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香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李楼小学
摘要:随着进城的农民工逐年增加,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农村孩子健康成长问题日益凸显。作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孩子每周五天全天候的学校生活,他们的教育问题几乎全落在了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一个人的一生,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下,学校本着成才先成人的思想,把德育教育放在核心地位。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了教育效果,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借信息技术之力,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让德育教育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是目前德育教育的创新之举,起到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德育教育 信息技术
传统的教育思想是重智育,轻德育;传统的德育阵地是学校而非全社会;传统的德育形式是单一说教而非形式多样化;传统的德育内容是大而空而非形象具体。在视教学成绩为“生命线”的农村学校,教师德育教育意识淡薄,工作流于形式,内容死板,灵活性不够。德育教育任务往往局限于班主任和思想品德老师,德育地位边缘化。另外,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也飞速提高,网络快速普及到千家万户。由于农村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监管跟不上,迷恋网络游戏,染上难以割舍的网瘾。受网络毒害思想侵染,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失去了学习的动力,造成大部分孩子成为问题生。
不过强大的网络是科技发展的表现,复杂的环境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的同时,也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同时也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笔者所在学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网络的强大功能,改革传统德育模式,对学生进行与时俱进的道德教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现结合农村寄宿制学校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借信息技术之力,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农村孩子交给老师时几乎是一张白纸,白纸上的内容全靠老师来填写。小学生的成长是在不断犯错纠正改错的过程中,逐渐成大成熟的。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么做对怎么做是错的全然不知。借先进的信息技术,寻找生活中的榜样,做学生的典范,指导孩子的日常行为,对孩子进行教育,能快速的规范孩子的日常行为。
例如,下课有的同学疯狂打闹,你推我搡,满口粗话;有的同学文明玩耍,动作优雅,语言温婉。老师可以随手拍下鲜明对比的两组照片,经过文字图片简单处理展示在学校德育信息显示屏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一看就知道哪儿做错了,怎么做才对,这比传统的批评教教育更直接,更有说服力。再如,有同学看到地面上有纸片,视若无睹;有同学看到纸片随手捡起来丢进垃圾桶。有同学故意使坏用脚绊倒别的同学;有同学看到不小心摔倒的同学立即上前扶起等等例子。当老师把拍到的图片展示给同学们时,行为差的同学会羞愧的低下头,而品德高尚的同学会作为大家的典范让大家学习。这对行为差的同学是一种无声的批评,对好品质的学生是一种激励,同时也让其他同学知道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通过简单的信息技术,就能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二、借信息技术之力,开好主题班会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思想教育的主阵地,班会是修炼思想的大熔炉。为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每周一次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卫生教育,安全教育,法制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养成教育,网络教育等。通过教育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消除不良的心理,培养积极向上的性格,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施展才能育人的大舞台,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传统的班会只是干巴巴的说,讲一些大道理,对于小学生来说,显得苍白无力,没有太多的吸引力。如果德育教育加上信息技术手段视听效果更佳:能让画面更形象,声音更悦耳,内容更全面,感知更贴切,德育教育的效果会大大增强。
例如,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生在和平年代的同学对爱国只停留在口号上,没有实质的认识。如果我们把鲜活的历史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等以身殉职、视死如归的视频资料制成课件放给他们看时,他们会对英雄人物肃然起敬,会对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更加珍惜。在进行勤俭节约教育时,我们把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视频配上动人的解说放给他们看时,把《金色的鱼钩》的故事讲给他们听时,同学们会深刻理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的含义。他们会潜意识的把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视为一种美德,这比老师空洞的说教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网络知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制成课件,可以资源共享,既提高了教育效果,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让德育教育紧跟时代改革的步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借信息技术之力,进行学科德育渗透
台湾著名教育家高震东说过,“没有德育,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没有德育,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没有德育,美育就是腐化的催化剂;没有德育,群育就是动乱的根源。”足见德育在学科渗透中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狭隘思想,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让德育教育之花开遍整个校园,才算是真正的教育。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中,信息技术为各科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高效方法手段,既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德育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学语文《赵州桥》一课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有助于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让他们感受到赵州桥的古朴、坚固和美观。再把具有现代气息的港珠澳大桥展示给他们,二者比较,了解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惊叹中国人民的智慧,感受劳动人民的伟大,为中国人民而自豪,从而立下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的雄伟壮志。
思想品德课更是德育教育的重头戏,加上信息技术手段,如同思想插上了翅膀,飞得更高。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大自然发怒的时候,天有不测风云、在这危急时刻、灾害无情人有情这单元内容时,结合5.12汶川大地震时,中国人民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团结一致,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勇敢和智慧。教学时充分利用当时各种新闻报道、图片、网上资料等材料,制作成动画课件,让学生就如身临其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情感体验。思想品德课还有很多案例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动画等展示分析,如毒品教育、法制教育等。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血有肉的感性材料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课堂更加精彩,学生更加乐学爱学。
四、借信息技术之力,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在我国,林林总总的节日不胜枚举,一些重要的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德育资源,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有许多: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国庆节、八一建军节等,对农村孩子而言,这些都是相当具有教育意义的节日。如果只靠说教的方式进行教育,德育的目的不可实现,所以我们采取网络与实际相结合的办法让德育教育收效更大。
例如:清明节开展“网上祭先烈”活动,打开中国文明网,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感人事迹历历在目,深深打动了孩子们。结合实际,再以“清明节”为主题办一次黑板报和征文比赛,通过活动,每名学生会更加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坚定了努力学习,将来保卫祖国的信念。再如:父亲节、母亲节开展对远方的父亲或母亲写一封感恩信活动;教师节开展对教师QQ留言说句悄悄话活动;重阳节开展为爷爷奶奶洗一次脚活动等等,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和尊敬师长的教育。又如:一年一度的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经典诵读比赛、网上普法知识竞赛等,让农村孩子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遵纪守法意识。
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德育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利用信息技术变传统的说教式教育为体验式教育,培养了农村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农村儿童健全的人格。
五、借信息技术之力,拓宽德育教育领域
德育工作是一个常抓不懈的工程,实施德育,家庭教育不可忽视。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固然长,但周末和寒暑假孩子在家庭和社会上的时间也不短。如果仅靠学校一方努力,德育工作往往不能进行彻底,也容易形成学生两面派的现象,即学生在校是个好孩子,在家专横跋扈,娇生惯养。因此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农村常伴孩子的大多是老年人,隔代管理本来就有很多弊端,再加上农村老人文化知识相对较低,思想相对落后,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效果甚微,甚至会出现倒退现象。如何避免这种倒退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班级家长“微信”群或QQ群,孩子的监管人和打工的父母都可以加进群。平时在群里对家长进行先进思想教育,对如何教育孩子进行方法指导和沟通,逐步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拓宽德育教育的领域。另外老师可以把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和活动等情况发给家长,或让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长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对孩子多一份关心,参与到孩子的家庭教育之中,父母对孩子了解的越多,教育越有针对性,这样孩子的家庭教育效果会更好。
总之,德育教育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会飞的更高更远。德育教育工作者要抓住机遇,转变思想,顺应时代发展,把握时代脉搏,积极研究应对策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德育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才能切实增强德育成效。
参考文献:
[1]刘珍,张宝库.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新模式研究[J].中华少年,2015(27):7.
[2]张玉智.浅析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新途径[J].长江丛刊,2018(31):293.
[3]李加旺.基于信息技术的农村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