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阶梯作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落实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3期   作者:吕金璐
[导读] 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复习、拓展延伸的重要形式,也是各学科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吕金璐
        昆山市民办珠江学校 215300
        摘要: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复习、拓展延伸的重要形式,也是各学科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尽管在“减负提质”的教育背景下,作业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但同时作业也需要改革和完善,我们不能再走传统的“一刀切”老模式,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地设置个性化、多元化作业。基于此,有学者提出了“阶梯作业”这一概念,旨在通过设置难度成阶梯状走势的作业,帮助学生逐级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天天向上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初中数学为例,浅谈“阶梯作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落实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阶梯作业”;分层;个性
        前言
        学生个体差异本身就是客观存在的,不仅包括性格差异,也包括学习能力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一个班集体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学习效率更有高低。新课改明确强调了要尊重学生这种个体差异,并且利用好这种差异,开展多元化、个性化教学活动。显然,这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也是对课后作业的要求。也正因如此,“阶梯作业”才会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通过设置“阶梯作业”,让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为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蓄力。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设计“阶梯作业”的意义
        一直以来,初中数学都是让很多学生都疼的学科,数学作业更是突出了学生的学习问题,由于重复的机械作业多,作业没有进行层次划分,作业量大,导致很多学生耗费过多精力在作业上,却丢失了真正探索和研究数学学习方法的机会,这既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反,设计“阶梯作业”不仅能够有效规避以上问题,同时还能够防止作业“一边化”问题。通过将作业分成多个层次,每一个层次作业难度不同,按照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情况依层次布置作业,保证学生先完成难度小的,然后挑战难度大的,同时也保证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作业类型,通过作业训练,达到巩固复习和拓展延伸的学习目的。此外,如此设计作业,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会大大提升,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二、“阶梯作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落实方法
        1.目标导向,设计“阶梯式”课后作业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实际情况虽成“橄榄球”形分布,数学基础和不如城镇学生基础扎实,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不足。作业虽是帮助学生巩固复习、拓展延伸的,但于初中学生而言,更在于巩固复习,先满足基础在追求更高层次。因此,对于课后作业的设计,我们也提倡先满足基础,再追求高层次,以“知识与技能”为目标导向,设计“阶梯式”课后作业。
        第一阶梯为基础题,适合水平较弱、学习能力较差、基础薄弱的学生,这一层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基本学习技能,比如掌握数学公式、数学计算技巧、画图、分析图表等技巧。

第二阶梯为综合题,侧重训练学生知识理解和应用意识,适合中等层次学生,这一阶梯作业较基础作业更难,持续巩固和些许提升。从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表现来看,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这一阶段,这一层次作业也是我们设计的重点。第三阶梯为选做题,针对学有余力、理解能力强、数学思维强的学生,这一类题型灵活多变、侧重培养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以及探究发现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逻辑思维以及空间思维发展。
        2.立足学情,设计“阶梯式”作业评价体系
        光有作业设计没有作业评价无法发挥作业价值,不过是“有头无尾”;光有“阶梯式”作业,没有“阶梯式”作业评价,也不过是“虎头蛇尾”。因此,在进行“阶梯式”作业设计中,我们也要注重作业的评价和反馈。
        例如,在评价基础薄弱但非常努力的学生作业时,我们当多给予表扬,以激励评价为主,每一次批改这一层次学生的作业重在检测他们的作业完成度、作业态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而对于基础较好,中等偏上的学生,评价可以适当严格一些。至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评价他们的作业则应该放大格局、拓宽视野,严格审核他们的必做题完成情况,鼓励和启发他们完成选做题型。针对每一个“阶梯”内学生的错题,我们也要指导他们修改错题,并帮助他们进行错题归因分析,通过错题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并建立针对性学习策略,同时指导学生建立个人专属错题档案,帮助自己巩固复习,不断突破和提升。    
        3.查漏补缺,设计“阶梯式”模块训练题
        尽管分层设计作业能够有效避免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模式弊端,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但仍然不足以实现全体学生共同均衡发展,学生之间仍然存在差异,而学生个体内部对每一版块知识的掌握也会存在差异,针对这一现象,在设计作业的基础上可以开展分模块作业训练,以此弥补学生的薄弱板块。结合初中学生实际情况,在进行分模块训练时,我们可以结合具体模块融入更多实践内容,比如几何这一模块作业训练中,可以鼓励学生探寻和发现身边的几何图形、几何体;数据的分析模块作业训练可以多设计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比如鼓励学生运用数据分析自己的考试成绩,家庭收入和支出,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更简单有效地理解数学知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结语
        综上所述,“阶梯作业”实际上也是对分层作业的调整和完善,是更有针对性的分层作业,不仅考虑到学生分层,更从作业本身的难度考虑分层,让作业难度与学生学习能力匹配度更高,更适合全体学生发展需要。新时代数学教师应不断优化“阶梯作业”的设计,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更能实现自我提升的作业。
        参考文献
        [1]从“双基”到“四基”:中国数学教育传统的继承与超越[J].朱雁,鲍建生.课程.教材.教法.2017(01)
        [2]唐华.作业分层设计在初中数学中的尝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2):34
        [3]顾海东.关于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20):357-3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