庄重,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所以教师要读读书,提高自身素养。
        二、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学知识储备
        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教学。假如每一位教师只是将书本上的内容照本宣科,即使是成人也会觉得枯燥无味,更何况是小学生。有时候,不少教师会对学生在课堂上不听课做出反应,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自己却没有真正想过这里面的问题。事实上,把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就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别。一位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非常活跃,他的教学内容非常生动,不但能将书本知识完美地传授给学生,而且能抓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课本之外接收到一些知识。再次反观一位普通教师的课堂,我们会发现他们的教学非常单调,内容基本上都是照抄原版的课本内容,这样的教学怎么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呢?深入探究这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其实不外乎是教师自身文学知识储备的问题,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自身文学知识储备就存在不足,那么我们很难相信他能把语文课上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三、真正重视课前的预习,切实做好新课文的教学铺垫工作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决定着他们对语文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语文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在了课堂教学的首位。一个孩子越早开始阅读,他的思维过程就越复杂,阅读越有利于智力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创造性阅读”,“能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语文”。
        语文能力提高就是语文水平的提高。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敢于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提倡探究式学习。语文课应特别注意课前预习。前瞻包括许多方面,我们要学会充分利用课前预习来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第一,明确目标,引导激发兴趣,课前阅读。开课前,学生拿到课本所要做的就是找出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来阅读,老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启发学生从多个方向、多个角度去阅读,解读文本。教师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要想让对话发挥更大的效力,必须先做好课前预习准备。仅用课堂上短短的40分钟进行有效阅读是行不通的,要先安排学生先读后说。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读到形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意象,读到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情感,读到语言文字所蕴涵的寓意、精髓和言外之意。
        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课前教师认真地备了课,详细地写好教案,学生却听得淡然无味。为什么呢?这就是教学脱离了学生基础,心理、要求的实际,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学准备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备课时必须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可以从学生的年龄、性别、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心理特点、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教师只有弄清楚学生在想些什么,需要些什么,喜欢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才能更好地确定教学自标,因材施教,努力调控自己的教学适合他们的口味。这样,老师讲得滔滔不绝,有声有色,学生才能听得如痴如醉,有滋有味。
        四、依据教材进行专题阅读,重视教学反思,学会与学生对话
        教师要把握语文课文解读的广度,以课文的“共性”为指导,以课文的“个性”为辐射点,进行广泛的比较阅读和探究。只有把课文置于一个相关的系统中,才能全面地把握文本的阅读价值,才能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阅读能力开辟广阔的空间。在课后的反思中,教师要敢于反思、勤于反思。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书写语文课堂教学不见成效的原因,要学会反思,就要写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认识,要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总结,教师要努力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五、 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总结
        老师教学生学习,首先要自己学。现在的青年教师多为高等院校毕业生,社会经验不多,自学成才经验不多。在学校,老师说什么就记什么,老师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知道如何自学,而自学正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所必须的能力,因此,青年教师在步入工作岗位的同时,迫切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有些长期从教的教师,往往由于工作经验的积累,对所教的内容有失公允,而且丧失了积极更新、完善知识结构的能力,这也很不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了适应新时代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迫切要求,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是一个基础学科、工具性学科,讲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学习起来,却是一片浩瀚的大海。身为语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科目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即自己所知道的一点,只不过是语文中的沧海一粟,而自己能带给学生的,是比这一粟更少的一部分。因此,要使学生能懂得更多的语文知识,老师就必须下功夫。语言知识的获取,阅读是最有效的途径。阅读的广泛性和深度性使教师能够涉猎更多语文知识,从而丰富见识,增长能力,在积淀知识的同时重建思维系统,在教学中由一个小小的语文知识点,扩展到更多与之相关的知识点,促进思维大爆炸,使讲课的思路如滔滔江水般畅通无阻。   
        总之,提高教师的语文知识素养和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和总结,为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志红,张育民,于一丁.关于当前加强师德建设的思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工会翻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