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中)1期   作者: 梁春
[导读] 思想观念对学生一生的思想理念和认知观念有着直接的影响

        梁春
        横县教研室       530300
        摘要:思想观念对学生一生的思想理念和认知观念有着直接的影响。核心素养视域下,学校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认知,还能够促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深度与广度。教师要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切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有效学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对学生的全面综合能力培养,不断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的综合竞争实力与全面发展。文章针对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究展开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有效性
一、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形式与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对相关教学内容与知识进行传授,学生在这种被动式的学习环境中很容易时区对学科课程的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热情与自主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限制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了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学习积极性,需要教师适当的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以及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例如,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网络资源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动基础上,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自主探究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探究中,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提升。
        比如,在学习“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实践课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播放、网络查询等手段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我在这里学习与成长”。学生通过欣赏自己或者其他学生在校园的学习与生活场景,让学生进行回忆与思考。通过分享自己的小故事、讨论他人的生活趣事,让学生增加对学校的浓厚情感[1]。另外,在“我们的成长天地”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展示提前准备好的教学案例,并且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一谈“失学女童”的案例与课件之间的联系性,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与分享一下自己在学校生活中安心的学习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创新,不仅让学生有着强烈的感同身受,让学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专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问题导入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形式为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知识内容的传授,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眼界,增强学生学习知识面,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层理解与内涵延伸,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二、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主题进行有效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学校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律意识,让学生在面临生活与学习困难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科学合理的去解决问题,有效实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综合化培养。为了有效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仅仅单一的凭借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有效结合,相互渗透,才能够达到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相关的教学知识内容[2]。在具体的教师实践活动开展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认知水平等为主要的课程教学规划设计与学科整合为主要的依据,有效将教学内容与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知识的理解与观念传递。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实现对学科主题的有效整合,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运用。


        比如,在进行“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带领学生参观自己的校园,让学生以更加直观的视觉感受与感官感受领悟学校的环境魅力,帮助学生加强对学校的情感凝聚。如,在操场中,学生通过观察各种体育运动器材、场地等,加强对体育学科的学习认知;在教学楼,学生通过参观每一层建筑的教室环境与构造,增强学生对各科教学课程的理解,刷新对美术教室、音乐教室以及教师办公室的认识等。通过将多种课程相互融合、整合的形式,加强学生对校园文化以及校园建设的重新认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促进学校开展保护校园环境等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中,想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始终保持与遵循“生本”的教学理念与基本原则,将传统的教师主体地位积极的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要的课堂教学主体、教师与引导主体的教学模式,有效还原学生的课堂主人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学知识内容[3]。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一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实际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教学课程内容的规划与设计,有效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社会道德与法治中不同教学内容的多元化理解与情感领悟,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道德与法治思想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与教学组织作用,引领学生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与延伸的教学内容,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储备,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与互动,有效构建良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同时也是教师成为学生共同学习伙伴的重要体现。
        比如,在进行新人教版“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的相关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小组活动,教师自身也参与到其中,成为学生合作探究小组中的成员。首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题,教师要对课本教学进行系统的分析。因为学校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学习、工作与成长发展的地方、学生与教师也是学校组成的重要部分,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性[4]。其次,针对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为学生与教师提供的那些资源与服务,让学生全面的了解与分析学校生活与学习生活。通过组织合作探究小组活动,让学生对所学的教学知识内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深化学生对学校作用的深刻认知,有效激发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热情,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与讨论表现,并且针对学习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正确引导,而不是直接批评与纠正。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解决问题。通过还原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自主的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有效将被动式的接受教学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与实践、自行解决问题,深化对教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实现“课堂控制”到“共享学习”的教学模式转变。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增强了科学专业基础知识,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团结合作意识的增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相互配合、相互信任与相互分享,全方位的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加强学生体验与领悟合作学习的快乐,有效实现寓教于乐。
结语:综上所述,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并将其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需要立足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积极创新与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借助于信息化技术手段不断拓展与丰富教学内容,有效开展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开辟出一套适合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模式,有效推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志欣.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法治意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20.
[2]牟天祥.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A].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二——热点探讨[C].:,2018:2.
[3]孙淑玲.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研究[A]. .教师教育论坛(第五辑)[C].:,2019:3.
[4]赵晓红. 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巧用活动化教学[A]. 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C].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