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4期   作者:陈杰文
[导读] 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感染力,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
        陈杰文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教师发展中心  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感染力,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不但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由静到动,化繁为简,使无声变有声,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巩固。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运用现代代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既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的动因常常是那些具体、直观的事物。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程以后,将音、形、像、色融为一体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极大的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课堂的导入环节精心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努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可以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获取知识。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用学生熟悉的、喜爱的内容、材料或生活情境,努力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设置一些有悬念的问题,提供一些有趣的场景,从而唤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一课题实验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看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的录像,再用课件向学生展示用三角形、方形、椭圆形和圆形做车轮时汽车前行的情境。在学生的欢笑声中,教师设问:“为什么只有轮子是圆形时,汽车才会走得又快又稳呢?车轮是圆形就一定会使汽车跑得又快又稳吗?”这样设计的动画虽然时间短,但是简洁明了地突出了本课的主题,引发了学生对圆的应用价值及其基本特征进行探究的欲望。
        二、运用信息技术简化重、难点,促进学生理解
        教学中的重点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基础,也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理解掌握的,而教学中的难点往往是不易被学生理解或者容易引起混淆而产生错误的知识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如果不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高。反之,如能顺利突破难点,则有利于激发求知欲,促进思维发展。在教学中,在我们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把静止不变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一课题实验教师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从而使学生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其次,把长方体的实物模型拿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三、运用信息化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教学应用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通过网络传输和呈现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实时、逼真地将生活与数学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
        例如,在解决“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是不是任意3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这一问题时,一课题实验教师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究原因,先让学生将一根吸管任意剪成3段,然后问:“你们剪成的3小段能摆成三角形吗?”有的学生大声回答说:“能!”也有的学生小声说:“不能。”课题实验教师说:“为了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请将剪成的3小段在桌子上摆一摆。”学生利用学具,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寻找答案;有的学生遇到了困难,就与同桌讨论、商量。他们通过动手操作、探讨有了新发现,争着汇报。接着,课题实验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通过演示验证学生的探索结果,修正他们的操作方法,让他们在交流中完善自己的观点和论述。最后得出下面的结论:当两边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时,围不成三角形;当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三边相等时,能围成三角形。
        四、运用信息技术设计练习,提高练习质量
        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学生始终在枯燥、无味的练习中学习,那么他就会对练习失去兴趣,进而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安排课堂练习时,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把枯燥的练习换一种方式呈现出来,学生不但会感到很有趣,而且可以大大地提高练习的质量。
        例如:一课题实验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时间》时,最后的两个练习我是这样安排的:1、给动物找家,课件配乐演示四只动物(下面标有时间)和四间房子,每个房子里都画有一面钟,显示不同的时间。让学生帮助小动物找家,学生都很有兴趣,争着要帮助小动物找到它们的家。2、时间苹果树,课件演示一棵结满苹果的苹果树,每摘一个苹果都会出现一道与时间有关的题目,答对了就表示他已经摘到了苹果。这样设计,学生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在做题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可见,运用信息技术设计练习,学生在练习中既多了一点热情,又多了一点练习的快乐,练习的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总之,信息技术实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多向开放、广泛合作,使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教师只有合理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红娟.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2]宋有鹏.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对策[J].教书育人,2019(01):15.
        项目基金:本文是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技术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批准号:2019YQJK463)的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