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娓娓 杨凯
济宁市北湖第二小学 山东济宁 272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们形成较强的语文知识素养,而且还要注重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将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用到实处。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让学生们拥有强大的想象能力,自由放飞想象的翅膀畅游语文世界
关键词:小学语文;想象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小学时期的学生基本上都比较天真,乐于钻研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这使得兴趣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最佳老师。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提升小学生想象能力,首先需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感兴趣,继而帮助其开拓眼界,以强化其想象能力。
一、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呆板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刚从学前班升到小学,喜欢玩耍,没有新鲜的教学模式不能够吸引学生。小学语文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还是比较大的,学生对于故事类的学习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简单的板书和枯燥的课堂讲解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形式的功利化
各个学校都会推崇高效创新课堂,但是部分学校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高效而高效,没有深刻地进行改变,只是做了一些表面功夫,这样只会让学生对改良教学方式失去期待。
(三)不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原动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要通过使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刚刚接触语文学科,如果未能产生兴趣,接下来的学习活动都会受到阻碍。但是纵观现阶段语文教学活动,可以发现,部分教师未能树立相关意识,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习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授课,难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孩子们想象能力的增强自然就会变得艰难。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途径
(一)设计角色模拟,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尝试着通过设计角色模拟的方式展开教学,假定每个学生都是课文中特定的角色,引导孩子们结合课文内容以及自己对于角色的解读情况,演绎好自己所模拟的角色。教师要让学生们进入课文当中深切感受人物内心活动以及整个情节的冲突,这样才能够保证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时始终保持很强的代入感与情感体验,提升他们对于语文课文的理解能力与学习效果。在《体育课》这篇课文的学习时,主人公涅利经过激烈的心理斗争,最终站上了横木上面,“喘着气望着下面的我们,他在笑呢!”涅利的笑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包含了无数的内容,从最开始的畏惧与退缩,到后来收到鼓励以后,自己纠结、战胜心魔,走上横木的紧张到最后看到自己成功而开心、自豪。这一系列的情感变化是十分值得学生们深入体会与学习的。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也想一想自己都有哪些特别恐惧的事物或者从未完成过的任务,也尝试着按照涅利的方法战胜自我,挑战并超越自我。学生们带着无限的想象回到家中,跟脑海中的涅利形象互动,模仿人物的神态、语言以及动作,深入体会这次成功的重要意义。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想象力
我们处在信息发达的时代,要充分利用起身边的各项科学技术丰富我们的教学方式,便利学习和生活。这首先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观念和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应积极利用现代的教学方式提高课程效率,从而达到指定的教学目标。
例如,我们在学习六年级课本《草原》时,本课主要描写草原风貌。教师在开始讲课之前,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草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从中挑选自己喜欢图像风格,进行课前训练。教师在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图片验证学生的思维,使其想象力得到更好的拓展,学生在学习之后,可以主动和教师、同学分享。最终由教师通过图片引入本课的学习,教师主要讲解作者写作的思路和本课所运用到的写作手法,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并督促学生做好积累,将文中的优美句子积累下来。通过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想象力。
(三)拓展内容,发展想象
在教学完课文内容之后,让学生拓展教学内容也是发展其想象能力的途径之一,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表扬和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与拓展课文内容,并将其灵活运用到写作当中,从而使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而不是一味打击学生天马行空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讲解完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的内容后,可以鼓励学生创编故事,让学生结合课文的故事进行想象和创新,写出新颖以及有特色的故事。基于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想象“如何让故事更有魅力”,这时学生纷纷陷入思考,此时教师就可引入生活拓展内容,呈现牛郎织女故事的夸张、精彩片段,引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哪里最绚丽,为什么?”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会明白何为“更有魅力”,何为“丰富多彩”。随后,教师立即抓住学生思维活跃之时,引领学生自己创编故事。这时,学生想象得到发展,真正实现了有内容可写,内容想象化。有的学生将人物写得天花乱坠,有的学生把故事写得光怪陆离,从而使得整个课堂更加趣味化、神秘化。有学生这样写“牛郎愤怒了,长出了三头九臂,打败了所有的敌人,终于在天河与织女相遇”。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在创编这些新奇无比的故事当中,提高其写作水平,促进其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的有效培养。
(四)鉴赏发挥,延伸想象
经纬语言鉴赏是文本阅读的重要内容,而学生语言鉴赏能力普遍较低,教师需要从鉴赏角度、鉴赏程序、鉴赏效果等方面展开布设和调度,为学生提供更多学法支持,以有效拓宽学生想象域度,让学生在多种阅读历练中形成核心素养。阅读鉴赏不仅针对典词佳句,还要对文本描写意境展开深入研读,自然需要学生有丰富想象力,教师适时做出指导,能够为学生展开想象创造有利条件。学生语言鉴赏水平呈现较大差异,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晰认识,在布设鉴赏任务时,需要设计带有梯度性训练题目,让更多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鉴赏环节。
在教学《麻雀》时,教师先要求学生树立文本内容和情节,找出自己喜欢的片段,说说喜欢的理由。学生开始阅读文本,很快就找到最为激烈的场面描写内容。如:“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学生展开鉴赏:作者将老麻雀比喻成一块石头,表现出老麻雀的救子心切。小小麻雀,要与庞大的猎狗展开决斗,这是什么场面?很难想象,因为母爱,让老麻雀浑身都充满力量。我们由此可以联想到,母爱真是太伟大了。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语言鉴赏活动,让学生展开丰富联想,自然对接生活认知,对母爱进行点赞。学生从文本中的麻雀,联想到我们人类,这就是想象的结果,让学习更加深刻起来。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该阶段的性格特点培养其想象能力,想象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关键的,可以积极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以促使其写作能力的提高,故而务必要充分挖掘与语文教材相关的作文素材并借助其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
参考文献
[1]刘岩.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25):19-20.
[2]赵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教育理论研究(第六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3]谢忠琴.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J].考试与评价,2019(01):31.
[4]梅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04):82.
[5]杜成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J].中华少年,2018(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