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中)1期   作者:管英泱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
         
        管英泱  
        广西省博白县水鸣镇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小学时期属于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学生在这个时期各方面素质均存在着一定的可塑性。在小学班级中,承担着组织者以及管理者的重要角色,所以,小学开展班级德育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
        引言
        在小学阶段实施德育的基本理念是凸显“以人为本”,并强调回归生活,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不强调理论知识的堆积,也就是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但目前小学的德育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如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以实施德育,或德育工作的开展形式单一。改变传统渗透德育的模式已经刻不容缓,直面当前课程改革对德育提出的挑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德育实施手段都应该发生一定的改变。
        1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①教育方式过于陈旧。目前,部分小学在开展德育教育时仍使用“灌输式”教育方式,学生被动接受传输的知识,无法从心理上真正接受德育教育,为了应付教师而对德育知识死记硬背,这就让德育工作无法落到实处,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除此之外,长期使用这种教育方式,在课堂上缺乏与学生互动、交流,就会导致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越来越远,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参与度不高,进而使德育教育活动无法顺利开展。②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担任德育教育的主导者。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将德育教育当成一种任务,制订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而这样的管理方式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教育效果不理想。还有一些制订的激励机制内容不够全面,无法将激励机制落到实处。这就无法发挥激励机制的真正价值,也让德育教育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2小学德育教育之我见
        2.1积极开发德育课程
        德育的基本方向和内容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根据德育的具体要求以及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教师需要统筹安排德育内容,了解不同阶段学生对于社会公德和社会常识的了解。作为德育课程的直接实施者,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是必要的,还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入手,利用好身边现有的教育资源。教师可将德育课堂拓展至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大自然中,学生不仅仅依靠书上的知识了解社会,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真实地接触社会生活,了解大自然中的事物,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教师不仅仅依靠课本中的知识,而是成为德育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要想走出传统课程的执行者误区就要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为学生设计相应的课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除此之外,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创造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同讨论德育每日的内容,与学生达成共识之后,促使学生遵守某些规则或养成某些良好行为习惯,这其实就是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以及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能力。


        2.2借助日常生活实施结合教育
        正所谓“生活是一个大课堂”,很多教育资源都源于生活,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也不例外,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清晰认识到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课堂理论教学是远远不足的,需延伸与拓展至课堂之外,即为现实生活当中,不仅可以真正发挥出德育教学的作用,帮助小学生塑造和完善人格,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及健康心理,还能够增进两个教育之间的结合程度。为此,小学教师应该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契机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以自身为主导,寻求家长的辅助,共同参与到教育中,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爱好兴趣、性格特点、生活习惯等,帮助他们纠正错误行为,表扬和鼓励正确行为,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向老师反映,双方一起处理道德与心理方面的问题。以此规范小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使他们可以自觉约束自己,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与成长。另外,教师可带领学生亲身参与到一些生活情境中,像开展小护工、小交警、小卫士等生活化活动,使其体会到各项工作的不容易,从思想和行为方面得到升华,内心受到触动,主动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潜移默化的接受德育教育,还有利于他们消除消极心理和负面情绪,从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目的的实现,达到两者的结合。
        2.3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
        立德树人的教育导向,就是建立学生的爱国情感。习近平主席强调“我国是由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的首要任务,就是教育,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培养优秀的人才,引导人们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终身服务。”语文教材中不乏爱国主义的教育与典范,需要教师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细致全面的品读,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4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四个维度的构建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和建构起来的。它是在真实的语言使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水平和素质;是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所获得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水平的体现;是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参照对于高中生语文素养的描述,本研究确定相对于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调查围绕“语言建构与使用”维度、“思维发展与提升”维度、“审美鉴赏与创造”维度和“文化传承与理解”维度组成。同时,本研究在问卷的研制过程中,将语用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终身教育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按照其学术观点,编制问卷问题和各项指标。
        结语
        总之,作为小学教师,应该明确德育对自身教学和专业能力的要求,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热情。利用课堂教学活动、多样化的德育课程和渗透德育的渠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能够促进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自我的全面发展,获得良好的成就感与美好的学习体验,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实现理想的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1]丁桂英.小学教师以爱进行德育教育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6(22):245.
        [2]解松林.关于小学教育中加强德育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28):63-64.
        [3]杨婷.论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3):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