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雄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二十四中学 福建省莆田市 351142
摘要: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理念与培养目标的推行,要求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实践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与多元化发展,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教师应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实施针对性的分层教学,由此使得知识储备与技能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培养。为探索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分层式教学改革的正确开展路径,本文从初中历史分层式创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出发,归纳了分层式创新教学建构的关键因素,从而提出了历史分层式创新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分层教学
初中学段历史学科的基础教学目标包含引导学生了解重大历史事件、掌握历史学科认知技能。此外,教师深层阐释初中历史学科的核心意涵、培养学生的时空认知观念与家国历史情怀也成为核心素养下的重要任务。通过初中历史分层式创新教学改革,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生分入A、B、C三个层次进行针对性培养,从而提升教学质量的切实化与学生获知的有效性。
一、初中历史分层式创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一)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在既有学习基础、认知基模、思维路径等方面存在极大差异,这对于初中学段学生历史学科的学习水平来说影响颇深。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多元性会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传播能力。教师如果不对课堂教学进行针对性分层处理,处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将不得不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这使得水平较低的学生很难消化知识,而水平较高的学生也难以拓展新知。在分层式创新教学的模式下,教师可以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不同维度的知识,进行不同难度的训练。这种教学模式使得个体差异极大的学生都可以获取适配自己认知水平的知识,获得深化理解学科内容的可能。
(二)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
初中历史分层式创新教学可以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针对性的学习目标。在此前提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多元化的学习内容、阶梯化的提问内容与层次化的作业任务,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求知欲与竞争感。在这种机制下,学生将会接受难度不同、维度各异的挑战,他们需要提升自己的学习意识与知识储备方可进入更高的学习层次、取得更大的学习成果。这种学习方式既有利于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增强初中学段历史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对于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实践而言,分层式创新教学有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这一模式下,教师会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思维方式与认知水平,从中掌握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此外,教师还需准备更丰富的语料与更多元的案例来面向不同学生受众阐释课程内容,这一备课与授课过程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新颖性。
二、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分层式创新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
(一)生动而充分的兴趣激发是开展抓手
一切学校教育理念、教师教学实践的探索都是为了保障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尽可能触发每位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分层式创新教学改革也是如此。在生动的教学实践下,在充分的兴趣开发中,可以使得知识储备与学习技能迥异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程内容的课堂学习、提问思考、作业完成与成果检测这一学科学习全流程、大闭环中。
(二)科学而多元的教学方法是支撑落点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学生所拥有的知识储备基础、学习能力水平也不尽相同。面对参差多态的学生状况,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更为科学的教学理念,采用更为多元的教学方法。
丰富且合理的教育模式与课程开展,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对于学习过程的深度参与、对于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这无疑是初中历史分层式创新教学改革的关键之处。
(三)实用而高效的教学平台是实践保障
就教育的开展目的而言,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其基本意涵。教师教学实践的开展与学生学习需要的满足都需要依托课堂教学系统、作业管理系统、成果评价系统来实现。因此,打造兼具实用性与高效性的多元教学平台,有利于初中历史分层式创新教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初中历史分层式创新教学改革的措施分析
(一)摸清学生基础,科学划分层次
1.动员工作
在开展分层工作之前教师要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让学生了解分层教学的理念,明白分层教学的目标,理解分层教学的意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地建立自我认知、科学地进行自我评价、合理地规划自我目标。应让学生力争成为A、B、C不同水平层次内的优秀个体。
2.划分依据
在第一次开展分层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考试成绩、测验得分作为分层考量,将学生对自身所作的分层评估结果与学生个人的意向层次申请作为分层依据。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客观成绩排名与主观自我评估,将全体学生按一定比例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同时还可在各层次内增设组别,引导学生开展合理竞争。
(二)吃透教学主旨,确定层次目标
为了实现基础与拓展兼顾、本质与发散结合的培养成果,教师应在充分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定多元层次目标,按照C-B-A的递进逻辑层层推进,逐步深化。以“五四运动”为例,对于历史学科基础相对薄弱,学科认知相对较浅的C层次学生,教师应从这一历史事件的直接原因、发展过程、历史评价几个维度入手,引导其对“五四运动”的基础史实进行了解与掌握。对于具备一定历史学科知识基础,但在认识深入性上有所欠缺的B层次学生,教师应着重培养其对历史发展逻辑的认知。这一层次的学生,不仅需要对“五四运动”的事件性质、直接影响、历史意义进行分析,还要深入理解“五四运动”爆发时深刻的时代社会背景,用联系而非孤立、宏观而非片面的视角去理解历史事件。对于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学科思维相对完善的A层次学生,教师应培养其从史实出发的视角,引导学生深挖历史事件的精神影响或规律教训,进而使学生形成关照现实的人文思想。
(三)教学实践中的多元分层策略
1.课堂讲解应讲求层次
初中学段历史学科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课程内容讲解,是一个引发学生深入进行思考、启发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课堂讲解中可以采用分层研讨式的教学策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予以针对性的启发而非灌输,引导有方向的思考而非给予结果,提供合理地问题解决路径而非一味包办代替。在学生的思考提问、交流输出中,教师可以了解不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与学习薄弱环节,进而有的放矢地开展下一步教学工作。
2.综合评价应讲求层次
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师除学科考试成绩外还应对学生的心理活动、情绪发展有所关注。如果对所有层次的学生均运用同样的评价标准,会使较低学习水平的学生难以得到积极评价与正向反馈。因而,教师应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反馈中根据学生所处层次对其给予适当、合理的评价,于初中历史分层式创新教学中培养C层次学生的学习习惯,夯实C层次学生的基础理解,拓宽A层次学生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河江,史云龙.历史学科环境素养教育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2):91-92.
[2]薄英华.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J].文学教育(下),2021(01):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