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霞银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东城实验小学 213200
摘要:课后习题是对每一课知识的总结提炼,是语文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大部分教师注重机械化的字、词抄写练习,而忽视了利用课后习题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如何让课后习题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更有效地运用,是教师目前需要面对的巨大挑战。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学语文课后习题布置现状,其次结合课例阐述了课后习题价值以及教学策略,旨在不断提升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后练习; 有效运用
语文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它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而语文课本中的课后习题,以逐层递进的方式,丰富有趣的话题,为学生、教师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一、值得深思的课后题教学现状
课后习题作为语文学习的阶梯,是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增加学生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但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课后习题经常不被重视。部分教师由于课堂时间安排较满,到最后来不及评讲课后习题,第二节课便开始新的内容,于是前一课的课后习题便被搁置,不了了之。另一部分教师课程安排相对紧凑,有空余时间可以评讲课后习题,但对于学生来讲,没有标准化答案的题型不容易被掌握,于是教师不将重点集中于课后习题,而是注重于字、词等基础知识的巩固。课后习题的搁置,并不利于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
二、多元提升的课后题教学价值
1.借助课后习题,帮助学生把握文章内容
作为语文学科教育者,不难发现课后习题与文章紧密联系,很多课后题都是关于总结文章的问题。如上文提到的《将相和》,课后题中既然已经给出了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总结性的词语,那么学生能否根据这几个词将文章划分为相应的部分。学生通读全文后,是否又能根据自己所读到的文章理清这三个词之间的联系。这无疑是有难度的,需要教师适时适度的引领,加上学生的阅读思考,两个角色相互配合,一步步推出答案。推出答案的这一过程,学生将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对内容把握得更完整。当然,不能急于求成直接讲出答案。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答案往往记忆会更深刻,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享受思考的过程,体验得到答案的快感。一旦学生让思考成为了习惯,这将无形的对以后工作推波助澜。
2.结合课后习题,丰富语文知识积累
语文是由字组合成词,词连成句,句整合成段,段生成一篇文章。若是能在学习中积累好词好句好段,这将对语言运用,文章写作等有很大的帮助。日常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将收集好词好句到摘抄本上当做作业布置于学生,但是这种方式的效果收益甚微。不少同学因为不够自觉而直接抄来,并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品读,因此这一过程便毫无效果。既然这样布置作业没有效果,那便简单地抓住课后作业的好词好句,学生和教师共同配合对其加以分析,并进行运用练习,让仅有的几个词句被学生真正掌握。
3.依靠课后习题,丰富学生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根本,若是没有想象力,何来我们如今生活的丰富多元的社会,何来高效、便捷的生活方式。年龄越小,可塑性便越大。于是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尤为重要。以五年级下册中《牧场之国》一文为例,课后习题要求想象黑白花牛、白头黑牛分别像什么。那么作为教师便可以在讲课之前增加对这些的想象环节。大部分的学生没有真正去过牧场,没有见过题中的动物,那么可以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描绘出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牧场之国”。不管想象的是否贴切,说得正确要夸奖,错误了也不要急于否定,因为知识可以不断汲取,但是想象力却可能被抹杀。
4.合理运用课后习题,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同样是部编本教材的五年级上册课本,其中的《将相和》这篇文章的习题是:根据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这三个词,用自己的话描述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就是练习口语表达得很好的题型。可以让学生各自先默读,尝试找出相关的事件、句子,再而分小组讨论,将各自的想法集为一体,派出代表上台讲述。对于讲述完整、流畅的同学要进行夸奖,对于事件不完整,表达不准确的学生要进行鼓励,同时邀请同组的同学进行补充。用上台讲小故事的方式,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提升了学生大胆说话的自信心。再者,五年级下册《白杨》的课后习题要求仿写句子。
这便可以让学生找出文章中具体的句子,联系具体生活进行仿写。这不仅让学生对文章中好的句子进行再次学习,同时训练了语言整合能力,两者达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5.利用课后习题,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写作,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抓住锻炼学生写作的机会。课后习题便是好的材料选择。例如,《小摄影师》课后题“我想接着写这个故事,”首先课后习题是基于文章的基础上加以深化的,学过文章后,学生已经对文章有了自己的理解认识,那么这时这个续写便可以体现学生对故事的认识,是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教师了解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再如《玩出了名堂》文章末要求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这便将学习结合到了生活中,面对自己经历的事,学生往往能有更多的话可以说,这时便考验了学生的逻辑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6.深化课后习题,丰富课外知识
学习并不仅限于课本上,但是课本却是课外知识的窗口。学生需要在课本上发现一类知识并对其产生兴趣,才可能转化为课外的查阅学习。“发现”这一重要任务,还是需要教师来承担。而产生兴趣从某种发面来说也取决于教师讲的精彩程度,大部分还是由学生自身兴趣所在决定。例如《赵沟桥》一文中对赵沟桥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可能仅此一座桥而且只是文字描写引起不了学生的兴趣。对此教师便可以通过在演示文档中插入图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并亲眼看到这座桥。下一步则可以在网络上收集世界各国有名、宏伟的桥并下载其图片供学生观赏。在看多了名桥以后,可以请几个同学起来介绍自己家乡的桥并进行细节描述。最后,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谁以后想当建筑师,建造和赵沟桥一样宏伟的桥梁”,通过此问题,可以布置课外作业,即:如果让你建桥,这座桥将会是什么样子。这个方式既促进了学生课外查阅资料的积极性,也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关注预设的课后题教学策略
1.课前提及课后习题,促进教学工作开展
一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完成教学目标,而课后习题一般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提前让学生了解课后习题,有学生助于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助于教师实现教学目标。以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课本中《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一篇文章为例,课后题第二题中让按运动速度的快慢将光、火箭、猎豹、人、流星体、游隼、鸵鸟等事物排序。这些事物中有的可能学生听都没听过,比如游隼。有的事物的速度学生没有一点概念,比如光。像火箭、猎豹这些在学生的印象中算是运动速度很快的事物。但是这一系列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学生便不敢妄下定论,但心中又会对其产生好奇,会试着猜想。让学生产生好奇便是课堂的良好开端,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去看文章,学生便不会跑神。其中讲到学生呼声较高的事物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回复,让正确的人更有信心,同时鼓励错误的人,“如果xx不是最快的,那让我们继续看看xx排第几吧”。这样不仅肯定了猜想正确的同学,同时也让错误的同学更想知道自己的答案准确度如何,衔接了课堂的进度。
2.课前布置课后习题,生成课前预习依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多数教师会将预习新课并完成课后习题作为作业布置于学生。但为了为学生减负,预习相关的作业不应该限定于抄写生词、生字,更不该仅仅追求于课后习题写得多完整,应降低于作业检查的标准。只要学生预习,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对文章有自己一定的解读,课后题有所标注就算做完成作业。课后作业中有不少的思考题,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火烧云》中,文章末有一道习题:说说火烧云是一种怎样的云,它有哪些特点。像这样的题可以要求学生直接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并标注上问题。如此一来学生完成作业的压力小,便会更用心于思考寻找答案而不是草草完成作业,这样可以提高课后习题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课后习题是否能发挥出的真正价值,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授课的方式方法。教师应适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只顾考试的重点,应在课后习题上多花时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后习题的价值永远不容小觑。
参考文献:
【1】许丹虹. 优化小学语文课后习题教学的策略探究[J]. 学苑教育, 2020(7):35-35.
【2】郑春花. 利用课后练习题引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 新课程(教研版), 2019, 000(002):210.
【3】赖淑珍. 巧用"课后习题"提升小学语文课堂实效性[J]. 华夏教师, 2020, 000(0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