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中)1期   作者:张栩杨
[导读]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教育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张栩杨
        (广东省东莞市万江中学 广东 东莞 523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教育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环境之下,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对策,明确了五大历史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篇就来探讨一下,基于历史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在现代化历史教学中,历史知识是核心素养的关键性载体,也是有效培养学生提高自身修养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将新的教学模式带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调动他们积极性,使得学生更好的投入到课堂之中。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及不适合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也很难让学生有着更高的提高。对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之中,学会融入他们,了解他们的内心思想,将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改善,从而迎合高中学生的心理需求,这样才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也能使紧张的课堂气氛得到充分的缓解。
        一、高中学生的日常现状
        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属于学业上的关键时刻,也是心理生理压力最大的阶段。高中学生是从儿童转向成年人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候他们的身心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变的尤为活跃,思想观念上也逐渐成熟,很喜欢接触新的事物,但与此同时,也很容易受到其他环境的影响,没有很好的定性。在这个阶段如果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出现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大教师都会才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方法,很大程度上的束缚住了他们的想象能力,拘禁了他们的思维活跃度,从而很难做到学习上的突破,大大影响到了学习效率,导致学习进度无法有效的开展。这不符合国家发展的理念,以及对新型人才的需求。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内心想法,作出最好的判断,研究出最合适学生的教育方法,让教学效率稳定的提高,从而推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1]。
        二、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历史核心素养是历史教学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的背景下,有部分教师还是很认清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及不太清楚如何良好的进行使用,并融入到课堂之中,从而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更加不符合学生的内心需求。历史核心素养的养成,是通过长时间的自我积累,以及日常教化的过程,而逐渐形成的历史知识、意识、能力、情感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其表现形式体现在,学生能够独立的理解历史内容,从多个角度进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推敲问题,从而得到自己的体会。当下有学者认为,历史核心素养是需要对历史具有强烈的敏锐性,能够有效的将知识储备很好进行贯彻,从而激发出具有连续性的思维品质。而教育部更多的将历史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历史能力,并具备历史学科必备的品格,从而将历史知识、方法、能力、情感以及价值观念全方面的有效提高。在高中时期,对学生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教育模式,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挖掘学生在生活中的第二课堂,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史料实证素质;加深了学生的对历史解释的能力;从而推进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有效的发展。
        三、历史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
        (一)唯物史观
        历史的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在实际教学之中,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的发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这样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掌握规律,从而更加的系统性、直观性的理解生产和经济建设的内在关系,有利于对历史有着更加正确的认识[2]。


        例如,教师在讲解“鸦片战争的冲击及因应”这堂课时,对于清政府的失败内容进行讨论,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出适当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进行合理的联系,以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清政府主要的失败原因,是由于内部人员的腐败所导致的,加上农民运动的爆发以及闭关锁国的政策,而导致与西方列强国家产生巨大的差距,从而造成鸦片战争失败,这样是必然的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进行知识总结,从联系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在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从而给出最合理的判断。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唯物史观。
        (二)时空观念
        高中历史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历史空间和历史时空概念的培养,这也是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必备能力之一。历史不单单是指某一个时间的断,而是指这个时点断发生的诸多事件,以及背后的影响。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时空观念,能让学生了解其中的进程,发展过程,以及同一时间断所发生的不同事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很高的提升作用。
        (三)史料实证
        史料证实是“指一份资料说一句话”,虽然解释的很笼统,但是足以说明了史料的重要意义。史料不仅是历史研究中的重要证据,还是学习历史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举出具体的史料来做证明,并让学生们进行相应的判断。这样不仅能让他们产生兴趣,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思维意识,从而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例如,在《甲午战争》之中,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提高,在结合信息技术,将当时的场景有效的进行还原,增加课堂内容的真实性,让史料更好的展示出来,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收集史料,让他们在收集的过程中,探讨对“甲午战争”失败的看法,从而找寻出相关的内容,提高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
        (四)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运用具体的历史材料而进行的解释内容,通过对历史事件中的人物、现象、观念进行客观的表达,从而有效的还原历史的真实性。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要举出具体的史料,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解释,从而达到“以史引论、史论结合”目的。
        例如,教师可以用“人们解放战争”为主体,用多媒体的方式给学生们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在让学生们根据收集而来的史料,进行相关的历史的解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理解思辨能力,以“尊重事实和证据”, “大胆的假设,科学的求证”为主要依据,进行相关探讨,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从容提高学习历史的严谨态度。
        (五)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不仅仅是历史核心素养的关键部分之一,还是传递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准则。家国情怀的有效培养,能够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内容,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思想观念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开阔,以及对国家信仰的形成。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积极健康的道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从根本上面得到升华[3]。
        例如,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还可以组织拓展活动,带领学生们去参观历史博物馆、英雄纪念碑、烈士陵园等,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熏陶,同时体会到英雄前辈的不易,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让爱国情怀更好的在学生内心绽放。
        四、结束语
        在我国当前形势下,有效的将历史核心素养与高中历史生活化相结合,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从而让学习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创新课程,开展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投入进来。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配合,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从而让学生得到综合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陶花.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文理导航, 2020, (7):54-54+56.
[2]赵思敏.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生活化教学尝试[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 14(6):21-21.
[3]张志德. 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研究[J]. 文渊(高中版), 2019,(5):305-3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