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莉莉
安徽省合肥市师范附属第四小学 230011
摘要:课本剧编演是学生全程参与并实施的一个教学活动过程,它是人工调整语言的教学内容。不仅激活了课堂气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个人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中段;课本剧编演;有效性;对策
引言
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但是对于小学中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经验较少,无法理解语言课程中的一些知识。在教学中,一些教师采取统一的方法,不注重学生自主地学习,而是过多的机械传授,这样的教学效果让人堪忧。通过引入课本剧的编演,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为学生提供新的机会。
一、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是单向知识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与课堂节奏不同步,或者出现认知错误。课本剧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课文的思想和特点。利用课本剧的编演在教育和价值主张、道德和行为管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学生们在实际经验中是认知性的,在活动中习得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
(二)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生动、形象鲜明的教学形式是学生最喜爱的,通过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语言教学,课程的阅读会更加有趣和活跃。学生在课本剧编演的过程中可以补充自己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使语言学习变得更加有趣,这一点很重要。对于教师来说,这种形式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新课程的要求,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同时扩大多语言课堂的内容。
(三)培养学生的个性,发扬合作精神
在课本剧的讨论活动中,学生们可以鼓起意志,以行动的日益增长要求为指导,将日常生活的运动、个性的不安和无法实现的梦想结合起来。如,苏同学在班级是个内向的孩子,可以借此机会做一些剧本中的动作表现出活泼的个性。在锻炼的过程中,孩子们通常需要足够的注意力来保持身心锻炼,以培养健康的性格。教科书的演出需要每位参加者的积极贡献才能成功。学生必须放弃以往的偏见,共同努力,逐步提高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以加强人际间的沟通能力,解决矛盾。
二、小学中段课本剧编演的有效性对策
(一)整合文本资源,创设课本剧创编环境
教师应注意过滤课本内容,以便找到课本剧编写的切入点,创造学生容易进入课本的环境。学生参与设计表演、构思剧本、编写剧本的任务、拆卸主要内容和角色扮演是教材展示的重要灵感。学习《西门豹治邺》课文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文的结构特点,将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的剧情,第一幕——“西门豹摸清底细”,第二幕“西门豹破除迷信”,第三幕——“西门豹开凿水渠”。分小组编集,形成一出戏。学生一旦接到任务,就可以积极行动起来分配角色,根据角色调整表达方式,在小组中练习。教师让学生分组表演展示,在教学中展开了学习氛围。表演完,教师让学生能够互相评价,说出问题,并及时纠正和指导。采取这样的教学形式之后,课堂上的活动取得了很大成功,学生们大多都有机会表演。因此,老师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两种情景来设计课本剧,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权。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多的认知联系,教师有针对性地教学,效果自然显现出来。
(二)指导表演,规划实施指导方案
课本剧的设计需要学生的集体智慧和个别元素相互结合,教师在指导课本剧编写和制定指导方案时必须考虑到相关的制约因素。第一,小组正在建设之中,学生可以自愿调整、互换组别,以改进小组的协调工作;第二,分工管理剧本中的一系列主题,明确分工角色,综合规划以确保创作活动的成功实施;第三,必须及时获得教师的指导,大部分学生缺乏编写教材的必要经验和方法,教师必须及时跟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例如,教师在编演中指导学生们,交给学生们设计剧本的任务:学生在小组中,写剧本,准备示范;组长负责角色分配;在构建过程中,注意角色属性分析以及表达式、动作和面部表情的精确设计。任务完成后,学生们积极响应,老师们再根据学生的表演进行指导。如果意见有分歧,学生们可以达成一致,老师们及时地鼓励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材地编写,而在课堂演示阶段,学生们以竞赛形式呈现表演,课堂演示也取得了成功。这个过程是学生们挑战自我的过程。多成员间的学习、角色分配、表演可以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当然,也可以通过增加竞赛和向学生提供讲座的形式,激励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
(三)创意编排,理清课本剧推进路线
1.老师赋予学生编排课本剧的任务,学习创编。
在课本剧编演中,学生们害怕教科书的设计,因为这样过于沉闷,不利于自己的发挥,老师们必须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向学生们提出更多的行动建议,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编排。创造性设计是课本剧最具创新性的集成、创造性方法的科学应用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活。课本剧的设计是一种团队互动,教师必须给学生更多的指导和提示,使他们能够进入学习体验。学生们对教科书的设计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教师必须深入学生群体,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准确开始。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指导,教师给学生们选择部分教材编写的机会。教师创设情境指导:“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熟悉家庭教育,我们知道教材中表扬母亲和批评父亲的两种根本不同的教育方式,你觉得如何?根据你的意见,结合课程内容,创建自己的脚本。”将脚本传递给学习小组,老师们布置作业后,学生们积极地思考,向他们展示了创造性的设计。创建脚本时,教师与学生进行多次对话,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启发和帮助。过了一段时间,剧本已经成功编写,学生们从中反思,吸取编写剧本宝贵的经验。老师赋予学生们编写剧本的任务,使他们处于一定的学习情境。学生们对教材的设计有自己的想法,老师给他们必要的指导,操纵思维,在不断的探索中给学生传授学习经验。剧本的编写不需要经过专业系统地训练,也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方法。
2.跟踪脚本中的对话框,反复练读。
小学教学中,语文教材课文通常有很多对话或文学独白,可以改编成剧本。为此,参加表演艺术的学生必须整合感情,才能打动观众的心。朗读是改善学生表现语言的最好方法。通过朗读方式能更好地影响学生的情绪。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注意课文的细节,并流利地朗读出来。朗读时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每一个字,融入他的感情,增加了戏剧的脆弱性。例如,以战斗背景下写的文章《小英雄雨来》为例,出自真实故事。通过雨来英勇事迹,展现了雨来的爱国主义和革命斗争的精神。这篇课文非常适合编写剧本。对于一篇文章中多愁善感和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老师必须让学生集中注意语句中最重要的词。如,用动词来解读人所处时代的境况,以及解读人物的内心世界。原文中描述了一句话,“雨来一骨碌下了炕,把书塞在怀里就往外跑,刚要迈出门槛…… ”在这句话中,通过“一骨碌,塞”等词,生动地描绘了雨来灵活机灵的性格特点。在指导剧本编写中,教师们必须在情感上激发学生,融入主人公的感情,帮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主题精神。
结束语
课本剧的融入是小学教学中采用的新教育模式,是拓展学生群体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按照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整理教材,指导学生学习课本剧的编演,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给学生带来新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刘金玲.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性研究[J].家长,2020(23):131+133.
[2]陈万保.小学语文课本剧编演的实践与反思[J].教育观察,2019,8(18):47+72.
[3]张永泰.小学语文课本剧编演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9(21):58.
[4]卞查丽.浅谈小学语文课本剧表演在教学中的运用[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8(08):85.
[5]张凌云.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华少年,2018(23):260.
此文为2019年度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本剧在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JG19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