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公共英语意识形态教学改革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4期   作者:余荷花
[导读] 英语教育和思政教育在传统的教学中是彼此独立的,但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思政和英语的融合已是必然趋势
        余荷花
        鄂州职业大学  公共外语课部,湖北 鄂州  436000
        摘 要:英语教育和思政教育在传统的教学中是彼此独立的,但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思政和英语的融合已是必然趋势。本文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分析,提倡课程思政,探讨教学改革中高职英语教学和思政教学的融合。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公共英语教育;教学改革
        国家对高职课堂教学的要求逐步提高,高职是区别于普通高中和大学的培养复合型社会人才的学习,学生毕业直接对接社会,所以在高职的课堂教学上,除了强调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之外,更加重视思想政治培育和引导。这种宏观上的导向给高职课堂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渠道,即顺应思想政治与课堂融合的主流趋势。英语作为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让学生进行东西方文化对比,由此便能体现出强调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一、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思政是各院校进行课堂教学的的基础,是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凝聚学生思想理念,塑造积极意识形态的桥梁和纽带。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难免接触多种多样的外来思想理念,这些思想的积极与否值得进一步探讨,有可能给学生意识形态的培养带来一定困扰。思政教育在此时便显得尤为珍贵,将思政和英语相融合,即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又能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人才。
        当代社会,很多学生消极倦怠、崇洋媚外、不讲信用,甚至时有极端个人主义的行为发生。新时代青少年的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整体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甚至“中国梦”的实现。高职学生毕业直接对接社会岗位这一特点较为特殊,他们的三观将影响着他们的一生,英语教学中的思政德育也是尤为重要。
二、思政视角下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任课教师要有教师机智,若想进行课堂改革和课堂创新,就必须熟练掌握多种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在课堂上随机应变;任课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巧妙选择教学辅助工具,比如多媒体;也可分组教学,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提问,借用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拓展思考;还可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任务型教学法。
        语言知识的学习,应用技能的训练,道德修养的提高,这三者都是教师在实践中要重点把握的对象,这三方面都是英语教学应当重点考虑的任务,并且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应当遵循“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原则,既要把英语的教育作用发挥出来,又要发挥出课堂在学生价值引领中的意义。
(一)教学要深度剖析教材,融合思政内核。
        我国在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上,始终强调对学生的信念引导,要让学生坚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心,增强对本国价值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思政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融入,自始至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和导向,让学生明确“四个自信”的内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保证思想多样性交流的同时坚定对本国意识形态的认同和尊敬。英语教师应当利用现有的课本的辅导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挖掘,通过对比东西方文化差异,提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部分,并且将它们与主流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并在课堂上巧妙地将它们灌输到学生的思想当中,引发学生的共鸣。例如在学习“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此单元主要介绍的是民族英雄曼德拉的主要事迹,并且对其坚韧不拔的领袖精神和爱好和平的信念进行肯定,同时就曼德拉总统对世界的影响进行阐述。曼德拉的精神和气节,恰好是教师引导学生价值观念的切入点,教师展示曼德拉简介时,为学生引入本国先进人物的事迹,例如孙中山、李大钊、陈独秀等,让学生意识到,我国同样有大批的仁人志士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尽心尽力。这种结合人物事迹传递积极价值观的模式,让学生增加对民族的自豪感,并引发思想上的共鸣。


(二)教学要更为专业化
        高职院校相较于其他本科院校而言,在培养人才上具有更加明显的社会性和实用性特点,并且主要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复合型的技术化人才。学生作为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个体,职业精神的培养与岗位素养的优化,是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重点目标。
(三)教学上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实质上是在了解外来文化,就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而言,自身对于本国文化的了解未必十分透彻。一些学生并没有完全了解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常常对西方文化加以中式解读,抑或是用西方文化的思维探讨中国本土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看问题,通过对听力训练的强化,让学生了解更多东西方的有关历史。近年来,“过洋节”一度引发大家激烈的讨论,教师在“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在为学生介绍西方情人节、圣诞节、复活节的同时,要为学生介绍中国的七夕节、端午节、元宵节等,让学生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孩子们内心的民族凝聚力,培养课堂民族向心力。
(四)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法
        摒弃传统的教师为中心教学法,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的任务型教学课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过程中通过问题指引学生在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思政理念,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以英语演讲课程为例,任课教师可让学生在指定的演讲主题练习中体现必要的道德原则,让演讲内容更具教育意义。这种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英语知识素养,还能展现个人魅力,又提高了学生思考能力,由此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过程中以“课程思政”为导向,在教师教授、学生实践、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可能够潜移默化地将德育理念渗透到学生心中。
(五)分组教学法,启发式提问引导思考
        英语教育需要培养综合素质强、德才兼备的国际化人才,不局限于表面知识,更要关注内在价值观,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学,任课教师通过营造讨论探究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思考的时间和表现的机会。各学习小组在组长的主持下,就教师所设计的阅读思考题,带领小组成员各述己见发表言论。小组学习讨论一般可以按序发言,在适合的情况下允许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在课堂开始要以轻松的语调迅速拉近师生距离,引发大家畅所欲言,教育学生大胆讲述自己的独到见解。任课教师应利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激发学生将思政理念转变为实际行动。
(六)视听说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
        现代高校英语课堂离不开视听手段,任课教师可采用视听说教学法,让学生观看内含道德原则的演说视频(列举曼德拉演讲和希特勒演讲),通过视听让学生了解演讲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视听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对材料的对比意义有一个大体的认识。任课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两个视频的正反事例角度对比分析,用英语表达个人观点,让学生了解并阐述自己心中的政治立场,从而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结语
        在社会主义倡导的教育目标指导下,高职需更加重视思政教育,将思政理念渗透到各科专业教学中,使学生在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同时,了解我国在意识形态、文化形态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优越性,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高职英语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感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本文是2020年度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公共英语意识形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ZJGA202015
        [1]胡凰.文化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08):53-54.
        [2]丁培元.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分析[J].英语广场,2020(13):77-79.
        [3]黄金花,谢水璎.“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探究[J].教育现代化,2020,7(34):145-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