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芝
(宿州市埇桥区第一小学千亩园校区 安徽 宿州 234000)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强调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本文从“深入理解语文教材,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扩大课外阅读范围,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三个方面,探讨了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提高。
【关键词】 培养 语言文字 运用能力 综合性 实践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有一个核心句子:“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强调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对如何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做过有益的尝试,下面谈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深入理解语文教材,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巧妙利用文本,以读熟为基础,通过想象、改换等运用方式,从而在活学活用中,体悟语言情趣,深化阅读理解。在教学《触摸春天》第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先让学生紧扣课题思考、交流:平时我们都是用眼睛去看春天,感受春天的多姿多彩,而这篇文章题目却是《触摸春天》,为什么用这独特的方式触摸它呢?谁又那么神奇,能够触摸到春天?这样一连串的发问,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在细读课文时,朱玥同学就给出了答案:小女孩安静,因为眼睛看不见,因为喜欢春天,才去触摸春天。我们全班跟着朱玥一起赏析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这样,就理解了词语“整天、流连”。
生1:“整天”就是一整天,从早到晚,甚至忘记了吃饭与休息。
生2:“整天”不只是一整天,还可以理解为每天都到花丛中感受春天,一直坚持,有风的日子也好,微雨的日子也罢。
没想到的是,一个孩子竟然说了这样一句话:爸爸整天在河边钓鱼。这就是“整天”的意思。
师:“小女孩安静整天在花香中流连。”中“流连”能换成“留恋”吗?
生1:不能换,“连”是“走之底”,含有一种动态的美。
生2:我能想象到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在花丛中来回走动,一会儿低头闻闻花香,一会儿伸手触摸花瓣,嘴角露出甜美的微笑。
当我们再讨论“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小姑娘?”这个问题时,同学们就会是各有独特的见解了:
生1:我觉得她是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
生2:我认为她是个喜欢鲜花的小女孩。
生3:安静是个喜欢春天的女孩儿……
通过交流,抓住一个“连”字,比较品评中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感受巧妙运用语言的美。不难想象一个盲女孩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
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很关键,但运用最重要,它是最高层次的理解,借助《触摸春天》这个例子,让学生揣摩作者的写法时,进行创设情境,及时进行书面语言的迁移。我安排了一次小练笔:
师:海伦·凯勒说过,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的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文中的安静是可以看见的,她能望见什么呢?让我们写一写。
七八分钟后,课堂上涌现了一段段优美的文字。
冯心哲这样写到:小女孩安静仰起脸张望,她仿佛看到了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看到了蓝蓝的天空,朵朵白云一大片,一大片。
王丹这样写到:安静好像看到了有的鸟儿展翅飞翔,有的鸟儿在和树叶窃窃私语;她好像看到了红旗飘扬。
这样,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二、扩大课外阅读范围,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向课外阅读,实现教材和课外书籍的衔接,让学生博览群书,扩大自己的视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丰富自身的精神底蕴。教师还要营造大阅读的氛围,创设阅读的环境,营造阅读的心情,构建阅读的平台,促使学生由“要我读”的观念朝“我要读”转化。
为了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除了课堂阅读教学外,我想尽一切办法引导他们读更多的书,读整本的书。在《触摸春天》结束时,我设置了两项学习任务:
1、在现实生活中,像小女孩安静这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还有很多,请你找一找他们的故事。
2、推荐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① 了解作者生平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盲聋女作家和残障教育家,著名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是影响世界的伟大女性之一。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等。
② 掌握此文的主要内容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该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
③ 掌握此文的写作特色
一篇好的散文,必定是作者至性真情的流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引人入胜的,想象是那样丰富,文笔是那样流畅;但它所以能深深地打动读者,还在于它的真挚而强烈的感情,在于它所给予读者的敞开心扉的亲切感。
④了解作者的生活态度
海伦·凯勒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要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这就是作者的生活态度。
此外,《我的故事》是海伦·凯勒的自传性作品,被世界称为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同学们若有时间,可在课外独立阅读。
这些还不满足,我接着放映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电影中最精彩的几分钟,告诉他们一个人荒岛求生28年,克服种种困难,是何等的坚强,何等的热爱生命!书中的描写更精彩,这样激起了他们阅读整本书的强烈愿望。
三、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这里强调了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就语文教学而言,仅仅教会学生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才能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2015—2016学年度,我教小学四年级语文。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我在一年内就组织了多次语文实践活动,下面举出两例。
1、游览三角洲公园
我曾经在班内做过一次调查:习作中你们最喜欢写什么体裁的文章?学生给出的答案是:害怕写景。
在学习《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故事时,第一段正是对景物的描写:“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
一年四季,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花园的美丽。
我适时启发,即兴点拨:
“我们是宿州的小主人,我们的三角洲公园不也是一样美丽吗?”
“写一写一年四季的三角洲公园,好吗?”
同学们开心极了,欢呼雀跃。
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张老师,快带我们去三角洲公园吧!”
于是,三月里的一天下午课外活动时,我带领同学们游览了三角洲公园。回来之后,我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情况,每人写一段描写春天景物的文字,结果全班学生很快完成了作文任务。
你瞧,其中的一篇习作还在《农村孩子报》上发表了呢!
“春天,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好像在给人们热情地打招呼。河水显得更绿了,岸边的柳条在舒展着自己的身子,打着哈欠,伸着懒腰。人们也换上轻薄的外套,三五成群地来到广场上。你瞧!他们可忙了,有的牵着线,有的托着风筝,还有的在呐喊助威。天空中的风筝千奇百怪,五颜六色,阿狸的、蜡笔小新的、老鹰展翅飞翔的……它们在空中翩翩飞舞,真漂亮!”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自主运用,教学效果多好啊!
2、参观宿州博物馆
今年三月的一天上午,我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宿州博物馆。
进入博物馆,我们首先参观了第一板块——人文溯源,在这里,同学们看到了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然后参观了第二板块——秦汉雄风,同学们看到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巨幅图片和刘邦、项羽的雕像,还有汉代的陶器、钱币、兵器等。这里,有一些标注古代器物名称的汉字,同学们不认识,我并未马上说出来,而是让他们记在笔记本上,回去认真查字典并铭记于心。第三板块“汴水咽喉”和第四板块“明清遗韵”当时未开放,有点可惜了。
接着,我们来到了第五板块——现代风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彭雪枫、江上青等人的照片,随后,又看到了有关淮海战役的资料图片。最后参观了第六板块——人杰地灵,大家看到了曾在宿州生活过的许多名人:春秋时期的闵子骞,唐代的白居易,宋代的苏东坡,美国女作家赛珍珠,雕塑大师刘开渠,书法名家李百忍,著名学者孟二冬……
参观完毕,同学们依依不舍地走出宿州博物馆。我让同学们站好队伍,布置本次作文练习:按照参观博物馆的先后顺序写一篇游记,题目是《参观宿州博物馆》。结果全班学生很快完成了作文任务。由此可见,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是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并非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应贯穿在语文实践活动及现实生活中。只有把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道路上,我将继续努力,拼搏进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