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德育有效性的实践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中)1期   作者:黄健楠
[导读] 国内科技水平的加强和社会经济的提升

        黄健楠
        花都区圆玄中学  510800  
        摘要:国内科技水平的加强和社会经济的提升,都助力了教育教学的进一步良好开展,在教学质量成效加强,和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等方面体现了积极影响,尤其是在德育教育实行、教学思想模式创新等环节上都切实体现着显著效用。这还应当由教师在具体德育教育环节,实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加大对德育教育融入的重视程度,积极为德育教育工作的进一步良好开展尽责,助力学生人生综合素养的良好发展,以切实保证初中德育有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提高;初中德育;工作;有效性
引言
        初中德育教育活动在具体实行时,教师会肩负应有的职责,借助新型的教学思想模式,助力学生道德素养的加强,有效改善初中生的学习状态,创设友好、活泼、严肃的校园风气,充分结合教学进展,潜移默化地融入德育教育,同时以乐观思想处理好德育教育环节的各方面异常,借助合理措施,力求为初中德育教育活动的有效实行奠定基础。
1创建和谐班风
        和谐的班风主要表现为班级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关系之间的和谐融洽、班级凝聚力等方面。班主任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之间,甚至是师生之间由于一点小摩擦而引发的争执吵闹,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打架斗殴的现象,一个班级如果经常出现这种不和谐的现象,将会使班级成为一盘散沙,学生之间划分“小阵营”,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班级的整体环境机会变得恶劣,这些问题都影响着和谐班风的建设和形成。所以说,初中相关教师务必要切实体现本身课堂引导者的职能,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融洽沟通,有效合作,以强大的合力助推班级集体快速趋向于和谐。在此期间,教师如果发现学生间存在矛盾,就应立即将矛盾进行了解和消除,通过心理疏导和思想引领,促进学生在言行上具有谦和性,做到换位思考,消除学生间的不和谐因素。
        班风创建的又一宗旨是增进全班学生的精神面貌。大部分班集体积极乐观状态都不明显。比方说,新课堂知识具有高度的繁杂性,大部分学生都在相关学习中,降低了兴趣与信心,学生相关专业学习非常吃力,而且也不愿意向指定的老师诉苦,长此以往,可能会使学生的心理压力不断突出,进而产生自我认同感下降的心理,进而导致所有学生的相关专业学习成绩达不到预期标准。而班级学生如果能够在刚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向教师反馈,和教师进行及时沟通,教师就会对教学模式进行及时的调整,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取得理想的成绩。由此可见,建设积极向上的班风也十分重要。
2制定严格细致的德育管理制度,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
    具备现实全面的班级管理制度,是保证增进初中德育教育质量成效的前提条件,在具体教育教学环节,能够将学生言行说予以合理限制,使学生摒弃无助于其良好学习的思想行为,给学生创建具有高度现实性的行为守则,促进初中学生在制度执行中,体现高度的自律性,以此优化学生思想观念。而德育教育教学通常都会体现事无巨细的状态,应当以全面制度内容的建立与执行会保证学生管理的合理化。有了健全的制度,怎么去“落实”,这至关重要。学校把规范学生道德品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为了更好地落实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德育处采用了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执行,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言行。我们从细小的常规做起,力争做到精心。例如,让学生能够牢记《中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这些常规和制度,德育处号召学生根据常规开展“创班规树班风”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言行,增强学生规范意识。

通过让学生自己创班规画班徽等形式,帮助学生记住一些中学生在校的日常行为规范,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又能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如果仅靠教师在晨会、班队会中一味地讲解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那制度就犹如摆设,将成为一纸空文。
3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原则,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学生是所有教学中的核心,学生的缺位,必然会导致教学活动的停滞,需要在长期遵循一切为了学生思想的前提下,才会保证切实体现以学生的核心的现实意义,使学生知识探索者的主体性得到进一步重视,保证学生以高度的热情和信心参与到德育教育环节,促进学生在长期的相关学习中,具备了更加优良道德素养。故而在具体的德育教育环节,教师就应以新课改政策为指导,进一步注重学生的发展。将加强学生的独立性做为首要工作环节,现代学生都具有唯我独尊的思想与姿态,这样就可能会在知识探索方面较为被动,发现“瓶颈”尽量躲避,更不情愿将难题进行化解,时常是通过教师的督促才会进行学习,如果状态,就可能妨碍到学生道德素养的加强。初中道德教育工作以往的实行中,更多时候都是由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便成为课堂上的听众,因此,欲保证切实加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就需要以学生立场进行考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力求在根本上摒弃学生的被动性与依赖性。
4构建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为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提高创设良好的氛围
        现代初中德育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想要有效消除学生探索知识时的“瓶颈”,就应当由教师重视与学生间的互动,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能够撇开心理上的防线,与教师共同进行从心出发的对话。在有效对话中,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心态,实时予以正确的疏导,以促进学生能够确立更加科学的思想观念。由此可知,师生间具备温馨关系,能够为德育工作的有序实行奠定坚实基础,假若在德育教育环节,师生间未能体现和谐化,学生不情愿与教师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教师也就难以完全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心态,也自然无法谈及德育教育成效。所以,在具体的初中德育教育环节,教师就应先行保证本身心态的阳光,以学生姿态自居,如此一来,便能够保证很快与学生拉近心理距离,与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交流,掌握学生的心理,也保证建立相应的教学方案。比方说,在课后的指定时间内,与学生共同开展德育教学,其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置课题和目标,促进学生进行充分的自我剖析和评价,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评价内容进行记录,如此一来,就能够保证教师对所有学生的长处与短板有所掌握。待学生的评价已然结束时,教师还需要引入一个具有关联性的案例,鼓励所有学生都各抒己见阐述个人观点,在相关活动环节,学生可以是听众,可以是倾听者,从而促进学生自主辨别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加强,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保障。想要切实达成这样的目标,就需要教师在给学生实行德育教学时,融入多种模式、多种项目和多种内容,如此一来,便会使师生相互产生信任感,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给学生提高能够促进其综合素养良好发展的学习氛围。
结语
    在对初中学生实行德育教育时,呈现精细化姿态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明显增进教育成效。那么在具体的教学环节,就应当以精细化思想为指导,相应性设置德育教育项目,彰显德育教育的显著意义,切实体现德育在学生品德发展中的积极影响,高质量实行模式丰富的德育教学,强化学生专注力,促进学生能够设立科学的人生三观,进而为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孙军昌.提升初中德育教学有效性的措施[J].求知导刊,2020(43):85-86.
[2]周晓春,左晓丹. 初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探析[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656-2657.
[3]吴敏.提高初中德育有效性的实践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169.
[4]李文.提升农村中学德育有效性的路径研究[J].才智,2020(17):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