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瑶
合肥市师范附属第四小学
内容摘要:新的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如何倾听,是继续充当“裁判”的角色,还是“引路人”?是重学习结果的标准化,还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创意性?我们理应倾听成功孩子的快乐,更要倾听暂时失败的孩子的心声,用宽厚的胸襟去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造火花,以饱满的热情去激励学生质疑、探究,尤其是面对学生的错误或失败后更要挖掘其中的创意,将其合理的地方放大给学生以自信。
关键词:倾听、尊重、价值、艺术
十年课改,催生了一场场教学上的革命。从单刀直入到创设情境,从照本宣科到探究生成,从独立思考到合作交流,从一支粉笔到信息技术辅助下的教学,每天的40分钟都是一次次飞跃。学生的地位在转变,教师的角色也在转变,课堂也从沉静变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言被领导、老师赞不绝口,能按照老师思路并说的井井有条的学生更是了不得。可是静下心来思考:学生真的畅所欲言了吗?主体作用真的发挥了吗?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异想,老师是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地继续演绎着自己的教案,还是为学生的奇思妙想大动肝火?对我们来说,教师与学生“同呼吸”这或许是个挑战,可是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经历旁逸斜出、停顿感悟的过程,不正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吗?
一、关注倾听——倾听的背后是尊重
1、常态下的倾听
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时,我们期望学生的发言是按照我们课前的预设按部就班的经行,“教案”就如同一只无形的手,始终无法挣脱束缚。于是一部分语言表达能力强、思路清晰的孩子的回答与我们的预设如出一辙时,除了向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和语言上的嘉奖,教师更是兴奋不已,迫不及待的进入下一环节。此时,如有倔强的小手举起时,我们要不说:“由于时间关系,其他想法我们课后讨论。”要不实在不便驳回,便勉强同意其站起来,千方百计的引导学生,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而另一部分“缄默不语”的孩子,我们真的愿意弯下腰来,花些时间耐心而又仔细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吗? 以上两种,学生的“奇思异想”都被扼杀在摇篮中,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思考便到此结束,更有价值的课堂生成也就没有任何期待的意义。
2、真正的倾听
“无声胜有声”的最高境界是我在一次听吴正宪老师上完课后最大的感触,可谓展现的淋漓尽致,吴老师的课堂虽不是惊心动魄,却是实实在在,老师就如同一个小学生一样的谦虚、小心翼翼,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故作姿态,从行动上、情感上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个性差异,满足他们的需求,将倾听转化成一种热情的期待,主动地去指导他们,触及孩子们心灵的最深处。在这些课堂中,我们能看到老师在“倾听”着孩子们,孩子们在“倾听”着同伴们,不同的思维火花在一点点绽放,不同的声音在教室中畅想。如此和谐的师生、生生的关系,让每一位老师和孩子都感到无比快乐。
3、倾听让孩子心潮澎湃
“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有意想不到或错误的回答,面对这些“节外生枝”时,教师是打断或是继续?也许多给一点点时间,学生就会多一份自信,也许多给一点点鼓励,学生就能得到多一份肯定,课堂就会衍生出不一样的精彩。真诚的倾听,它带给了孩子心灵上的满足,人格上的尊严,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了给他一个表达的机会。
二、用倾听捕捉价值,调整评价偏差
1、价值一:求同存异
往往与众不同的回答,却因为我们“正常”的思维,固定的模式,完全否定了孩子,没有给孩子一个表达自己想法并与同伴分享的机会,孩子以他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其看待事物的能力,可是我却没有善待“错误”,迫不及待地打断了孩子的话语与思想,将目光投向另外的同学,根本就拒绝倾听下去,我们的老师总是在追求整齐划一,拒绝倾听不同的声音,我们的孩子能闪烁着求异的光芒吗?倾听与拒绝倾听,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其实,仔细想想,教育有时简单得只需要一次充满理解与信任的静静的倾听。
2、价值二:离经叛道
老师们在课堂中一定都遇到过这样的场景,本来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经某些学生回答后,教室里笑声一片,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答案,甚至连原本安静的课堂也一下失去了控制。这个时候想一想,您动怒了吗?这种没有预设的生成,看起来如此简单,只是多给了一点时间,抛开了固有的条条框框,所谓的规则判断,还给了学生更为广阔的天空。
