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代
广东省湛江市太平中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00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性,但是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学生的个性经常受到忽视,很难得到充分的体现与尊重,这样会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并帮助所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快乐,并逐渐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主要围绕初中数学教学展开研讨,阐述了应用分层教学法的意义和现存问题,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分层教学应用措施。
关键词:应用措施;分层教学;重要意义;初中数学
引言
在初中阶段,对于学生而言,数学属于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若想学好数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和基础。由于学生所处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不尽相同,导致学生数学能力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倘若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会使优秀生与学困生的能力差距逐渐变大。因此,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为学生学习奠定牢固基础,从真正意义上提升教学效率。但是,目前对分层教学法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备课分层忽略教学难点等,需要教师继续尝试与探索,全力以赴提升教学效率。
一、初中数学教学应用分层教学法的意义
(一)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对分层教学法进行应用时,必须保证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质量。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及时改变教学理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使自身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在沟通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疑问,并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行引导,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刻体会到分层教学存在的优势,并使学生从心理上真正认可与接受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也需要适当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为家长普及分层教学法的内容与意义,从而得到家长的全力支持。
(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的知识难度较高,对于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很多学生也缺乏求知的主动性,当教师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了解时,很多学生不会主动表明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准确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而导致师生之间隔阂的产生。而分层教学恰好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具体情况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分层教学,能够进一步掌握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初中数学应用分层教学法的现存问题
(一)备课分层忽略教学难点问题
在对分层教学使用初期,对于备课分层的各个环节,教师都可以考虑并设计的非常到位,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教学任务和压力随之增加,部分教师在分层教学方面的积极性逐渐降低,在备课过程中,分层也演变成了形式主义。比如,一些教师对学生没有做到深入的了解,教学设计的内容逐渐趋于简单,没有充分体现出分层的原则;部分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缺乏对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的设计,导致学困生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在学习效率上很难得到较大提升。
(二)依据学业水平作业分层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在对作业进行分层时,很多教师刚开始可以做到每天为学生安排不同层次的作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工作量不断增加,很难继续坚持下去。而且有些教师担任两个班级的任课教师,所布置的作业量比较多,会有较多的作业需要批改,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加大了批改作业的难度。在批改作业方面,一些教师反映自己可以做到认真批改、标注,但是常常会被学生忽视,没有认真对待教师的批语,难以从中得到良好的反馈,久而久之便丧失了认真批改作业的信心。
三、初中数学应用分层教学法的措施
(一)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在对分层教学法进行使用时,应明确学生实际情况,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先对学生进行分层。在一个班级中,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是基础知识水平等都迥然有别,且相互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为了可以推动学生的共同发展,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一般而言,教师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比如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内容,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通常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以便进行高效的管理。例如,针对那些学习能力较强,基础知识扎实,且拥有较高的分析问题能力的学生,教师可将其归为优秀层;对于那些对基础知识可以做到基本掌握,并拥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其划分到普通层;对于那些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很难做到完全掌握所学知识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其划分到薄弱层。要特别注意,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并非一成不变,有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无论是课堂表现,还是考试等形式的考核中,都表现出了较大的进步,教师需要将其所在层次进行过适当的调整,这样也可以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动力。合理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可以使教师准确掌握学生学情,并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从而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都能得到锻炼,并获得各自应有的进步与发展。
(二)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悟性存在差异,教师在对分层教学进行应用时,必须坚持循序渐进。对于薄弱层的学生,应该将对知识点的掌握,以及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为主,如果教师提出的要求过多,很可能适得其反;对于普通层的学生,教师要适当提高要求,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努力赶超优秀的学生;对于优秀层的学生,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注重学生的发展,侧重于发展其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等。
例如,在学习“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制定三层教学目标。第一层目标是最基础的,可以这样设置:“学生要做到正确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可以利用字母和符号对直角三角形进行表示,并了解生活中对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第二层目标可以这样设置:“对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学生要全面了解与掌握,”第三层目标可以这样设置:“确保学生在掌握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基础上,可以运用性质定理解决相关的图形计算等。”对于优秀层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当提升,比如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要求优秀生可以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进行有效证明。总而言之,教师需要在保证总目标不变的同时,秉承由浅入深的原则,对目标进行设置,促使全部学生都可以跟上教学进度。
(三)对课后习题进行分层
课后作业的设置,在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利用分层教学法,对课后作业进行合理的分层,在对作业完成的过程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做题的过程那个中展开积极的思考,从而使其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学习完“二次根式的加法”之后,针对薄弱层和普通层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简单的有关二根式加法的题目,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并在解题中逐渐使其解题能力得到提高;对于优秀层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从而拓展其思维空间,并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四、结语
综合而言,分层教学法的使用,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进步,初中数学教师要加强对这种教学法的应用,结合学生基础能力等多方面情况,对学生、教学目标和课后作业进行合理分层,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雪梅.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11):15.
[2]杨丽春.分层教学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改善与创新[J].智力,2020(30):129-130.
[3]卢爱华.分层任务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20(37):28-29.
[4]石春喜.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1(03):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