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效教学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3期   作者:周锦年
[导读] 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高职学生通过“学中做、做中学”验证理论、提升品行修养、锻炼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完成教师所布置的高职思政课程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学活动
        周锦年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450042
        摘要: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高职学生通过“学中做、做中学”验证理论、提升品行修养、锻炼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完成教师所布置的高职思政课程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学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高职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向、教学模式,探索如何应用互联网推动高职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使思政课程健康、高效地发展下去,成为各个学校及教师不断思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
引言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019年上半年,教育主管部门组织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编写了各门课程的专题教学指南,并于同年7月在教学资源平台上提供给一线教师试用。在专题教学实践中,如何正确理解专题教学指南的编写意图,将其与本校实际有效结合,破解专题教学实践中的现实困境,优化专题教学路径、改革专题教学方法成为高职院校思政课专题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现状
        (一)高职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时间过短
        高职院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培训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可以在毕业后通过在学校中学到的职业技能得以在社会上立足和生存。因此,高职院校教学任务的着重点仍落在职业技能培训上,思政教学本身所占比重较低,且思政教学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实践教学所占时间较少,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二)高职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缺乏师资力量
        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是高职院校中学生数目不断增加,教师人数却严重不足,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严重失调,思政课程实践教学中教师数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只能通过大班的形式进行教学,虽然大班教学能够勉强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教学质量并不高,学生通常也将这种大课当作不重要的课程,在课堂中敷衍了事。
        (三)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
        从学校和教师角度来说,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方式上还不够完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比较少,而且大多以公共课程形式进行,课堂纪律不易掌控。学校对于高职思政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师资力量也较为薄弱。教师的教学内容多以思政教材知识为主,缺乏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认识,所讲解的思政教育内容也过于陈旧,不符合微时代背景下的需求。而且很多时候都是灌输式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应付考试,却并没有引导学生真正认识思政教育观念,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价值理念,以致于思政教育目标难以实现。
二、有效教学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
        (一)建立高校家庭沟通机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安全管理工作开展,不仅是学校单方面的努力,还应该积极实现家校合作,共同携手做好学生安全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安全责任的问题上,高职院校承担着来自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且高职院校内部学生的安全问题存在突发性和不稳定性,且每一起安全事件虽然有共同点,但是也存在特殊性,因此思想政治安全事件的发生是无法完全成功避免的。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需要充分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的思想和理论,并从案例教学中学习相关的经验,在思政教育课程的设置上,教师可开展思想安全教育课程,让学生掌握思想政治安全的行为,并提升学生的安全思想意识,以此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安全。


        (二)构建学生管理模式,重视网络思政教育队伍的培育
        高职思政教育工作,涉及到的主体比较多,如党委、团委、辅导员、班主任等,为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作用,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应当基于当前微时代背景,来创建高职网络思政教育队伍,并不断地壮大队伍力量[6]。一方面,作为高职网络思政教育队伍中的教师,要端正自身态度,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并且要具备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能分辨网络中的谣言,用自己正确的“三观”和行为去影响学生,可在微信、微博等微工具中,将自己的道德观点用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以此来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利用现代新媒体工具去掌握最新的信息,利用微信、微博等工具了解学生的实时动态,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和真实心理,可在网络上与一些不善于交际的学生进行沟通。
        (三)创新教学方法、增强高职思政课的实效性
        近年来,学界对思政课教学方法展开了比较充分的研究和实践,一是在课堂教授方式方面,主要有启发式教学法和专题式教学法;二是在师生互动方面,主要有案例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法等。教师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应充分结合世情、党情、校情和学情,选取符合教学实际的方法。譬如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相比较,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薄弱,但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学生的课堂表现更加活跃。在教学中采用讨论式和情景式教学法更受学生的偏爱,教师在授课中要注重因材施教,深刻领会和践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四)构建同步思政课专题实践教学模块
        实践教学应该包括以下模块:课堂教学实践、网络教学实践、校内与校外实践、实训教学实践。完善现有同步配套专题教学实践计划与实施方案。统筹规划校内外实践与实训基地,充分突出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利用学院易班、职教云平台等,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有效整合思政课线上线下实践教学资源。通过小组讨论、主题演讲、专题报告、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参观学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情景模拟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开拓思维、激发情感,提高思想觉悟,从而有效地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五)建立合理的思政课程教学评分准则
        在当代社会,应试教育往往是许多学校的教学方式,高职院校也不例外。为了提高学生对于思政课程实践的兴趣,应适当调整思政课程中理论与实践所占的成绩比重。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因理论教学过于枯燥乏味,学生对思政课程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所以要通过思政课程实践进行理论上的验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常,学生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更加清晰地体会理论的含义,只有积极参与实践才能逐渐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要适当调整理论与实践在最终成绩中的比例,确保学生能够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逐渐提高其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同时,还应加大对高职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考核,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结束语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也进一步说明了必须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参考文献
        [1]张中世,张晓林,孟琦.新时代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解决自信问题的路径选择[J].新西部,2018(36):151-152.
        [2]金明蔚.高职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8,5(53):372-373+376.
        [3]张长永.当代高职院校教师思政工作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12):9-10.
        [4]陈为科.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12):24-25.
        [5]陈慧,彭颖.交通高职院校思政课“绿色发展”理念培育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8(36):80-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