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农村中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中)1期   作者:许文生
[导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许文生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牛埠中心校  邮编23830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什么?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还是习惯!好习惯可以造就人,坏习惯可以毁掉人!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笔者认为青少年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首先就是养成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该注重中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如何实施对中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

        关键词:   养成教育    中小学生    策略评价

一.“养成教育”的背景和涵义
        1.1“养成教育”的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德育对于中小学就是“养成教育”,推行“养成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在中小学推行德育的要求。而农村中小学存在诸多教育环境和条件的不利因素,所以有针对性对农村中小学生开展“养成教育”是势在必行!农村的中小学生大都是以留守儿童居多,农村在外务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还不够重视,认为养成教育就是顺其自然。孩子了解为人处世的道理与行为举止的主要途径是学校,而农村中小学并未建立良好又系统的养成教育培养机制,教育设施不完备,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金短缺等,导致农村中小学生不能具备良好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学习和未来会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注重开展农村中小学的养成教育是目前农村中小学的第一要务。
        1.2 “养成教育”的涵义:养成教育主要是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教育。“养”是过程,“成”是结果。人的日常言行举止,所作所为并非道德使然,而是所谓“习惯成自然”。通过养成内在不断自我更新的习惯,把学生从低级的学习行为习惯中解放出来,从而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最终实现教育的终极——不教而教。一般养成教育内涵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具体表述为: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为人处世习惯的养成,安全自护的习惯养成。
二.“养成教育”的策略和错施
        2.1 “养成教育”的策略: “养成教育”的三要素是主导,主体和教育行为。主导是教育者,主体是学生。为此,笔者主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农村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策略:(1)以身作则,引领“养成教育”之策略。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格规范老师的行为准则,形成惩罚和反馈机制。教师的素质程度可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加强监督,保障“养成教育”之策略。监督是促进良好习惯形成的推动力,老师和学生相结合的方式是有效的监督方式。(3)制定方案,规范“养成教育”之策略。严格农村中小学规章制度,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提升校园文化环境,塑造中小学生正确的“三观”。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素质,寓教于学进行养成教育。


        2.2 “养成教育”的措施: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系统工程,是大教育。针对农村中小学生的特定对象,笔者认为可拟定以下错施:(1)从孕育良好的品质与道德行为入手,培养学生的建全人格,良好的自我意识,稳定的心理状态。(2)由教师或专职人员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对孩子身心健康加以熏陶。(3)建立“牵手”(怎样做),“放手”(我要做),“手拉手”(互相做)的培养模式。(4)构建培养平台,建立学生养成记录袋,完善“三本”养成记录本,即绿色记事本,家校联系本,成长日记本“。
        2.3 “养成教育”的案例分析:中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健时期,也是孩子成长的奠基时期。笔者调查发现:【存在问题】农村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居家学习习惯差或家庭作业实效性差的问题,导致监护人或家长苦恼,老师困惑。孩子抄袭别人作业,谎称作业遗忘,玩闹式作业,马虎潦草作业,偷工减料作业等等,究其原因是留守孩子自觉性差,普遍存在依赖性和懒惰性,随意性,导致孩子作业坏习惯的养成。【问题对策】一是对症下药。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有的放矢,发挥作业好的学生榜样帮扶作用。同一年龄的孩子相互影响比较大,模仿能力强,可以安排几个孩子一起作业或小组式作业,互相比较。教师适时监督和鼓励。二是家校互动。老师通过家访和监护人沟通,因家制宜,在家规定适合位置作业,多关爱,多表扬。【养成效果】通过作业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孩子改掉作业拖拉和马虎现象,使孩子的学习习惯趣向定型化,稳固化,自觉化。有利于老师减轻教学负担,有利于孩子体会到获得感,成就感,快乐感,有利于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
三.“养成教育”的评价和思考
3.1“养成教育”的评价:“养成教育”的评价内容主要是《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中的学习和行为,从文明,学习,生活,安全,节俭五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原则有:(1)整体性原则,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评价,引导学生向整体优化目标发展,坚持评价内容与评价过程的整体性,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2)主体性原则,评价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创造性。(3)教育性原则,评价要坚持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和积极引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道德认识,品德行为,学习习惯的标准。(4)可操作性原则.注重科学性和可行性的相结合,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适度,规范,简明。(5)发展性原则,引导学校不断推进和优化养成教育工作,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机制。此外,也要注重评价的方法,一般的评价的方法有自已评——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同学评——培养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会倾听和乐意接守别人意见的能力。老师评——培养学生有个性,有自主权,有发展空间的能力。家长评——言传身教,促进了家长们言行的自律和示范作用。社区评价——社区监护人或群众的评价有利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力量的整合。评价的结论一般是以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挡案袋评价作为评价依据。
3.2 “养成教育”的思考: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行为习惯”。中小学阶段是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也是最佳时期。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的原因在于学校教育是应试教育而非养成教育,要走出学校教育的困境,解决方法是在学校教育中推行养成教育,以知,情,意,行作为学校教育的评价标准,这需要确立养成教育模式,同时要依靠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体的几方面合力,既要立足德育规律,完善工作机制,又要在工作安排上相互衔接,养成教育内容上相互贯通,教育渠道上相互补充。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笔者认为:中小学教育即是良好的养成教育和初步的智力培养,而良好的养成教育则是教育的源头,是实现中小学生“两全”教育的根本。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