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金贵
罗甸县沫阳镇平岩小学 550106
【摘要】近年来我国科技迅猛进步与发展高科技不断应用到教学当中。小学是学生学业生涯中的初级阶段,在小学不断提升学生们的学业素养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技术是小学一门很重要的课程,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化、科技化等先进思想,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更好地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呢?针对此问题,此论文将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高效课堂 策略研究
【正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社会加大了对教育界的重视程度。近年来逐渐加大了教学器材,教学环境,师资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在信息教学方面更有体现,所以作为时代的新人老师应该积极利用这些便利的教学资源重视教学技巧与方法的探索与创新最大程度的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怎样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针对此问题,下文将进行简要的探析。
一、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对学生们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操作能力发散学生们的思维,让学生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高科技,使学生们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发展。但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容乐观的现象。例如:学生学习兴趣低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呈现着被动的学习状态,上课与老师互动少;对信息技术了解少掌握的知识基础薄弱;老师的教学方法落后,课上氛围压抑,不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老师及学校领导重视主科学科的教学,往往忽略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教学。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导致了信息技术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效率低,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牢固。所以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是非常重要的。
二、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2.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一些学生从小学开始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就不是很感兴趣,认为信息技术并不是很重要而且对信息技术的知识点了解的很少,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和老师教学效率的提高。但是如果在讲课时通过创设情景将信息教学变得通俗易懂突破固定理念的束缚,搭建起晦涩难懂的信息知识和生活之间的桥梁,就会让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增加参与度与兴趣,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习更多的知识点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构建高效课堂。
例如:在学习用计算机画图形时,如果上课老师只是简单的将画图技巧以及操作方法传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那么学生对画图知识与技巧的兴趣不会很高,上课的注意力集中能力不会很强,所以课上效率会低这样会导致学生们对画图技巧的掌握程度不会牢固。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进行其境创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对这节课充满好奇。老师在上课之前可以根据学生们的爱好和兴趣进行图形创作。比如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和打游戏所以老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画一些动画片里的角色,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用计算机给学生们展示老师创作好的图形,然后让学生们对老师创作的图形进行评价和欣赏。老师可以问学生:“你们喜不喜欢老师用计算机画的图形呢?”学生们如果说喜欢,老师可以接着说:“不光我可以用计算机画出这样美丽的图形,你们也可以,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操作计算机来画出你们心中想要画出的图形。”接下来老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们一起认识画图软件,如何画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以及图形的复制、旋转。这样在课前进行情境创设可以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点的兴趣从而可以让学生们主动对计算机知识进行探索,集中课上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2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在小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只是在课上简单的将计算机知识以及操作技巧传授给学生而忽略课下练习,那么这样会出现学生们对课上学习的内容逐渐出现遗忘的情况 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不会很高,可能在下次上课就会将上次课上讲的内容忘记。所以老师不光要注重知识技巧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们对课上所讲知识技巧的复习以及操作能力的提高。这样可以很好的改善学生们对知识的遗忘,既加深了对上节课所讲内容知识的印象,又为下节课上课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课堂内容从而很大的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学习设计幻灯片时,会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与技巧,学生新接触这些计算机知识与技巧可能会感到陌生,所以如果老师只在课上传授知识与技巧那么学生就可能很快将这些知识遗忘,这样会导致下节课课上效率低下,不利于构建高效课堂。所以老师应引导学生增强操作能力,在课下及时复习课上所讲内容。老师可以给学生们一个主题比如“我的校园”让学生们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幻灯片的创设。老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校园的图片或者文字介绍这类资料,然后让学生们根据课上所讲内容装饰幻灯片注重文字效果以及图片插入技巧。老师要在下节课上课之前检查学生所做的幻灯片,对学生所做的幻灯片进行表扬或者提出意见。这样加强了对课上知识点的巩固提高了学生们的操作能力,为今后信息技术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使学生们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灵活。
2.3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关系
受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兴趣爱好的影响学生们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存在着差异。有的学生从小就喜欢探索和研究信息技术操作技巧,但是有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操作能力较差,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对课上所讲的知识以及技巧理解和掌握能力弱。所以老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来改变能力差距较大的现状。老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加强学生们之间能力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可以让能力较强的同学帮助能力较差的同学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设计、制作小板报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与理解课堂内容。老师可以将学生们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里面有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有能力较差的学生,然后老师给学生们布置一个主题,让学生们进行小板报的设计与制作。每个小组几名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小板报的设计制作,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自己想要设计的模板,互相提意见让学生们在思维碰撞中达成最终板报设计的协议。而在板报制作的过程中,可以锻炼能力较差的同学,让能力较弱的同学进行设计操作而能力较强的同学在一旁指导提出意见。这样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从能力较强的同学身上学习到操作方法技巧。这样学生可以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不断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学习效率进而构建高效课堂。
2.4重视学生的支持与奖励
如果想要增加小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对学生进行奖励。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其进行适当的奖励。比如老师布置让学生们完成制作日历的课下作业,如果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用心的设计并用到了一些新颖的设计方法。这时候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表扬以及奖励。或者老师可以多加开展信息技术知识竞赛的活动,来考察学生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竞赛结束以后,老师可以对在竞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样增加了学生们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动力,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点到主动接受知识点,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结束语】构建小学信息高效课堂是当前教育者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既是适应教育高速发展的需要也是跟紧时代进步步伐的需要。有利于在小学时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有利于为社会与国家提供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柯俊豪.小学高年级的C++编程教学实践[J].福建电脑,2021,37(02):149-151.
[2]陈源樟.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J].江西教育,2021(0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