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受教育机会越来越多,受教育的途径也越来越丰富。因此,对于基础教育的正式系统教育更是聚焦了知识教导之外的心理同步健康教育。本文就是针对小学时期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展开课程比较与课程衔接分析,以此探讨小学不同年级之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最佳衔接方案,进而为后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供实际支撑。
关键词:小学;不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比较;课程衔接
前言: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众概念中大致可以分为教育类、心理类以及综合类。在小学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显然是更加侧重早期的教育学取向。因此,在小学文化课教学之余,学科教师有目的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以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然后运用实际的主题活动来带动学生自我认知,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心理,体验愉悦、自由、自豪等正向情绪。
一、小学不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分析
(一)不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
1.低年级教学内容
小学生主要是指身处7到12周岁的学生,而小学是小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的心理教育不但可以有效反哺知识教学,还可以引导小学生建立正确的基础三观与行为习惯。因此,针对小学时期的补个年级阶段进行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细化恩熙不难发现,在低年级的心理教育上,教师主要是将心理教育落点放置在对学生的基础礼貌培养,引导小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可以在同龄人相处中友好交流,相互协助。而在小学生个人的抽象心理满足方面,则是以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自控力等。让小学生在初进入小学时,借助之前常见的游戏、故事、角色表演等良性度过环境适应期。
2.中年级教学内容
在小学的中年级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则是更加注重小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的进一步培养,让小学生能够主动的交友交际,与集体融为一体。同时,在自我的能力培养与潜能挖掘方面又能做到合群之余的自我独立。在学习上,积极跟随教师教导,主动获取细节知识,认真听讲,专心致志。在能力培养上,善于在课堂时间外合理持续探究热情,对于自己好奇的、未知的知识信息充满主动探索欲,养成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并在实际的实践解决中体会成就感,愉悦身心。使得自己不但可以自主的“野蛮”生长,还可以良性吸收教师的教学内容,合理探究实践,直接反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一些基础的交际概念、时间观念等清晰树立。
3.高年级教学内容
高年级小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阶段过渡中主要是以提前适应初中生活为铺垫。因此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人际方面,就是让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对于自己的生理变化、心理变化等科学审视,不会轻易感到迷茫还无人可以倾诉,最终造成自身出现敏感、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即针对此个阶段的小学生更多的是进行开放性心理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的理解自身情绪。同时,平衡好学习与压力的实质关系,对于自身的潜能、动机等合理认识。在社会适应方面,则是有序的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建构普世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二)不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形式
小学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质教学内容既有相似,也有不同。毕竟,小学时期的学生发展突飞猛进,只有教师正确的建立师生关系,走近学生集体,了解学生真实想法,教师才能够更好的确定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学方法,以及对应的教学内容。选择小学生易于接受的、自主感兴趣的生活实例有效渗透,让心理教育始终契合学生的实际成长步调。
而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的具体心理教育的教育方式亦对应小学生的实际心理状态灵活变化,形式不限。只是低年级主要使用声情并茂的游戏类教育形式;中年级则使用主题活动课形式,以学科渗透、团体辅导与个体辅导并举等形式创新教育,高年级使用专题讲座、实践活动等形式。
二、小学不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衔接情况
(一)不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衔接情况
学生从幼儿园升小学,与后续的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等,在本质上的心理健康新解教育都同样既有相似,也有不同。相似的是学科教师始终是以“立德育人”为教育理念核心,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与三观启导。不同的则是当学生面对不同程度的社会压力与学习压力,教师就需要变化性的把控心理教育尺度,切勿带来学生的被教育逆反心理。因此,细观小学不同年级的心理教育衔接现状可以发现,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逐层深化的心理教育在现阶段存在一些明显的衔接问题,如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局限,仍然会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无形影响了学生的心理成长,而有的学校则是对于全面化的阶段性心理衔接教育不够重视,教师亦无法合理的处理学生负面问题,导致实际的衔接期延长,学生无法快速转换适应心理。
(二)不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衔接策略
1.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如上所述,有不少小学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不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着顽固教学问题的存在。因此,要想有效端正心理教育的衔接问题,学校就应该发挥自身的组织作用,在全局视角制定一些标准制度,以此督促小学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开展,并为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衔接搭建好桥梁。例如:从年级到班级到个人,督促以班主任为主的教师队伍,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与生活情况,为学生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不同年级衔接期的过渡做好基础性铺垫、指导。同时,针对学生的心理测量与心理健康教育反馈进行信息化平台设计,动态追踪学生态势,为后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打好基础。
2.分析各年级特点,科学制订衔接计划
针对小学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衔接期的衔接目标与衔接计划确定,以此帮助学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与心里素质,同时将年级整体的学生特点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考量,也利于学科教师更好的展开课堂教学活动。例如:低年级的小学生攻击性相对较低,但是易于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小事的处理易冲动,但是情绪的调节较好展开。高年级的学生则已经初步具有叛逆特征,教师需要恰到好处的建立互动关系,与学生做好“好朋友”,进而再在关系不错的情况下合理展开教育引导。
三、对我国小学不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衔接的启示建议
在小学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衔接中,学科教师不仅要掌握多样的心理教育方法、心理教育手段,适度开展心理教育活动。还需要根据平时的实际心理教育反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本身的反哺设计。将自己提取的,适用与不同年级心理教育的衔接内容合理纳入精品课程。即在理解心理教育的基础上,发展精品小学心理教育衔接课。同时,要具有统一性的心理教育眼光,将目前适宜使用的,契合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的心理教育的相关材料合理内化,督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早日统编出统一可用的教育教材。最后,教师主动开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校本课程编订工作,加强学校自身的心理教育衔接课程研发,实现特色化心理教育。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指促进学生心理活动正向发展的学科课程。不但可以帮助小学生塑造行为品格,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强化自我归属感与认可感等。因此,学科教师与班主任在小学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提升自身的心理教育基础,运动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启导学生,可以助力小学生身心健康同步成长,为后续的综合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谭容.不同学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比较与衔接现状[J].林区教学,2020(08):102-104.
[2]刘照梅.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实践探析[J].心理月刊,2020,15(15):62.
[3]刘增辉.浅谈游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7):3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