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瑜
四川省南充外国语中等专业学校,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需要摆脱传统“知识本位”的固有模式,打破思想上的束缚,摸索出以兴趣培养和实践为取向的新型教学范式。当下,构建“乐学,明理,致用”的三维教学范式是教师共同为之努力的目标,本文将围绕这一课题展开研究,针对三维教学范式的路径以及中职语文“乐学,明理,致用”教学范式的构建进行论述。
关键词:中职;语文;"乐学,明理,致用";教学范式构建
引言:
2020年推行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专业实践、产教融合的必要性,要求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校企合作等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施教,突出中职教学特色。构建“乐学,明理,致用”的教学范式是推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工作。
1.三维教学范式的路径
“乐学,明理,致用”的教学范式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核心目标,以任务驱动为主要形式,以“做中学”为原则,教师负责引导学生完成课上、课下的理论及实践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将理论转化为技能,终身受用。构建这样的教学范式充分表现出了职业教育所发生的巨大变革,传统的教学材料、教学方式和教学时空均被打破,体现出了信息时代下的教育改革特征。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将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衔接,通过任务驱动、知识吸收和技能衔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乐学,明理,致用” 既符合学生知识生成的内在规律,又能体现出语文学习目标的整体性[1]。
2.中职语文“乐学,明理,致用”教学范式的构建
2.1利用情境创设达到“乐学”目标
第一步,教师要创设“学科认知情境”,使学生明确学科取向,深入探究学科本体问题。比如,在古诗文及中外文学作品的专题教学模块中,可以组织专题学习活动,对比阅读活动,作品内容演绎活动,以另类的方式还原作品内容和背景,在增进学生对作品理解的同时,感受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可利用读书报告会、诗词朗诵大会等形式,创造出绝佳的艺术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步,要创设学生的个人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个性化的语文学习实践。比如,在专题写作训练中,给学生留出半堂课的时间讲一讲自己的相关经历,分享自己的生活趣事,充分浸入到创作灵感之中,展开个性化创作,将写作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需求,而不是教师布置的繁重任务。
第三步,要创设社会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校外生活经历,培养学生的良好社会取向,逐步联系实践。这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材料,不失时机的架起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的桥梁。比如,学习“中国革命作品选读”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选读”的专题中,教师就可以将当地的社会、文化、革命资源利用起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革命圣地、革命先烈纪念碑等地参观,展开社会调查,发起社会公益活动,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第四步,要突显职业教育的特征,创设职业生活情境,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职业取向。中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职业模块的作品专题, 如“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专题等。在研读这类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创设与行业和职业相关的情境,突出时代风貌,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2]。
第五步,要基于网络开展学习活动,创设信息化的教学情境,拓展教学的外延。如,教师利用网络、多媒体设备呈现出文字、图片、视频于一体的教学资料,学生在丰富的信息下对专题内容将有更深刻的理解。未来,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将充分融合,二者缺一不可。
2.2在任务驱动的实践中“明理”
所谓“明理”,明的是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之理,在于为最终的“致用”打下基础。语文教学最根本的意义在于传承我国最原始的语言文字,发扬本国文化,让学生在理解文化的基础上对语言加以运用。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技能型人才的发展需求,将语言文字及文章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让学生懂得深刻的做人之理,培养人文情感的语文核心素养。
文字是信息的载体,在语文教学材料中,文字所传达出的信息是带有极强人文特征的,这也是语文这门学科所具有的主要特征之一。那么在构建“乐学、明理、致用”的教学范式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文化的重要作用,利用这些资源和信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化归属感,建立扎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晰做人之理。比如,在学习庞朴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时,一方面要从语言的角度鉴赏作品,另一方面也要从文章的内容出发,理解传统文化的珍贵,建立保护、传承和发展文化的意识,发挥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作用[3]。
2.3在促进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过程中达到“致用”
“致用”教学范式的评价标准在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最终形成。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始终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目标,最终的目标达成情况便是三维教学范式构建的成果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综合反映为学生的品格、语言实践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隐性的特征,要想评价这些指标,就必须采用多元的评价方法。考察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可以从学生的试卷测验成绩、读书笔记记录、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创作的文学作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表现来综合评价。最终,评价要落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参与、审美发现与鉴赏四个维度上,每一项各占据不同的比重,拥有不同的评价点,体现出评价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3.结语
中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型技术人才的重任,需要全面落实文化教育、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和品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于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需要落实于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格四个方面,构建“乐学,明理,致用”的教学范式需要以这四点为目标,在课内外教学、线上线下教学中实践,让学生在乐学的兴趣驱动下明理,伴随核心素养的形成最终达到“致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于宗炫.中职语文"乐学,明理,致用"教学范式的构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9):1-2.
[2]武云敏.谈乐学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未来英才,2016,000(005):105-105.
[3]陈清.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新教学模式初探[J].读写算:教研版,2014,000(011):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