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对转化体育学困生的必要性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4期   作者:李晓俊
[导读] 体育特色学校:具体指增强校园体育文化,学校通过具有运动项目的特色和优势打造出的特点
        李晓俊
        文山市第一初级中学  
        摘要:体育特色学校:具体指增强校园体育文化,学校通过具有运动项目的特色和优势打造出的特点,比如以足球或篮球项目打造一校一品,并通过此项目特色强化体育课质量和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校整体呈现出独特的体育风貌。“体育学困生”是指体育品德、体育意识、体质、心理品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不成体育教学目标的学生。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那么教师就必须重视体育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并积极通过特色学校开展的特色体育项目来转化学困生,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及身体素质。

        关键词:体育特色学校:体育学困生;转化
        一、研究目标:
        深入细致地了解本校体育学困生学习体育锻炼的现状,针对出现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该状况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通过足球、篮球特色项目的引入,提高体育学困生的兴趣,达到学困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最后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形成终身体育的基础。以期成为一种学习模式,逐步推广。
        二、学困生定义:
        体育课中“学困生”包含两种情况:①因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低于同龄人,在活动中无法较好的完成练习任务,从而被师生理解为"体困生"。②因种种原因对上课抱有厌学情绪,学习行为经常违背师生所认同的行为准则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么不愿动,要么到处动,在教学中产生诸多负面效应,不仅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还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如何转化“体困生”对体育教师来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要转化“体困生”只有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在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教学手段。
        三、学困生的成因:
        3.1个人因素
        自身的意志品质,行为习惯等。主要表现为孤独焦虑、心理自卑,缺乏自信心,防范心理强等。例如:有些学生在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方面弱于同伴,他们会觉得运动能力是天生的,自己就是不如别人,从而在体育课的练习中对自己缺乏信心;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内向,不善于言辞和表达,他们在练习过程中往往表现出畏首畏尾、怯怯弱弱等羞涩的表现。具有这些心理倾向的学生,体育课上基本上不主动参与运动项目,教师请他们展示练习,他们也往往会躲避。长此以往,逃避、应付现象便随之而来,体育课在他们眼里成为一种形式。渐渐地这些学生会对体育学习越来越冷漠,产生消极情绪,形成一定的心理障碍。久而久之,这些学生逐渐地步入“学困生”的行列。
        3.2身体因素
        有的学生身体形态不达标准,或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往往肥胖的学生灵敏、协调素质有待加强;而瘦弱的学生虽有一定的协调性,但在力量方面却略显薄弱。受身体形态的影响,这些学生往往承受着较重的生理和心理负担,他们在体育课堂中会因身体形态特殊,在相关运动项目学习中受到影响和限制,导致其自卑感重、自信心不足。最终会因练习效果差,成绩不理想,达不到自己的心理预期效果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厌倦上体育课,渐渐轮为体育学困生。
        3.3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的优劣、教养方式是否科学,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多人的宠儿,娇生惯养、任性固执,怕脏、怕累,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较差,缺乏与人交往、沟通、合作的能力。
        四、学困生转化的必要性:
        学困生研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国内外就开始进行研究,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或者说对学困生的辅导)这种形式非常普遍。

体育学困生是指那些身体素质较差,运动能力弱,接受能力困难,心理素质后进,对体育缺少兴趣,厌上体育课的学生。他们不属于有伤、有病或残疾的学生。调查表明,体育学困生占学生总数的10%-15%,因此解决这些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学校体育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教师领会新课改的精神,面向全体学生。因此,通过特色学校项目的推进做好体育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成为一项研究内容。
        五、我校学困生转化开展形式:
        我校也存在很大一部分体育学困生,学困生由于身体素质较差,运动能力弱,过多地经受了失败的体验,自尊心受到伤害,导致其文化学习动机也不强,信心不足,热情不高,这些消极情绪反过来又成为他们继续学习的障碍。如何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成为了我们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已成为国内中小学体育改革的潮流,很多学校以创建体育特色为载体,不仅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而且增强了学生的体魄,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开发了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六、我校学困生转化的手段
        6.1建立良好关系,拉近师生距离
        投入教师情感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拉近师生之间距离是转化“学困生”的基本立足点。教师要善于主动接近学生,不要因为教师的身份而疏远了学生。如巧妙的表扬、亲切的动作、关爱的眼神等,都能送他“爱”的信号。相反,又苦又累的留堂、辅导、喋喋不休的说教等,学生并不觉得这是“爱”。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视为与自己处于平等地位的个人。善于沟通:教师在课堂内外加强对学生沟通的主动性,多交谈,多接触,多去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乐于汲取意见:学生宝贵意见不仅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信息,而且对教师的教学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
        6.2关注个体差异,加强指导
        体育教学中学生个体的差异较大: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都影响着他的学习过程。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要达到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我们就必须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注。行动指南:“多指导,少忽视”,多一份耐心。
        6.3控制自我情绪,优化课堂氛围
        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往往会出现许多错误,有的是概念不清,有的是身体素质差,有的是心理因素原因,有的是受环境影响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练习中的不同表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病症之所在,及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我们常说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氛围,在对待"学困生"时,我们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种宽松的环境。不必苛求他们一定要作到什么样的程度,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只要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六、 小结
        我们对待体育学困生不能着急,与其责骂,不如静下心来想想对策,因为让他们在体育课中体会到快乐、体育的乐趣,他们才能更快进步。总之,我们应该积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使他们在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我校采用特色体育项目篮球、足球对学生起到了较好的转化效果,今后我们将在引入更多的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更好的为学生服务,让其养终生体育的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周斌.初中体育学困生转化的新尝试[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 (9):29.
        [2]张安民.如何转化体育学困生[J]和谐校园,2010 (11) :126
        [3]樊玉蓉.转化体育"学困生"的策略U]教育观察,2014, 9 (3):78-80
        [4]沈明海.浅谈中小学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D].体育世界,201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