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学生反思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4期   作者:梁水斌
[导读] 反思,即“回头想”
        梁水斌
        福建省泰宁县杉城中心小学   福建三明   354400
        摘要:反思,即“回头想”。俗话说:有思才有悟,有悟才会明。不断地思考感悟,渐渐提高技能技巧。教学需要学生的反思活动,只有教师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反思,自觉养成反思习惯,才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反思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满足新时代培养人的需要。
        关键词:数学教学   习惯能力   质疑反思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要形成小学生的反思意识,培养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解释自己思考的过程。教师根据这个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每一个同学时时有反思,处处能反思,让他们在反思中学数学,在反思中悟数学,以达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学生反思习惯和能力呢?笔者认为:
        一、 回顾旧知  
        学习数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提升的过程。当把学习的经历提升为一种的经验,并把它长期固定下来,学习才能体现出它特有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反思习惯。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时时需要学生课前预学和课后温习回顾。在课前要求学生回顾与新知相关的知识,也要回顾预习的内容和过程,不断地努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后要求学生回顾今天课上学习的内容、“回头想”自己的获得以及还有什么疑问等等。笔者曾做了一项抽样调查发现表明:学生有近百分之三十的同学在课前和课后没有进行回顾反思的习惯,自然这些同学的成绩也很不理想。 因此,教师要进行精心设计与新知有关的知识回顾的问题,让学生反思已学知识,在反思中理解新知、领悟新知、掌握新识,有效地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例如:教师引导:今日本节课学习内容是什么?有哪一些?你是怎样理解的?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哪些知识与已学过的知识有关?学习之后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一些什么疑问?教师要持续对学生进行反思训练,在课堂上主动探究,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逐渐养成反思习惯及提高反思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找错纠错  
        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学生数学学习一种难免的普遍现象;没有错误的课堂是不真实的课堂,也是非常态的课堂。 教学课堂上出现的错误来自:一是教师有意而为之的预设错误;二是课堂生成性错误。对这些“错误”资源,教师要爱惜,视为教学之宝,要让学生学会分析错因、学会正误比较,在找错改错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在错中寻真知,比较出真知。 例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时,请同学们观察以下习题,请同学们分析正误:下面哪一个计算对吗?如果不对,错在哪里?怎样计算才是正确的,为什么?
                
        以上过程同学们在找错进行思考,反思整数、小数除法法则;也在纠错进行反思,反思整数除法、小数除法联系与区别,在找错纠错反思中得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再如:同学们在学习和差倍问题时,教师出示:
        某县植树造林,种植杉树80公顷,比种植松树面积的3倍少10公顷,种植松树多少公顷?学生列算式:80×3-10=230   教师见到这样的算式,首先及时出示:某县植树造林,种植杉树80公顷,种植松树面积比种植杉树面积的3倍少10公顷,种植松树多少公顷?
        其次让学生甄别,并且想一想,这两道题目会相同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区别在于哪?等一下交流。只有比较才会发现不同,有不同才会反思,原来只有认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反思解题方法,才能得到正确的解答方法,真是比较出真知啊!
        三、检查检验
         检查、检验是从另一个角度或另一种方法反思知识的对错。 如果做完一道题,学生能回头看看,回头想想,每一步的思考是否全面,解释合理吗?方法符合要求吗?答案精准吗?……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的作业在批改、订正之间徘徊,有的甚至要批改订正多次,这就需要学生有自觉反思习惯,检查检验是错在哪?为什么会错?方法错了还是解题思路错了,怎么解决?教师这时就需要引导,引导学生的检查检验意识和习惯,反思每一步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如在教学《小数乘小数》时,学生在学习新课后,进行练习5.6×6.9,接着根据已有的笔算经验,学生先按照整数乘法算56×69的积,结果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3864  386.4  38.64。 教师把三种答案呈现出来,让学生反思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哪两种答案不可能,请说明理由,方法大致有(1)是估算:5×6=30,积比30大, 6×7=42,积比42小,5.6×6.9的积在30到42之间。 学生根据刚才估算的结果判断出正确答案。(2)根据小数乘法法则进行检查。 学生在自查中体会到反思检查的好处,在后面的作业中,就会去运用,减少了计算的出错率。 教师设计这个检验的过程,就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反思的过程;如果学生能坚持做到反思检查检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提高学习数学技能,从而达到学习数学要求。
        四、质疑解疑
        有人说: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难,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解疑。 这个过程就是大脑快速地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反思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质疑解疑平台,让学生有时间、空间提出自己的疑问,解答他人的疑问,在质疑解疑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特别是学生在解题方法和思考方法形成时,通过质疑解疑后,更能找到最优或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又如:执教《平行四边形面积》之后进行练习(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其中有一条高是6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解答后,让学生质疑:这条高为什么是5厘米底边上的高? 6厘米底边的高又是多少呢?学生不但要思考平行线之间距离最短的问题;也要思考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从中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用底边乘对应的高。这样的质疑反思,让大家复习了旧知,还掌握了对应关系思维方法。
        五、小结梳理  
        教完一节课或一个知识点之后,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做一个小结性梳理,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顺理清。课堂的小结和梳理若设计得当,把学习的所有知识融会贯通,就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思维能够得到升华,这样的梳理,培养反思能力是极其有效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思维导图、图表、关键词语句子等多样形式放手进行梳理小结。 学生在回想中梳理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如:在学习完立体图形的面积体积之后,让学生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本单元知识进行梳理。这个设计既是作业任务,也是反思能力的训练。 学生积极性很高,跃跃欲试。有的通过一张表把知识进行了整理;有的用树形思维导图整理,有的火车运载式等等,把立体图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都作了梳理,并在班级中交流,这样的小结梳理回顾反思,实现了对立体图形的认知到再认知过程,提升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j]《考试周刊期刊》2008.08
        2. 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    [j]《新课程(小学版)期刊》2010.07
        3. 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    [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期刊》2007.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