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利平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阜山镇庙后吕家初级中学
摘要:柔性管理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更被信任、更被尊重的教育空间中成长,可以有效地改善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传统班级中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关系变为班级内相互协作的关系。本文介绍了柔性管理的教育意义;讨论了柔性管理的教育策略,为班主任柔性管理尝试提供参考。
关键词:柔性管理;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
引言:就学生而言,除了家庭生活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日常学校生活,所以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管理中班级管理是核心,班主任就担负着这一主要职责。初中学段的学生由于刚刚步入青春期,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管理效果并不佳。柔性管理理念在尝试教育改革中应运而生。柔性管理相对于刚性管理,更加关注学生被尊重的需要,主张和谐相处,民主管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动力。柔性管理适合初中学生日益成熟的自我感受,可以让班主任消解在班级管理中的负面情绪,更能满足青春期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与心理健康需要。
一、柔性管理的教育意义
班主任在初中学生中间开展柔性管理班级,可以在班级内打造出共商共建、民主和谐的教育场景。柔性管理体现了处理学生管理使用民主管理,听取学生想法,发挥学生积极性的作用。柔性管理可以有效培养各方面学生素质。当让柔性管理并非自由放任学生自己成长,而是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在恰当时机开展指导,带领学生实践民主管理和自我管理。例如,在安排值日时,班主任就能带领学生在班级中开展讨论,向学生介绍如何就一项具体议程展开会议,如何设置议题,会议前如何准备材料、收集意见,如何形成决议。班主任指导学生开展这样有益的组织管理锻炼,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理解柔性管理是为了让班级很好的运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在学生意见充分表达的管理氛围,学生更容易遵守制定的规则,形成和谐融洽的教学场景。
二、柔性管理的教育策略
1、尊重学生自主管理需要
班主任在柔性管理中需要多关注学生被尊重和被信任的需要。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由于,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都渴望让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自己,所以班主任可以通过柔性管理为学生提供证明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自我管理的机制中展现自己的能力,感受到被信任被激励。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参与管理得到认可的机会,发挥每个同学的有点和长处。所以班主任在班级柔性管理中,需要积极尝试自主管理和民主管理方式。
例如,每学期班级都会推选班级干部,班级干部的设置与选举问题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在集中意见后在确定。在实践中,班级干部的设置上把决策权交给学生,学生往往会提出既符合学生时代特点又体现各自不同优势的干部设置。具体地来说,学生会设置最强大脑、班级代言人、黑板报大师、游戏召集人、体育达人等丰富多样的班级干部设置,让不同的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组织管理能力,演讲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等学生成长所需要的必要能力。
2、建立师生共同成长体,设立灵活奖励制度
班级是班主任与学生一起成长的组织,班主任应当与学生在柔性管理机制下尝试建立成长共同体。师生相互配合协作,才能化解青春期容易出现的逆反情绪,成为成长共同体。同时,班主任运用柔性管理需要设立设立灵活的奖励机制。不只凭借学生成绩评判学生,而是综合看待学生闪光点,注重挖掘学生平时优点、以及平时良好表现。在奖励方式上,除了口头表扬外,还可以运用物质奖励、学生赠言和教师评语等方式。在评优的方面也应当设置更多评优项目,让更多学生得到认可和鼓励。
例如,每个学期可以开展最美孝心学生,最美劳动者,最快进步者,最佳宣传员,最佳运动员等等奖励。用多角度的视角评价学生,让处在青春期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优点,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让更多学习成绩未必最佳的学生也能形成自信心,树立起人生发展目标。
3、利用心理支持帮助学生,发挥家校联合作用
班主任在开展柔性管理中,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支持技能,合理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化解不良情绪也是班主任成功落实柔性管理的思想的关键方面。班主任需要日常教学中善于观察学生心理变化,及时为学生解答成长中的烦恼,这样才能更好的与学生沟通和交流。
加强家校联合体,增多与家长的沟通,家庭教育是班级能够顺利实施柔性管理的条件之一。班主任需要定期与家长进行有效的交流。班主任与家长互动,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鼓励家长在家庭也能开展尊重学生的管理,不强加家长的教育理念。
三、结束语
初中班主任合理运用柔性管理模式,可以明显降低减学生青春期的抵触教育情绪,改善师生关系。和谐的和谐教育情境下,支持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必须定期增强自己的各项管理技能和心理交流技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改革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资料
[1]李静. 刍议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柔性管理模式[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3):76.
[2]汪滋洋. 柔性管理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 华夏教师,2019(10):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