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评价体系引导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式的结构化改革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中)1期   作者:艾成龙
[导读] 高考评价体系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艾成龙
        (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广东 中山 528447)
        摘  要:高考评价体系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复杂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无法满足高考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要求。因此笔者主张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式进行结构化改革,采取议题式教学方式为主,概念教学和实践教学为辅的综合性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式;结构化改革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领域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根本性问题,新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一核四层四翼”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基本遵循。高考评价体系包括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明确了“一核”“四层”“四翼”的概念及其在素质教育发展中的内涵:“一核”为考查目的,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1}高考评价体系不仅给出了考试本源性问题和教育根本性问题的答案,也发挥着高考指挥棒的正面作用,引领新一轮高中教学方式的改革。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高考评价体系更是详细的把考查内容详细到“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个方面。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要求,因此高考评价体系引导下高中教学方式应该是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组合。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门综合性、时政性非常强的学科,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应对复杂的学习内容,也无法达到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笔者参阅相关文献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现阶段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采取议题式教学为主,概念教学和实践教学为辅的综合性的教学方式。
        一、议题式教学引导下的新授课
        高考评价体系创造性地提出高考命题理念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转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命题理念。{3}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新高考命题理念的要求,传统教学方式的革新势在必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017年版)》明确提出:“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4}议题式教学是《新课标》所提倡的一种落实活动型课程的重要教学方式,也是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有效落地的新兴研究课题,是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式研究的热点。宏观来看,议题式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提出即契合教学内容又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议题,以此展开教学设计,构建相应的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问题、吸收知识、交互思辨、发表观点、锻炼能力、升华情感的教学方式。议题式教学意在围绕议题,构建情境,设计活动型课堂,在活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种以构建情境为载体展开教学的议题式教学正好契合高考评价体系中以“情境”作为考查载体的命题方式,必将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方式。
        议题式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与高阶能力,也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一种倒逼机制。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需要深入学习进步主义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非形式逻辑学等相关教育理论。教师需要增强教学设计的能力,议题式教学强调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教材是多种案例中一个,因此对教师整合课程资源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整合教材知识和相关教学资源,确立中心议题及相关子议题,这些议题既要契合学科知识,又要贴合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兴趣,还要构建相应的情境设置活动。议题式教学对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提出更高水准的要求,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同时由于议题式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具体实施方面,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议题式教学浅显化,学生沉溺琐碎的活动体验而缺少学理性分析,学生对主要概念理解不清,理论升华不足等问题。因此,作为议题式教学的有益补充,笔者认为在复习课中应采取专题复习形式,采取概念教学的教学方式。
        二 、概念教学引导下的专题复习课
        生而为人,有两项基本任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们认识世界,就要给他们赋予意义,概念就是我们赋予世界的意义,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所谓概念就是人们认识某一事物时所形成的一种观念,它用一个名词或者一个短语表示,是对某一个或者某一类事物的特指。{5}在学科学习中,学生对概念的学习,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形成学科思维的第一步。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门兼具综合性、时政性的复杂学科,因此在思想政治学习中存在大量较抽象的政治概念。在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当教学当中,很多教师往往进入两种比较极端的教学方式,一种是片面重视知识型授课,对概念的侧重点不分,忽视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特点,缺乏活动体验,缺乏明确的思维逻辑和教学框架。另一种则是过分追求活动体验,忽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很难将琐碎生活情景升华为学理性分析。这两种比较极端的教学方式不能有效满足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求,也不能达到高考评价体系中“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
        由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差异和学生认知能力差异等原因,在新授课当中学生难免对某些政治概念含糊不清,缺乏正确的认知,这不仅阻碍了学生政治知识的掌握,使得一些抽象的政治概念更加难以理解,也影响了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拓展和应用。因此在专题复习课中进行概念教学是对新授课议题式教学的有益补充。所谓专题,是指针对某个特定对象的内涵与外延而展开收集的集合,这个对象可以是具体的某个人物或者某个事物,也可以是某个抽象的范围或者领域。高中思想政治专题复习课就是以高中思想政治的一个单元、一个模块或者某项社会热点为一个集中教学单位而展开的授课。专题复习中教师要提炼本专题的核心概念,以核心概念展开教学设计,以期打通琐碎知识点的逻辑连接。概念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政治概念,还可以通过政治概念的学习掌握科学的方法,升华学理性思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整个专题的脉络和逻辑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高中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
        三、 实践教学引导下的社会活动课
        社会实践是学科知识的最初来源,也是学习学科知识的最终目的。传统教学重视课堂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是一大遗憾,课堂教学建构的情景、组织的活动是经过人为预设的演练场景,远没有社会实践为教学提供的空间更广阔、资源更丰富、情境更真实。因此,实践教学的社会活动课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在社会活动课过程中教师是以指导教师的身份出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和主体作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课可以分为两大类:模拟型活动课和实操型互动课。
        模拟型活动课是指学生通过模拟另外一种身份参与社会活动的形式。具有代表性的是许多大学和中学都开设的模拟联合国社团,学生通过模拟一个国家或者国际组织代表参加国际会议,一起讨论解决国际问题或者地区问题的形式。除了模拟联合国之外,还有非常多的模拟活动,比如模拟人大会议、党代表会议、政协会议、公司会议、模拟法庭等等。学生通过模拟活动变化不同的身份,就需要学习不同的知识,变化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模拟型活动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价值冲突中深化理解不同观点,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认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操型活动课是指需要学生实际操作的活动形式。《新课标》在实施建议建议当中,提出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专题访谈、参观访问、职业体验等都属于实操型活动课。当前高中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利用假期展开社会调研,提交研究课题的形式是开展实操型活动课的有效方式。在实操型活动课中要充分开发乡土资源,让实操型活动课更真实、更具有操作性。例如,学生可以在假期以小组的形式就本市的某一项具体问题展开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在实操型活动课中,还可以引入第三方主体对学生的实践课成果进行评价,比如向政府、政协等相关机构提交调查报告,这样也可以让学生的实践成果实现社会价值。
        教学是一门具有创新性的艺术,要面对不断进步的社会、复杂多变的学生、不断丰富的知识。作为人类文明传播者的专业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式,增强教学能力,根据社会的要求、学生与学科的特点、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或教学方式的组合,甚至是开创新的教学方式,以期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1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1页
{3}教育部考试中心,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1页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1页
{5}燕继荣, 《政治学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31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