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中)1期   作者:宋涛
[导读] 初中历史是一门讲述历史事件、分析历史人物、著名战役、盛世与治世、条款与协定、国家兴衰等的基础性学科

        宋涛
        (甘肃省康县周家坝镇初级中学,746501)


        摘要:初中历史是一门讲述历史事件、分析历史人物、著名战役、盛世与治世、条款与协定、国家兴衰等的基础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情境问题、掌握学习方法等途径,利用社会时事热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历史教学,问题情境,学习方法,时事热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各个阶段的教育理念和模式都在不断地发展改变,就初中历史教学而言,虽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依然存在着沿用传统教学方式的现象。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结合历史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特征去设计教学内容,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去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自主的去探究问题背后的答案,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量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提出问题、析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下面,笔者就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具体谈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新课程的历史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改下,关于历史教学内容和模式的设计,没有过于重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而是根据初中生的实际心理特征,在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基础上,构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课程体系,从而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新课程的历史教学目标重点强调教学模式的创新,学生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而在以上教学目标上,其思维能力的培养占据首要位置,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其他能力发展的重要前提。什么又是思维能力呢?简单而言,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分析能力,去解释历史的发展现象,并且根据现代化生活提出自身的观点和看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体现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其次,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需要统筹和计划,在培养过程中需要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需求特点,保障思维能力结构培养的途径和评估方式构建。在现如今的初中历史课堂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老师习惯性的在课堂上讲解历史知识内容,逐渐的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让学生感觉历史学科枯燥乏味、学习难度大,甚至产生了厌学的心理。传统的教学观念逐渐的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让学生过于的依赖老师和课堂,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实际历史教学中,老师一定要从整体上去把握历史新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去指导学生分析和发现历史的内涵。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设置巧妙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为了更好的启发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去设计一些提升思维能力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学习内容。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去探究问题。

同时,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在遇到学习问题或者困难时,启发自己的思维能力,去多想、多观察和分析,去自主的发现历史背景后面蕴含的实际教育意义。当学生无法处理学习上的问题时,老师可以及时的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寻找答案和结果,这样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达到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如笔者在讲述《张骞通西域》章节内容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甘英是否是出使欧洲的第一人?”问题提出后,及时引发学生的思考,把问题抛给学生,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自主思考或者共同讨论后,并没有解决问题。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所有的同学在课下开始查找历史资料,有的去图书馆查阅,有的去网上查询,进而很快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通过问题分析能力掌握课本知识,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最基本的能力。在这方面,最常见的就是比较教学法的灵活运用。比较教学法就是指的是在教学中,联系多个历史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究他们相似的特征,并且在共同的特征中找出各自的不同,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思维能力。通过对历史知识点的比较和分析,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问题分析能力。这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是一味的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片面的讲解,应该对历史整个新教材进行解读,理清知识点之间的结构,将多个历史事件和人物、现象结合进行分析和比较,进而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提升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如笔者在教学《郑和下西洋》章节时,把郑和下西洋的内容与新航路的开辟知识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首先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规模、以及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規模的基础上,去探究出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目的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其意义都一样。在加强世界各国沟通交流的基础上,促进了中国贸易的可持续性发展,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以上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和理解,还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明确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分析能力的提升。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位置,根据教学大纲,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以历史课堂新的教学思路和模式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去构建学习方法和技巧,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应用的一定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灵活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感受知识的存在,并且学会如何去应用知识,帮助学生打开知识之路,加强对历史知识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是学生重要的能力之一。要想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仅是将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论证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打破传统教材的约束,将历史教学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结合社会当下的热点事件,鼓励学生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活学活用,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如笔者在教学《鸦片战争的烽烟》时,就引导学生根据国际形式,去分析中国和英国的关系,这样将历史教学和时事热点有效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问题分析能力培养。
        总之,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中,要求教育要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学生思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要结合初中历史的现代化改革要点创新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教学课堂。同时,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学习方法的指导运用等,利用社会时事热点,结合教学内容,从而提升学生创的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为未来更加深层次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