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中)1期   作者:肖冬冬
[导读] 初中阶段是学生迅速成长的一个时期

        肖冬冬
        长春市十一高中北湖学校 邮编130000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迅速成长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其进行德育教育对他们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人们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投入了巨大的关注,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非常具有实践意义。基于此,文章将从核心素养背景下,德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渗透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德育教育;问题与策略
        引言:历史是初中阶段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科目,在它的教学中会涉及很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所以在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历史教学,如果能够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但是,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并没有真正领会核心素养的内涵,也没有将教学与德育内容完美融合在一起,所以教师应该采取必要的策略,改变这一现状。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制度的影响下,教师通常都会更加关注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对于那些隐藏在教学内容中的丰富德育资源,他们都会一带而过甚至直接忽略。在这样的情况下,新课程教育思想虽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的初中得到了普及,但是由于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也不能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所以也没有将德育思想渗透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
(二)德育教育没有与历史教学紧密结合
        部分教师能够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清楚地知道应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的重要性,但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已深,他们一时之间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将德育思想与历史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所以,在教学中就会出现将德育流于表面形式的情况,采用统一的标准对所有学生进行相同的教育,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就会被逐渐消磨,而在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尚处于青春期,所以他们甚至会产生比较强烈的厌学情绪,使得历史教学效率不断下降。
(三)在历史课中渗透德育思想缺乏生活性
        一部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而对教材进行机械的讲解,将德育内容生硬地穿插到教学过程中,既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也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导致最终出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尴尬局面,忽视了生活经验对历史教学的促进作用。
        二、核心素养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思想的策略
(一)转变教师观念,加强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
        教师的教育观念会直接影响他们制定教学计划,所以也会对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产生间接影响,如果教师能够深刻地领悟到核心素养理念的内涵,不断地在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思想,提升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那么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就能体现出更加丰富的德育元素,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历史文化素质就会得到明显的提升[1]。而在前文的分析中可知,教师在当前的教学中没有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更加忽视了将德育思想渗透到教学中,仍然应用传统的灌输式讲解方式,忽视了历史学科的特性,所以学生在学习中也很难提起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也就会逐渐降低。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提升历史教学效率,使历史学科中的德育元素被充分激发出来,教师可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对历史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比如,在历史教学中出现了历史人物,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身上拥有的宝贵品质,体会人物形象所表达的精神,从而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实现德育精神的渗透。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林则徐身上具备的优良品质,体会他在关键时期为中华民族做出的历史贡献,从而使学生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精心制定计划,提升德育教育与初中历史课堂的紧密性
        教学计划是体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只有在历史教学中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将德育思想与历史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德育教学目标,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更加顺利地开展德育教育[2]。因此,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准确把握课程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使德育思想与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同时提升课堂氛围的活跃性,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与教师产生有效的互动,在交流中渗透德育思想。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设计符合德育教学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意识和价值观念。例如,在《五四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制定德育教育目标“引导学生感悟五四青年的爱国精神,树立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然后依据这一目标,找出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并进行适当拓展,为他们讲述五四运动中发生的具体事件,通过使用慷慨激昂的语气渲染出一种热烈、紧张的气氛,让学生体会到五四运动的重大作用以及爱国青年的伟大精神。
(三)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生对德育思想的理解程度
    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养尊处优的思维习惯,他们难以对历史中艰苦奋斗的精神产生共鸣,所以也很难在历史学习中受到德育思想的影响。而在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教学思想在历史课程中的渗透缺乏生活性,也就是教师没有将德育教学与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这就更加剧了学生与历史学科的距离感,使他们无法在历史教学内容中获取德育教育的信息。因此,为了增强学生对德育思想的理解,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德育情境,使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和体验,从而提升他们的品质修养,完成德育教育的目标。例如,在《科学技术成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如果生活中没有了电脑、手机、网络和一切电器产品,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然后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探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各抒己见,从而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对我国的科技发展产生更强烈的感受。
(四)引进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对历史德育教育的兴趣
        历史科目是传承历史文化,叙述历史事件、描述历史人物的一个科目,它对于当代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所以教师就应该利用他们更加熟悉和容易接受的方式和手段进行教学,而现代信息技术就符合这一要求[3]。因此,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更加直观地展示德育教育内容,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住德育主题,并不断提升学习兴趣和课堂投入程度,实现高效学习。例如,在《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的教学中,为了发扬张骞的伟大精神,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目标,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阶段为学生提供微课资源,让学生在课前对课程内容有大概了解,以便于能够在课堂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然后在课中教学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张骞通西域的影视资料或者纪录片,勾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直观地领会到张骞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从而树立爱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品质。
        结束语:总而言之,为了适应当代学生日益发展的需求以及社会进步的需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核心素养理念的教育思想,不断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和历史文化内涵,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显章.德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农村教育,2019,03:8.

[2]韩钰铃.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研究[J].营销界,2019,13:160.

[3]黄国宏.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优化思路[J].华夏教师,2019,19:25-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