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3期   作者:谢文平
[导读] 人类社会越来越文明发达,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
        谢文平
        广东省河源龙川县黎咀镇中心小学  517355
        摘要:人类社会越来越文明发达,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道德法治教育是为了培养对社会有益的人才,因此需要寻找更好的教学方式来完成这个教学目的。
        关键词:情境;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理论本质上是源自于社会生活与实践,并且最终用来服务实践的,但是单从这门课程的内容上看,其知识内容还是过于抽象,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小学生拥有的生活经历与阅历远远不够,因此需要一种将理论与实际相连接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而情境教学方式就非常符合这一点[1]。本文讲述了情境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以及策略,具体如下。
        (一)情境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
        应用情境进行教学就是教师使用讲故事、生活回顾、视频与图片展示、语言描述等形象生动的方式[2],来调动学生的联想思维或者生活经验,使学生的内心视像、情感、思维进入到特定的氛围或者情节中去,将那些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更具体生动的事物,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以下几点价值。
        第一,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的距离拉近,小学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的初衷并不是使学生将那些道德法治理论知识死记硬背,而是旨在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这些道德法治的意义,从而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才,在未来能够更加有益地、正确地、科学地服务社会。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需要建立一个渠道与实践紧密相连,而情境就可以起到这样一个桥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将实践与理论知识充分连接起来,教师在课堂上设立的情境往往是从生活实践中出发,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应用情境进行教学能够将道德与法治的理论和实践的认知之间的距离拉近,使教育的目的能够实现。
        第二,可以刺激并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设立相关情境时一般会选择比较趣味性的、学生喜欢的或是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场景或者情节,学生才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这些情境场景可以使学生思维更加的活跃。此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应用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内容,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的学习压力也相应减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提高,反过来更能刺激并活跃学生的思维。
        第三,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应用情境教学首先不论是在学生视觉或者思维视觉上就营造了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学生面对的不再是传统的教师与黑板,而是变成景物画面或是情节,整个学习的过程就会更加生动有趣,此外情境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教学的一点是教师不用一味传授理论知识,而是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交流,课堂气氛也会更加活跃,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


        (二)情境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用提问来创建探究的情境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创建探究的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提问意识,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多利用课堂提问的时间为学生创建更多探究的情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教师进行《应对自然灾害》这一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们提出若干关于本课内容的问题,如“自然灾害是指什么?”,“你所知道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当面对这些自然灾害时我们该怎么办?”等,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阅读本节课内容时带着这些问题,在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完毕后让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一一的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完毕后为其进行知识的补充,如学生回答自然灾害的种类不完整,应对自然灾害时的方式不正确等,教师都要一一补充或纠正,通过这些问题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掌握更加牢固。因此教师利用课堂提问时间为学生们创建一个探究的情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变成了教学的主体,学生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二)联系实际来创建生活情境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带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会如何将课本中的知识内容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身结合实际能力。所以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需要多联系实际来创建生活情境,在加强学生对实际生活的处理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树立了良好的生活观。如在教师进行《挑战第一次》的教学时,就可以将生活实践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关于自己第一次打扫卫生、第一次买东西、第一次做饭等第一次的经历,然后教师鼓励每一位学生讲述自己第一次平常或是不平常的经历,在讲述经历时可以发表自己当时的心情感受或者是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学生通过这样讲述自身亲身经历会使印象更加深刻,教师在学生讲述完毕后可以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道德教育,告诉学生无论第一次是美好的或是糟糕的体验,那都是无法复制的宝贵经验与回忆。通过这样联系实际创建生活情境的教学方式,在加强学生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也为其树立了良好的生活观与价值观。
        (三)结语
        综上,小学生在对道德与法治课知识的理解会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使用情境教学这样的方式将抽象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并运用。
        参考文献
        [1]合那古力·阿别恩. 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应用策略[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
        [2]萨玛丽·木哈买提. 基于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分析[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
        [3]吉海荣,陈怀凤.在生活情境中培养儿童的文明礼仪——以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家排好队”一课教学为例[J].现代教学,2020(Z4):80-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