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学生审辨式思维培养探究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3期   作者:薛小松
[导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这一重要教学目标,任何学习都不例外
        薛小松
        昆山市民办珠江学校 215300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这一重要教学目标,任何学习都不例外,广大教师要从传统的“重分数”理念走向“重能力”,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审辨式思维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自然也是广大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试着分析培养学生审辨式思维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审辨式思维;课堂教学
        前言
        审辨式思维概念是由美国学者爱德华·格拉泽提出的,他认为这种思考能力应该包括三大要素:一是全方位思考问题的角度;二是逻辑探究和推理论证的能力;三是运用这些方法的技巧。从本质上来看,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能够打开学生思维空间,让学生思维更加开放和灵活,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借助课堂教学训练学生审辩式思维也有利于让学生成为更有效的学习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因此,我们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当充分依托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审辨式思维。
        一、创设课堂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通俗地将,审辩思维其实也是一种思考方式,其根本在于学生要动脑,要思考。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我们的第一教学要务就是让学生动脑。结合初中学生认知水平以及思维发展规律,我认为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是不错选择,通过引入不同的情境,能够将学生的思绪快速拉回课堂,让学生主动积极融入到情境之中,继而教师再结合情境提出问题,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
        例如,在讲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这一内容时,可为学生提供如下两端视频内容:一是在疫情期间不遵守防控制度、不戴口罩与工作 人员争执的事;二是高价售卖口罩被举报而违法的事例。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当前非常热门的新闻视频,以真实的生活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跃性,丰富学生直观感受,然后顺势提出问题:如何看待这两段视频中的行为?接着请学生自由讨论。如此一来,学生就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能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一时间课堂充满不同看法,学生思绪如雨,兴致高涨,学生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为培养学生审辨式思维奠定基础。
        
        二、学会提问,引导学生有效思考
        如果说打开学生思绪,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是培养学生审辨式思维的第一步,那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效思考就是培养学生审辨式思维的第二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本文所强调的有效思考主要指学生能够全方位的思考问题,通过教师提问,以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让学生能够从全方位角度思考问题。因此,我们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 不仅要为学生定制相应的学习目标,更应该做好指向学生审辨式思维的任务设计。
        例如,教学《情绪的管理》这一节内容时,为了深化学生对情绪ABC理论的认知,我们可出示一案例:哭婆婆和笑婆婆的故事。

然后设置问题:①老太太为什么天天伤心落泪?②怎样由“哭婆婆”变成“笑婆婆”?③怎样通过转变信念来调节情绪?通过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点思辨,待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后再师生总结,让学生懂得情绪产生的原因是我们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所致,调节情绪不如调整我们的思维方式,当我们改变不了事实时,不妨去改变自己的想法和信念,无法调整环境时,不妨调整自己的情绪。如此,通过问题到思,让学生初步学会申辩思考问题,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引导学生推理论证,培养学生审辩思维能力
        逻辑推理论证是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的重要要素,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只有学生自己经历了逻辑推理和论证过程,思维才是完整的,思考问题才会更加深入,才能真正对问题进行辩证审查,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要注重引导学生逻辑推理和辩证,以此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例如,教学“网上交友新时空”这一内容时,就可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一个小辩论赛,将学生分为正反方,正方以网络交友利大于弊为主要观点;反方以网络交友弊大于利为观点,给予学生准备资料的时间,让学生小组合作,搜集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然后请学生代表通过互辩的方式各自陈述自己的理由。通过这种方式,既有效地引导了学生进行逻辑推理,论证自己的观点,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网上交友”这一现象的看法,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最终通过探讨质疑发展学生的审辩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辨析中形成理性判断思维。
        四、理论联系实践,发展学生审辨式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运用这种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不困囿于课堂,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关联。为了发展学生审辨式思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应该理论联系实践。
        例如,教学“服务社会”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个社会实践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假期参加志愿者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到市图书馆进行义工活动;鼓励学生假期到当地社区做环保自愿者;鼓励学生向环卫工人学习,到公园捡拾垃圾。具体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分工合作,提前制定好活动方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参加岗前培训,最后请学生撰写实践心得。学生要想完成这些实践内容,就必须思考每一步的操作,分析活动需要的条件?总结岗前培训要掌握哪些技能?探讨合作分工要考虑哪些因素?......这样的过程既是发展学生审辨式思维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审辨式思维技巧的体现。
        结束语
        总之,审辩式思维是当前核心素养下的课改需要,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之一,是学生思维能力全面发展的前提。广大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关注学生思考能力,尽可能在课堂上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空间,引导学生全面思考,引导学生推理论证,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把控好学生审辨式思维的形成到发展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谢小庆,刘慧 . 审辩式思维究竟是什么 [N]. 中国教师报,2016-03-16(4).
        [2]杜威 .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 姜文 闳,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