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义芳
蕉岭县蕉华田家炳小学 514150
摘要: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小学生德育的实施对我们现代人才教学任务的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已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初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重视小学德育教学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素质。德育教学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德育;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重大变化,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观念受到新事物的影响,影响了未成年人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同时,农民工的增多和留守儿童的增多也造成了儿童的心理问题,也给家庭道德教育带来了许多困难。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学校必须适应新时期德育的要求,不断加强德育的实施,完善德育策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德育素质。
一、小学德育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方式固定,方法严格
德育教学是提高小学生德育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树立道德和把道德放在首位,只有认真开展道德教育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道德教育教学的实效,并在小学生中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但是,我们在进行道德教育时,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方式僵化,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教师使用“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因为小学生年龄小,他们容易分心,并且道德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相对无聊,这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低下,对学习缺乏兴趣。从思想上,无法理解德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使德育教学的发展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学生的德育水平没有得到明显提高。
(二)德育的形式化
小学德育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和成长规律逐步进行德育教学,以微妙的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德育水平。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领导对小学德育教学的重视不够,因此出现了德育形式化的问题。每个年级学生进行的德育内容基本相同。内容是单一且重复的。德育的内容与时代的发展无关。对于学生而言,课堂上的内容只是对德育活动发展的一个肤浅的记忆,没有深入的思考,因此自然不可能真正理解德育的意义,受到的道德教育水平也就非常有限。
(三)德育缺乏实用性
实践带来真正的知识。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目前大多数小学德育教学仅限于理论教室,学生真正参与的德育实践教学活动很少。他们对德育没有很好的理解。
例如,在照顾老人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说明我们应该照顾老人。然而,小学生不了解“照顾老人”的实际含义,导致他们没有意识该怎样照顾老人。德育教学的实践活动非常重要,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实践教学活动的发展十分有限。如果要提高小学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改善问题,加强实践教学。只有不断加强德育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身心愉悦,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小学生才能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效果的策略分析
(一)重视德育教学,明确德育教学目标
为了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教师要重视德育教学,明确德育教学的目标,根据学校德育教学现状,提高德育教学水平。我下面建议采取三项措施:一是学校领导加强对德育教学水平的重视,抓好德育教学机构的建设,建立正确方向,完善内容,衔接的德育工作体系。
在学术阶段,丰富的载体与正常发展之间,做好德育教学课程设置,大力推进德育教学建设,建立德育教学指导小组,针对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确定改善问题的措施;二是教师要制定德育教学计划,明确德育教学目标,根据社会的现状和德育教学的重点,选择适当的德育教学内容,加强小学德育和各学科的渗透。教师要意识到小学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帮助小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第三,提高班主任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要增加了德育教师的数量,聘请专业的德育教师,为在职的班主任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学习机会。要求教师不断积累德育教学经验,学习德育教学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另外,教师就像一面镜子,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应注意自身行为,发挥教师作用,树立榜样,树立学生的情感,从而促进小学德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为了高效实施德育教育,小学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为学生提供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氛围,减轻学生的压力,消除彼此之间的差距,以达到良好的沟通与和谐。如果教师想真正地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则必须了解学生的思想并注意他们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和需求,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尊重他们的观点,并根据他们在德育方面的能力引导他们。教师应实现观念的转变,从注重学生的表现到注重学生的心理,品德和思想等,并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构建良好的德育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教师有必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我班的钟宇恒同学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经过我细心的观察和了解,发现他很少与同学交流,因为大家都不喜欢他,不喜欢他学习成绩差且性格相对孤僻。为此我与他进行了一对一的交谈,并根据他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心理教育和情感教育,让他敞开心扉。当我知道他是单亲家庭的留守儿童的各方面困难和忧虑之后,在我的德育课堂中,我经常与他讨论生活,学习和价值观,逐渐使他开朗并愿意接受德育教育。当然,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掌握了一些技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同学们看到他的优点,挖掘出他的长处,让大家都乐意和他接触、玩耍、学习,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继而实现更深入的交流,以便更好地提升他积极的道德思想。教师只要关注学生的内心,尊重他们的差异,以同等的心态理解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不再是件棘手的问题。
(三)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德育管理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和问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他们自己的因素或家庭和社会环境问题所致。因此,教师应了解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然后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首先,教师必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从互联网,教学实践和教研交流活动中深入了解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并不断总结,管理经验的同时,积极关注最新的教育动态并确立明确的管理目标,以提高德育教学的科学性。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合作,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从各个方面营造和谐的课堂管理氛围。其次,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分析他们的差异,建立以学校规章制度为中心的班级管理制度,并逐渐完善班级规章制度。
例如,在制定与课堂纪律有关的管理规定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奖惩,并根据他们通常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制定一些需要遵循的纪律,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和完善德育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参与了德育教育的制度的制定,因此他们也更加珍惜并遵守该制度。而且学生在考虑班级规则的同时,也对道德素质等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内心。
简而言之,教育是基础,道德教育是根本。德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家庭必须在启蒙教育中做好工作,学校必须正确指导学生,社会必须创造德育环境。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德育的充分渗透和改善学生的道德素质,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丽娟,齐刚.临淄区小学德育现状调查报告[J].淄博师专学报,2018(3):26.
[2]周永莲.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的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53.
[3]郑爱平.坚持“三位一体”增强德育实效:对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教育的实践研究[J].好家长,2019(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