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黎
河南省许昌市文化街小学 461000
问题导引式复习课是指整个复习课以问题为核心,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问题的步步深入。问题导引式复习课以学生的质疑精神为灵魂,通过有梯度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出疑问,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性数学思维来探索并解决数学问题,提升数学能力和素养。
笔者以“圆柱与圆锥的整理复习”为例,阐述“问题导引式”整理与复习课教学模式,并对课例进行了分析。
本节课分三步进行教学:
1.巧设情境,梳理知识
课前,教师为每一小组准备柱形橡皮泥。课始,谈话引入:“看到课桌上的橡皮泥,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猜猜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复习课上的积极性。接着课件出示圆柱和圆锥,问:“想一想,本单元为什么让它们放在一起研究呢?”以问题导引整堂复习课,使课堂一开始时,学生就充满着好奇心。
教学片断 1:
问:想一想,本单元为什么让它们放在一起研究呢?
生:它们底面圆形,侧面都是曲面。
生:它们在体积上有一定的联系,在等底等高情况下,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师:从运动角度来说,它们都是由一个平面图形做旋转运动而来的。
师手拿一根橡皮泥,问:看到这根橡皮泥,你有什么想说的?你想知道什么?出示橡皮泥的直径、高,(为了便于计算,我们把数据取为整数。)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变式思考,构造问题体系
师:想一想: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什么情况下需要求表面积?有几种情况?
生:给圆柱刷漆,全刷,刷一部分。
师:能举一下例子吗?
预设:1如果是柱子,只刷侧面。2如果是木桩只刷侧面和上面。3如果是水桶,刷侧面和底面。
师:除了刷漆求圆柱表面积外,(手举橡皮泥)再想想,你还能提出有关表面积的问题吗?生:把它切开,看看它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
师追问:怎么切?
生:横着切。
师:切一次增加哪几个面?切两次呢?还可以怎么切?
生:竖切。
师:沿着直径竖着切,增加哪几个面?
生:增加两个长方形的面。师: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生:长和圆柱的高相等,宽和直径直径相等。
师:不管横切还是竖切,解决的是增加多少表面积的问题。怎么玩能减少它表面积呢?
师提示:切是把圆柱一分为二,怎么合二为一呢?
生:拼接起来。
师:拼能解决什么问题?
生:减少了多少表面积。
教师所提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问题与问题之间自然地衔接起来,让学生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构造一个本单元的问题体系,在问题体系的导引下,深化对单元知识的理解。
3.对比分析,产生新问题
师:除了切、拼之外,橡皮泥还有什么样的玩法?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捏成圆锥。师:怎么捏?圆锥和圆柱有什么关系?
预设:体积相等,底面积相等。
师:体积相等,底面积相等,它们的高又有什么关系?
生: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
师:除了捏成圆锥,还可能用什么方法变成圆锥?
生:通过削一削。
师:那么怎样削才能得到最大的圆锥呢?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生: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师:怎么求削掉的体积?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对基础问题进行了变式,让学生展开想象,先后以三个问题展开:(1)怎么捏?圆锥和圆柱有什么关系?(2)体积相等,底面积相等,它们的高又有什么关系?(3)那么怎样削才能得到最大的圆锥呢?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4)怎么求削掉的体积?
4.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师:小小的橡皮泥,同学们竟然想出了这么多种玩法,并提出这么多数学问题。看来,这样的玩法确实非常有研究价值。现在请你们选择一种玩法,结合给出的数据,提出并解决一个问题。各小组赶紧行动起来吧。
小组商讨玩法,分工,合作解决问题。(时间5-8分钟)
……
这一环节的设计,将知识系统的建构与典型问题的解决有机融合,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创造性的设计,大大地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大家满怀激动与兴奋积极投入到解决问题中。
(三)课例评析
这节复习课通过新颖的问题导入,牵引出一系列问题,构成一个问题体系,这种问题导引模式下的复习课,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情境创设,巧引问题
这节课上,通过橡皮泥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情境创设,巧妙的引出了基本问题,从而引发学生一步步的探求欲望,打破了整理复习课枯燥的局面,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将知识进行了回顾复习,同时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堂课上,学生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探求欲极强。
2.问题设置,层层梯进
整个课堂是以问题引领的,不仅在环节设置上有梯度,而且每个环节的问题都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先从简单的基础知识开始,回忆并整理圆柱、圆锥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等基础知识,再由圆柱自然而然地引出有关圆锥的知识,由问题出发,构建知识体系。最后将圆柱与圆锥进行对比和辨析,将思维进行融通。这一过程以一连串层层递进的问题为主线,构造一条问题链,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发现,进而演变成知识链,最后形成知识结构。
3.以学生发展为本
问题导引式复习课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富于启发思考的形式,有助于他们带着求知心参与到复习过程。课堂上,知识由学生梳理,知识框架由学生构建。学生根据问题自主梳理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要点,在自主解决问题中总结它们之间存在的规律,建构出自己的知识网络。教师自始至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他们自己把握课堂,建构知识,较好地培养了问题意识和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惠雪梅.小学数学复习课的课例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