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4期   作者:龚誓培
[导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思想情感,丰富学生的写作积累
        龚誓培
        (南宁市江南区苏圩镇初级中学,广西  南宁 530228)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思想情感,丰富学生的写作积累。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以及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学生的视野,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
        引言: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般都是由语文老师进行知识点的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缺乏主动思考。这样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对学生知识理解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之后,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以及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中国历史的兴衰。语文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陶冶学生的语文情操,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语文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水平。由于学生的学习呈现着个性化的发展,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再和传统教学方式一样,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不断地进行创新,以期符合学生的发展,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现阶段,语文教师在上课时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仍然只注重文章中词句的解释和记忆,即是让学生自己自行读书,要么让学生大声朗读,记下优美的词句,会应用即可,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率不高。由于初中学生的自我读书习惯和自我学习能力还没养成,学生在自己阅读的时候,往往只是停留在阅读的层面,而不理解文章的内涵。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教学的要求,不能满足教学改革的目的;不能让学生深刻领会文章的意思,导致学生不能了解文章的内涵。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以及剖析,不能深刻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导致学生只能按照教师教学思路学习,缺乏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陷人困境,渐渐失去学习语文阅读的兴趣,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加以改变。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进行教学,而不是以讲解知识为目的教学。
        3.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3.1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思维导图是将课本上错综复杂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和重新构建,将抽象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对于教师来说,教师可以针对本节内容提炼关键词、知识点,进而通过板书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本节课或者本章节的内容有个框架的认识。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在教师讲解后,拿出一张纸,在这张纸上构建思维导图,提炼关键词,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方便学生对阅读文章的横向和纵向把握。由此可以看出,思维导图的构建,可以改变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以阅读《背影》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罗列关键词:难忘背影(引子)、祸不单行(追叙)、浦口送别(主体)、老境颓唐(结果),让学生围绕关键词展开阅读,填补主要词句、内涵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对文章进行自我梳理、归纳和总结。这样,学生在填补知识的过程当中就已经在脑海中构建了所读文章的主要信息,不断地延伸知识点,从而潜移默化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2创设课堂情景,活跃课堂阅读气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真正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整合教材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创设阅读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培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课堂需要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配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情景,能有效调动同学们的学习、阅读积极性,提升课堂阅读氛围,让学生们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下进行阅读。通过多媒体、投影仪、音频、视频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情景化阅读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进行阅读和思考,深入体会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例如在进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搜集作者鲁迅的生平事迹,全方位的展现作者鲁迅的性格和写作模式,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该文章的创作背景,对故事的主人公“长妈妈”和“我”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教学活动中,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阅读、分析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阅读的效果。
        3.3通过探究学习,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当前,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依据进行阅读指导,全面剖析阅读教学目标,以此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同时将价值观以及情感目标不断渗透到阅读内容中,让学生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走进作者的思想,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比如,在阅读《再塑生命的人》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文中莎莉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促使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活动,文中在哪些细节体现了莎莉教师的高超教育艺术呢?海伦凯勒在遭到不幸的时候是怎么样来面对人生的呢?在阅读与提问等环节的有机结合下再通过探究式的引领,促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深入感悟生命的真谛,挖掘文中中心主旨,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上去,强化情感体验,同时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4整体阅读和局部阅读相结合,提高阅读效率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指导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之后,再进行部分阅读,深入挖掘文章内涵。通过着眼整体、局部挖掘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效率。在阅读时,先对文章标题进行分析,比如通过看标题《纪念白求恩》,就能够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人的,主人公叫白求恩,引导同学们对其进行思考,诸如“这位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有什么难忘的的事”等等。分析文章标题并不是百试百灵,在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时,需要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了解文章大意基础上,对文章中的局部段落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篇文章往往都有铺垫和高潮, 在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鉴赏,能够有效的抓住文章的重点和写作思路,进一步理解、掌握阅读的内容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结语:
        总之,语文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陶冶学生的语文情操,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语文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水平。由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呈现着个性化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再和传统教学方式一样,需要对其不断地进行创新,以期符合学生的发展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戎菊霞.如何以信息化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J].学周刊,2020(30):39-40.
        [2]陈小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魅力中国,2018(52):202.
        [3]林庆江.基于当前初中生语文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9(17):120.
        [4]赵培宇.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活力,2019(04):(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