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翠霞
南宁市第五十四中学 广西 南宁市 530029
[摘 要]: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绚烂的瑰宝,承载着丰厚精深的历史文化,传承着祖祖辈辈的精神价值。因此,诗歌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容小觑的基础教学板块。如何在学生文学底蕴相对浅薄的初中阶段,帮助学生找到相对简单的赏析方法,降低学生的诗歌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对诗歌研究的兴趣,成为了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难点。本文旨在通过对诗歌意象教学法的探讨,探索出诗歌赏析的高效道路。
[关键词]:诗歌;意象;意境;诗歌教学
诗歌意象指的是融入了诗人情感的自然之象,即取自大自然之物象,以寄托情思。古人认为“意”是存在于主观的内在心绪,象是客观的具体物象。个人所属的意通过象来进行表达,象即是寄托了意的外物。因此诗歌中存在的许多客观形象,描述的生活景象,实际上是用来表现诗人当下的内心世界,表达诗人的心意,寄托诗人的情感。
领悟诗歌中的意象寓意,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容,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因此,我们在进行诗歌鉴赏时,可以借助诗歌中出现的意象,结合诗人的创作背景,就成成为领悟作者情感的突破口。
反观现今的诗歌教学,就学生方面而言,学生对距今年代久远的这种文学形式感到比较陌生,需要结合注解才能模糊地揣测诗歌的意思,诗意把握不准也影响了对主旨的理解,因此诗歌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久远的创作背景和生涩难懂的文言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教师方面而言,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只停留在浅层的翻译诗歌的字面意思,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忽略了诗歌中意象与诗人情感的联系。基于此状,现对诗歌的意象教学策略进行如下反思和探究。
一、学会找出意象品味意境
古代文学创作中,作者十分注重意象的选择,追求“形”和“神”的有机结合,用意象创造出意境,用意境烘托美感,进而更好地表情达意。王国维先生在其《人间词话》中这样论境界: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
]]在诗歌的教学中,找到诗歌的自然物象,将他们有机结合起来,就能更好体会诗人营造出的意境。如欧阳修的《采桑子》“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由“绿水”、“芳草”、“长堤”、“笙歌”等构成了西湖春景美好的情景。我们读这首词时也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当年的美好心境,惬意的心情。再如马致远的《秋思》中“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句中,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事物就是诗歌中的意象,这些带有秋天属意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一个凄凉,苍劲的秋日苍凉悲戚的意境,马致远的思想愁绪寄托在意象之中,情景交融,充满美感。
二、学会积累意象的文化内涵
在诗歌的不断发展中,有些诗人常喜于用来表达某种情感的意象,或经典流传的名篇意象,或是带有语意谐音的物象,久而久之反复使用后,就赋予了该物象一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具有特定含义的文化意象。如诗词中出现莲,往往便联想到花中君子,体现“高洁傲岸,淡薄名利”的追求,诗词中出现“月亮”往往与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联系在一起,表现诗人的思乡心切。诗词中出现“柳”,因为“柳”与“留”谐音,通常指惜别之情,表现朋友分别之时的依依不舍。诗中出现“雁”,通常与家信联系在一起,因古时鸿雁传书一说,往往融入了诗人离乡在外的羁旅乡愁,表现诗人的思乡愁绪……如此这般,在把握意象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就更简单深入了。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通过“菊”的意象品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洒脱。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月”的意象品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乡思愁绪,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通过“雁”的意象品味“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羁旅乡愁……意象是开启诗歌情感大门的关键钥匙,在赏析诗歌时我们要好好利用起来。
三、学会搭建意象与诗情的连接
体会意象所蕴含的感情,就应该了解语言文本中的人与人,人与事,人与景的关系所流露出来的情感性氛围,这也是诗歌所体现的情感基调。情感基调就是诗文的情调,有表现豁达乐观的畅意,有羁旅在外的乡愁,有被贬无奈的愁绪,有无视世俗的洒脱。而诗歌中的情感基调是由意象烘托出来的。我们在诗歌教学中,抓住诗中的意象,体味意象营造出的情感氛围,将学生带入不同的语言情景中,就能更好地接受到诗人传递出的情感。例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就是通过“雁”“长烟”“落日”“浊酒”“羌管”“霜”等意象营造了西北边塞的荒凉景象,同时烘托出词中的征人建功和思乡的矛盾感情。王维的《使至塞上》通过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等边塞特有的景象,营造出孤独悲怆的情感氛围。通过把握意象,感受意象组合的意境,揣摩意境营造的情感氛围,作者的感情倾向,诗歌的主旨,作者的感情,诗文的内容就不难理解了。
在诗歌教学中,应以意象教学为重点, 学会抓住诗眼、关键词,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积累。通过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诗歌中情景和意境,把握意境营造的诗情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技能。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