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考化学试题对教学的启示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3期   作者:王续斌
[导读] 化学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密不可分,关注生活就是关注学习,关注工农业生产就是关注学以致用
        王续斌
        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中学    710000
        摘要:化学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密不可分,关注生活就是关注学习,关注工农业生产就是关注学以致用,万众瞩目的高考在不断地向考查学生能力转变,要求我们的课堂也必须从应试向落实化学核心素养的素质教育不断转变。
        关键词:学科素养,培养能力,注重选修
                                
        2021年高考进入倒计时,如何高效备考?近几年核心素养下的新课标高考对高中化学教学有哪些新启示?笔者整理分析了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2020年高考理综全国二卷化学试题区分度平稳,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继续延续“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既考查了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又对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观进行评价,更落实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那么在教学实际中如何操作方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呢?笔者认为应做以下工作。
一、重视加强学生学习力素养的培养
(一)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只关注结果
        按照学校要求,笔者这6年多来听了我校不少老师的课,学习了不少东西,也和老师们探讨了不少问题,对于我们理科老师的课堂,共性的优点条理清楚,针对性强等。不少老师的课堂,当然也包括我个人的课堂,由于课时紧张内容多,少了不少过程环节,如引课、学科历史再现、知识体验、学生的探究等情境,更多的是直奔主题的讲解,越俎代庖的总结归纳知识点和问题。然后更多的是让学生去识记,这样的课堂其实只是完成了核心素养下的目标之一——最基础的知识目标,而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没有落实。再次举一案例:有一次去山东潍坊听过一个国家级骨干教师的一节讲化学反应速率概念时,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1、对比其他学科,为什么要提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2、化学反应速率为什么选用浓度的变化量,而不选用物质的量变化量、质量变化量等变化量?整节课讨论思路从快慢问题到对速率的认识问题,再到对化学反应速率的认识。通过讨论达成共识,让学生认识到需要产生这一概念,并且需要这么去定义,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结论都是有理由的;学习科学知识是要将过程的,哪怕是个很小的概念也都饱含着人类长期思考的智慧。通过学生认识这一过程,也就提升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也就增强了学生创新的能力。再如近几年高考试题对陌生方程式的书写考查,让不少学生不知所措,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能越俎代庖的总是总结好方程式,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效果不会很明显,应该出好各类总结主题如按照元素化合物总结,按照特征条件等方面引导学生去交叉多方向总结,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突破陌生方程式的能力。
(二)强化审题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理科综合试题加大了对学生通过阅读提取有用信息能力的考查,一个试题题干几百字甚至上千字,导致不少学生连题都读不懂,审不清题,不可能做对题,如2013年新课标卷27题第5问“化学用语书写“沉钴”过程,方程式”这一过程的书写需要认真分析题干,不是简单的元素守恒和简单的复分解方程式。

在教学实际中笔者用“六字”(重读、重读、标识)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老师们试想一下,我们当学生的时候有无这样的感觉,自己把题读一遍,不知所措,而老师阴阳顿挫读一遍,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因为老师“重读”强调了重要的信息,“重读”:上百字上千字的题干一遍不可能挖掘出所有的隐含信息。人常言:题读千遍题意自现;“标识”也就是把所有重要信息勾画出来以示醒目,也只有这样,才会不断突破学生存在的“会而不对,对而不全”造成的丢分。
二、重视选修内容的学习
(一)充分认识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针对必修选修都有要求的知识,今后很有必要加大深入学习的力度,从新课标高考,特别是近几年高考新课标一和二卷理综卷看出,有机化学在必修中不只是以前所认识的2道选择题12分,两道有机选择题难度加大如2019年高考以有机物为载体考察相关理论(13题有机同分异构体、27题的环戊二烯考察化学反应原理、茶叶中咖啡因、环氧树脂),2013年同分异构体答案是40种,让不少学生失去信心。实验题12年是以溴苯为载体考查,2013年是以环己烯为载体考查实验及28题以二甲醚为载体考查化学反应原理;2014年是以乙酸异戊二烯为载体考察实验,及28题以乙醇考查化学反应原理,不考虑选做题,在必做题中跟有机有关系的试题分值达30多分,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果学生抱着我选做的是物质与结构而不学习有机,没有很好地有机知识,遇到如此多的有机物试题,绝对会影响考生考场心态,造成不必要的丢分,其实加大有机试题考查也是现实社会的需要,如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苏丹红、三聚氰胺、廋肉精、塑化剂等等,也就是说要提高生活质量也要学好有机化学。
(二)建议开设《化学与技术》选修课
        目前高考试题引入了化学工艺流程类试题,如2019年高考试题以实际工农业生产生活素材为载体(黄色颜料硫化镉、立德粉锌钡白、环戊二烯化工原料、茶叶咖啡因、铁超导材料)等考察学生,2013年钴提纯,2014年工业次磷酸工业产品制备,试题难度大,试题综合考查能力加大,屏弃了以前靠记忆靠题海就可以提高分数的可能,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学以致用,联系工农业实际的问题更能体现学习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化学与技术》这本选修课就是结合高中所学内容联系工农实际应用。
三、进一步加大学生试题分析总结的力度
        新课标高考以来,化学高考试题总是会有更多的陌生信息,对于考生(包括老师)来说总有期待而不少学生对陌生试题总无信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只有充分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做练习的目的,做题不是为了在考场上遇到高考原题,而是为了提升对知识深入理解及其强化应用的能力,从而提升突破陌生试题的能力,需要各科平衡练习量,给学生留下反思纠错的时间,纠错不能流露于形式上的纠错,纠错需要深入到思维,把思考的过程流露于笔端记录下来,因为有些问题的认识灵感是一刹那的,有可能不再重现,只有记录下来方能不断温习从而彻底改变认识。
四、结合实用性,凸显学科素养的考查
        化学学科素养中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次试题从学术专著、科技期刊、最新科技等选取试题情境材料,体现了化学重要的学科价值,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的实用性,提升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在考试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爱国精神,体现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总之通过核心素养下高考试题,笔者认为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关注生活就是关注学习,关注工农业生产就是关注学以致用,万众瞩目的高考在不断地向考查学生能力转变,要求我们的课堂也必须从应试向落实化学核心素养的素质教育不断转变,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有习惯、有方法、有思维,也就有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