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4期   作者:钱成莲
[导读] 说到思维导图,大家并不陌生,它是一种学习记忆的辅助方法,与学生日常的笔记记录方法不同,思维导图属于一种新的记录思路框架
        钱成莲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北仓路小学校,四川 广安    638000)
        摘要:说到思维导图,大家并不陌生,它是一种学习记忆的辅助方法,与学生日常的笔记记录方法不同,思维导图属于一种新的记录思路框架,很多知识可以通过此框架的优化整理,方便学生学习。思维导图对于记忆量大、逻辑性和抽象性强的学科知识来说,通过其辅助,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的直观,特别是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讲,思维导图在表达方式、思维框架方面都与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客观发展规律相符合,将其灵活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教学效率
        前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众多新型的教学方法被引入到课堂上,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形式,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充分激起学生对于学科知识探索的好奇心,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来,进而提高了学习效率,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创新与设计的重要目标。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和家长的重视,思维导图这一图示化教学方法也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广泛应用。由于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梳理思维框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思维导图,辅助具体的知识教学,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就思维导图辅助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如下探究与分析:
        一、运用思维导图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
        众所周知,学生学习的动力往往是建立在一定程度兴趣基础上的,有了兴趣,他们才会自觉的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积极探究与思考。就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学习兴趣偏低,思维不够活跃,这与班级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数学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知识内容讲解的过程中,为了保持严谨性,教师会以严肃作为授课方式和授课特点。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往往处于死气沉沉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的激发。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某教学方法的创新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学习过程中。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知识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帮助学生在温习以前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有余数的除法与没有余数的除法存在的差异,以及二者在实际应用中的不同。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有余数的除法与无余数的除法进行对比,了解二者的除数、被除数以及在结果上存在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由于思维导图的形式比较新颖,相比于单一的内容讲解来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在完成思维框架的构建过程中,班级内的活跃氛围也有助于让不同的学生都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二、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
        虽然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已进行了多年,但是目前的基础教育仍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子,就小学数学来讲,主要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围绕应试教育目标,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引导进行知识学习,即以教材内容章节的安排为主要学习内容,分层次、分阶段完成由浅入深的知识学习。对此,在每一章内容教学之初或者是每一章内容教学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内容,理清各个小节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层次,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知识灵活运用的前提是对于具体知识点之间联系的把握,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知识梳理是非常关键的。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熟悉具体知识点的概念以及其中的联系,教师可以在具体内容讲解完毕之后,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平移、旋转以及轴对称图形存在的共同点和差异。在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以及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师会分不同的课时来分别讲解平移、旋转以及与轴对称图形相关的具体知识。时间上的分离会导致学生对于部分知识遗忘以及很难将各个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帮助他们梳理相对应的基础知识,是非常有效的教学形式。
        三、运用思维导图辅助学生分析题目要求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习题的解答,学生在学习完某一章节知识之后,教师一般会结合内容给学生布置相关习题,以通过习题的解答巩固已学的知识,进行习题作答不仅是学生日常学习与考试过程中的重要形式,也是衡量学生知识学习情况的重要标准。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熟悉具体题目,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分析题目要求,了解在做答此题目时,自己要完成怎样的目标和任务。尤其是对于题干较长、要求较多的题目,学生需要了解题目中涉及到的各个要素的联系,避免计算出错。例如在这样的习题:“小明去文具店购物,买了三只铅笔,一块儿橡皮,已知每支铅笔的价格是两角,橡皮的价格是五角,求小明的消费总额?”,题目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于混合运算的掌握以及对运算法则的实际应用。由于题目中涉及到了不同物品的计算,为了避免学生出现粗心等问题引发的计算失误,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与学生共同分析题目要求。三支铅笔的价格分别是两角,而铅笔的总花费就是六角,橡皮的价格是五角,只购买了一块,所以橡皮的总价是五角。将三支铅笔的价格与一块橡皮的价格加总,就是小明的总消费。通过这种形式完成梳理,可以避免学生出现混淆等具体的问题。
        四、通过思维导图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具体的思维导图应用方式有两种,一是教师利用备课时间准备好思维导图,在课堂知识讲解过程中,把现成的导图直接作为教学材料引用。二是在课堂知识讲解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与整理。相比之下,组织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这章节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会根据教材内容,逐步将各个小的知识点讲解给学生,让学生产生系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将不同的知识串联起来,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由教师在图示上给出“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数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这几个大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具体框架的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整体的知识有更加系统性的认识和把握,同时学学习体验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图示化辅助形式,具有其他教学形式不具备的教学优势。在具体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进行创新与应用,结合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知识和学生能力提升的不同方面完成教学设计。不论是对于基础知识的讲解,还是相关数学题目的完成来说,思维导图的运用都可以达到相对应的效果。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知识的重难点来进行相对应的设计运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思维导图这一辅助性教学手段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真正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茹佳.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10):95-96.
        [2]胡结琼.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J].求知导刊,2020(44):32-33.
        [3]陈新涛.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知识文库,2020(20):4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