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中)1期   作者: 郭凤辉
[导读]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当中,朗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郭凤辉
        苍南县金乡小学    浙江温州   325805)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当中,朗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在讲授课文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帮助学生对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优美文字的感染,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当中重视朗读教学可以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难度,有助于教师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意识残留,很多教师还没有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在语文课堂当中仍旧将重点放在字、词以及文段分析的当中。为此,教师需要从自身入手,改变自身的传统教育观念,通过加强对朗读教学的研究,帮助学生取得进步,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本文针对实施朗读教学的必要性、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与论述,文章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分析探究
        引言
        朗读能够将文字转化为声音,可以充分调动人们的脑、眼、耳、口。课程标准当中也明确指出,要重视朗读教学,在朗读当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小学期间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学生在这个阶段充分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可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由此可见,重视朗读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需要广大教育者重视这一环节的教学。
        一、实施朗读教学的必要性
        一)帮助学生提高语感
        在语文教学中,一直都在强调“听说读写”的重要性。其中,朗读可以在文字的熏陶当中不断锻炼语感,在掌握基本文字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的朗读还可以体会汉语的魅力。具体而言,朗读当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生僻字,学生流畅地朗读,可以有效填补识字的空缺,得到更多的语言训练。同时,一些抒情类的文章或者段落读起来朗朗上口,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语感。此外,还有很多经典名篇,内容深刻且富有内涵,培养学生语感的基础上还可以开拓视野。
        二)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
        朗读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丰富学生的词句积累。如果学生所掌握的字词较少、知识不足,语文阅读就很难实现进步,仅仅停留在“读”的阶段。而朗读就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知识储备的机会。很多文章当中包含了很多领域的知识,例如历史、地理、人文等等。这些内容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就可以不断地提高阅读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语文课堂当中开展朗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很多经典名篇当中的内容都较为晦涩难懂,在没有任何文学基础的条件下很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而通过朗读,学生可以通过逐字逐句的分析理解每句话的含义,在潜移默化当中不断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探究文章更深层次的内涵才是开展朗读活动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朗读教学目标
        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之前,首先要通过平时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当中了解学生对于语文的态度、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以及学生的学习心理。在充分掌握以上内容之后,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大纲当中的要求制定朗读教学的目标。同时,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不应当限制学生的朗读方向和朗读内容,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推荐更多领域、内容更加丰富的文段和文章。可以要求学生每天能够流畅朗读某一个文段并使用字典解决生字词,如果能力允许,还可以在课堂当中讲述自己的读后感,与教师和同学共同赏析。此外,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耐心的指导,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能够快速投入到朗读活动当中。
        二)扩充朗读时间
        传统课堂当中,教师的主动性较强,在课堂中也更加强势,几十分钟的时间里都是教师在讲授知识,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的时间非常少,留给朗读的时间更是寥寥无几。为此,教师需要认识到自己引导者的身份,在课堂当中,除了必要的讲解之外,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讨论与朗读。给学生留出发挥的空间,学生能够乐于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语文课堂中。学生在朗读和交流练习期间,教师也需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纠正读音。此外,为了丰富学生的学校活动,教师还可以在自习时间为学生准备有关朗读的课外活动。例如朗读竞赛,图书交流活动等。
        三)给予学生有效的评价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单方面投入热情还不够,需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然而,学生如果没有对阅读产生兴趣,教师只是单纯地将各种名篇名句强塞给学生,对于他们而言,再好的文章也只是无聊的辞藻堆砌。吸引学生的兴趣是开展朗读教学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在朗读教学当中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是他们的内心是十分渴求赞美和认同的。如果学生朗读的效果不好,教师可以夸赞学生有毅力、认真等优点,鼓励学生完成自己的阅读任务;如果学生朗读得不错,教师更是要夸赞学生的优点。总而言之,教师需要通过学生的日常表现,在每一位学生身上都能够找到值得表扬与鼓励之处,学生得到了教师的鼓励,必然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朗读活动中,尽可能地不辜负教师的期待。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重视朗读教学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通过明确朗读教学目标、扩充朗读时间、给予学生有效的评价等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当中,同时,教师也需要做好教学反思,通过其他听课教师的意见与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为学生的未来的语文学习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佳女.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2]李婉莹.审美视阈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
[3]陈丽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D].江苏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