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做好小学数学的培优补差工作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中)1期   作者:李飞秀
[导读] 培优补差教学策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

        李飞秀
        广西崇左市扶绥县新宁镇第四小学532199

        摘要:培优补差教学策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使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的知识诉求都能得到满足,教师要选取恰当的教学手段展开有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避免让学困生感到自卑,同时也不能让学优生感到骄傲自满,教师要把握好教学中的平衡,带领整个班级的学生共同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优补差
        引言
        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学习水平以及个人能力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若是出现学习能力不平衡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各年龄段的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并以学生的基本情况为基础,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培养学习能力,并向学生传授知识。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优补差的意义
        小学数学虽然较为基础,但是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要求,不同学生对同一知识的学习方法、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各有不同,在同一时间阶段对同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差异。小学是学生学业的筑基阶段,是学生的理性思维、算理算法形成的关键期。在全面发展的教学宗旨下,如何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缩短学生之间数学学习的差距,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潜力等,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研究和思考。数学理论性极强、思维要求高,且越学难度越大。因此,随着学习内容的丰富及难度的加深,部分学生可能会掉队,而部分学生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吃不饱”现象。就一个班集体而言,如果出现后进生进步很慢的极端现象,是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而不能给学优生提供提升的空间,也是有违素质教育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优补差的运行有课堂教学的现实性意义,也有学生长远发展的意义,既要求教师科学施教,又要有效落实培优补差的措施。在培优补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建团队,建立学习小组,让学优生帮助后进生。学优生在此过程中既可以对已有知识点进行巩固、思维提升,又可以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而后进生在学优生的指导下,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课业成绩,还可以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最终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小学数学学科培优补差策略
        (一)了解学情,建立学习档案
        一个班级中,总会有不同学习态度、能力的学生。就数学学科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反馈中、在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中判断他们的学习能力、成绩处于班级的层次。只要教师关注学生,不断地分析,逐渐就会对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之后,教师便进一步和那些急需帮助的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让他们获得教师的指导,感受到教师的殷切期望,让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改变认识,积极奋进。当然,建档之后,教师要精准定位,了解哪些学生学习潜力需要激发、哪些学生急需帮扶。一般来说,培优对象是那些数学基础扎实、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数学思维灵活的学生;补差对象是那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存在问题的学生。
        (二)制定培优补差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方向,为了让学优生更优,后进生及时赶上,教师要制定培优补差的目标。对于培优对象,目标是提升能力和数学素养;对于补差对象,目标是能掌握和简单运用知识点。目标的制定可根据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进行,落实在分层教学和分层作业的活动中,如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典型题的计算、操作,让学生弄清算理、掌握算法,并能养成正确地进行笔算和验算的习惯。估算的意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这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展开情境教学,通过例题情境图的解读,引导学生学会提取数学信息,找到数学关系,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此处的培优就是让学优生学会估算,并进行拓展,补差就是让后进生能够列式,同时说说自己的思路。


        (三)相互学习促进学生交流
        培优补差是教师的任务,更是部分学生自主提升、合作学习的出发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组建学习小组,让他们合作学习,在认识、接受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效果和能力的提升。
        三、教师要秉承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教师需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控制好教学进度。在授课中,教师可以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展开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调动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能带动思维相对固定的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新知识讲授后可以适当安排一两节习题课,其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程度,同时也是教师反思自己教学效果的关键途径。在习题课上,教师可以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在练习时间结束后,鼓励学生自己讲题,这一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利用培优补差的教学策略,让平时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在课堂上回答相对基础的题目,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督促他们在课后多复习并主动学习;让平时相对成绩优异的学生阐述自己对一些有难度题目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教师应以培优补差的教学手段为基础,从因材施教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自身的差异性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教师要重视备课环节
        在备课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采用培优补差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加深对于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与学生的学习规律相契合,不断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让学生在归纳和总结中发现问题。教师通过及时讲评这些疑问,使讲解更加有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保证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落实分层教学
        教师在使用培优补差手段进行教学的同时,也要适当融入分层教学的方法,综合考虑班级内各个层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然而,部分小学数学课堂仍然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若课堂讲解过于简单,照顾了低层次学生的知识诉求,可能就无法满足学习成绩较高的学生的知识诉求。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合理的教学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有所收获,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某一单元的习题讲解时,为不同层级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根据每一层级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和个人理解能力进行划分,使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夯实自身的数学基础,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是一门抽象且理论性强的科目,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降低其学习积极性。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存在不均衡现象,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应积极采取培优补差的策略,将学生之间的差距慢慢缩小,遵循因材施教和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虎奎.如何做好小学数学“培优补差”工作[J].试题与研究,2020,(24):62.
        [2]秦小霞.如何做好小学数学“培优补差”工作[J].学周刊,2020,(13):35-36.
        [3]严月雯.小学数学培优补差策略探讨[J].科普童话,2019,(42):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