3、价值三:无中生有
叶澜教授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是的,作为一名老师,只有学会倾听,才会反思:学生的语言有无暴露其思考过程,这样的一瞬间有没有及时捕捉到,有没有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教育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举足轻重,尤其需要注意其中不和谐的信息,有效的组织学生讨论、辩论,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新发现、新想法、新思路从无到有,只需作为教师的我们耐心的倾听,学生就会感受到心灵的满足,就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4、价值四:将错就错
课堂中如果能善待学生的错误,将学生的错误进行精加工,巧妙转化,顺势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深度思考,错误就会变得更有价值。
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前面的复习铺垫我已经出示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新授时出现了1/3+1/4这样的异分母分数相加的算式,我让学生自己去研究算法,前面的同学给了很多种答案,有的是将分数化为小数,有的是结合图形折一折,其中有一小组的汇报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的结果是1/3+1/4=1/7,当这个答案出现时,下面很多同学都提出了反对意见,我没有急于否定,而是这样一步步深入下去:
问:你们能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中得到启示,通过自己的猜想,得出答案,这很不错。不过,数学学习光有猜想还不够,还要我们通过缜密的思考去验证,到底 1/3+1/4=1/7,对不对呢?谁能有办法验证验证?
这个问题问下去,底下的同学都炸开了锅,恨不得能立刻证明给那组的同学看,他们等于1/7的想法是错误的。
生验证:①1/7 比1/3还小,所以1/3+1/4不可能等于更小的 。②1/3化成小数是0.3多,1/4化成小数是0.25,加起来大约是0.55,而1/7化成小数大约是0.14左右,所以不对。
问:你们能用比较分数大小、把分数化成小数两种方法进行验证,用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多好的方法呀!我们还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验证。出示课件验证。通过大家的验证,发现1/3+1/4确实不等于1/7。
小结:虽然你们错了,但是正是由于你们的猜想,让大家更清楚了异分母分数加法不能用分母相加,我觉得大家应该感谢他们。
当我把这句话说完的时候,下面居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来之不易的掌声让那组同学有些手足无无措,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的错误不但没有换来老师的批评指责,反而赢得了大家的赞赏,那一刻,他们的内心一定充满了阳光,柔柔的,暖暖的……
三、倾听凸显教育艺术
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似乎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倾听,忽略了教师在课堂中倾听的价值,我们不但要倾听学生的发言内容,更要倾听学生的心情与想法,与学生产生共鸣,要让课堂教学走向纵深,不是把学生培养为忠实的听众,更强调的是教师在倾听后的思考、思考后的判断、判断后的选择。倾听时,教师不漏声色的外表下是波涛汹涌的思想与思想的融汇,之后是鼓励、是肯定、是赞扬,或是片刻沉静中的回味、思索,无不闪现着教师的教育敏感、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的光彩。善待孩子的每一次表达,微笑着面对每个回答问题的学生,耐心的等待学生把问题说完,学生会感到来自教师的理解、宽容、尊重、关爱,这份情感、这份态度感染着学生,会无声地传递,学生也会从教师身上读懂怎样倾听,什么才是真正的倾听。这样的课堂是有灵魂的,是情感与智慧共同铸就的艺术殿堂,老师与学生在其中互相欣赏,这才是教育的真滴!也许,现实有太多的不能改变,但我们能改变自己,作为一名老师,就让我们用心去聆听,一起加入这场静悄悄的革命!
参考文献
1、朱小蔓 : 中国教师新百科(小学教育卷) [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2 年 8 月
2、任长松 : 探究式学习: 18 条原则 . 教育理论与实践 [J]2002 年第 1 、2 期
3、刘京海 : 成功教育 [M]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8 年 8 月
4、扈中平 : 现代教育理论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年 8 月
5、胡东芳: 教育新思维.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
6、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