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小说教学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4期   作者:曾琦 丁驰华
[导读] 小说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其主题往往蕴藏于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中,蕴藏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蕴藏于典型的环境中
        曾琦 丁驰华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兴平市西郊高中                
         
        一、小说教学的思维要求
        1、小说的思维要求
        小说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其主题往往蕴藏于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中,蕴藏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蕴藏于典型的环境中。因此阅读小说,要在对情节的梳理,对人物、对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联系标题、情节、人物形象和典型环境、作者的主观倾向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读懂小说。小说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和批判性等思维品质。
        2.小说的教学中的问题:
        第一,忽略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思维固化。
        高中生对于文学艺术兴趣不足且受年龄及阅历限制的影响,造成其阅读能力、欣赏水平及审美品位难以跟上时代潮流。同时,“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于小说文本解读的方式也不尽相同。然而,目前我国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仍沿用传统化及固定化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教师并没有考虑学生综合能力和基本需求,整个教学课堂没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一味使用固有的思维形式去剖析小说内容,无法发散学生思维意识。
        第二,教学内容教条僵化,丧失文学内涵。
        小说教学是文学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以赏析讲解文学著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为核心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小说教学引导作用及教育作用。但部分教师将文学作品阅读环节视为筛选文章信息阅读环节,教学内容僵硬化,无论哪一篇小说,无论学生处于哪一阶段,教学内容几乎等同于对小说三要素的概括分析。促使小说教学丧失原有的文学性,造成教学工作偏离最终轨道及教材原意。同时,部分教师一味套用惯用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例如: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段落大意及主题思想等,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阅读理解、思维模式及作品审美等方面能力无法得到提高。
        第三,教学方式散点化,重“析”轻“品”。
        在小说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忙着零碎地分析各个要素,轻视对语言品味的引导,消磨了学生的体悟兴趣,剥夺了学生自主建构语言素养的机会。教师常忽视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不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以一种程序化的分析代替学生自身对小说的理解,压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意识萌发。
        二.“新”“旧”教材比较
        在“旧”教材共选了六篇小说,篇目是必修三中的第一单元的《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和必修五的第一单元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
        “新”教材必修下册的第六单元,共选了五篇,其中有《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促之》《变形记》;第七单元是《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选择性必修上册的第三单元选的都是外国小说篇目的节选,篇目有《大卫科波菲尔》《复活》《老人与海》《百年孤独》;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所选的小说篇目是《荷花淀》、《小二黑结婚》与《党费》;选择性必修的下册的第二单元选了《阿Q正传》和《边城》。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新”教材比“旧”教材所选的小说的篇目增多,涵盖的面更广,作者的类型,风格更多样,还增加了外国小说的篇目。“新”教材对教师小说教学能力的要求更高,对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要以教材为抓手,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小说教学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策略
        1.明确思维能力提升的主要方向
        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实践:逆向思维,迁移思维,跳跃思维。


小说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不同思维能力的培养,来实现思维形式的发展和提升。
        2.摆脱思维定势,开展课堂研究活动
        课堂上,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适当引导和分析,为学生提供一些发散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进行详细思考和分析。比如:在学习《祝福》时,教师设计: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深度处理和分析小说内容,进而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加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有效借助情景教学,提升形象思维能力
        教师要善于使用多媒体视频、动画以及音乐等新颖手段为学生营造小说教学情景,在情景带动下刺激学生直观感受,,使得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比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情景中以角色扮演形式进行学习,在扮演中使用多媒体将文章中描写的情景展示出来,播放相关音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习小说《边城》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放映《边城》的电影,结合画面,让学生对湘西的风土人情有直观的感受,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与形象思维的能力。
        4.通过多元视角进行文章解读,尊重个人的独特感受
        教学时要尊重学生个人的理解,从他们各自的感受出发,来引导他们逐渐领会小说的丰富性与深刻性。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为学生提供发表意见和看法的平台,比如:一本《红楼梦》,从不同学派的角度能够挖掘出不同的内容,学者们也会提出不同的观点,同一个学者在进行文章探析的过程中,也会因为读的时间影响出现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以学生个性化思维的提升作为基础,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做出内涵解读,文章探究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发散的过程,这种思维过程带有很强的求新要求,有利于学生思维形式的发展和提升。
        5.通过写作促进学生阅读思维
        为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要为学生布置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写作练习,以此作为基础来帮助学生树立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手段,阅读教学中读才是主要的目的。写作练习是教师利用创作的形式来实现阅读引导,这种教学形式能够改变学生的阅读行为,变被动的知识接收为主动的知识探索,以此来收获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课堂概括。帮助学生参与到作品阅读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小说人物、形象、情节的概括为大家勾勒出更为具体的人物形象,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真正的做到化抽象为具体的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情节拓展。通过布置与教学情节相关的写作任务,学生就能够结合文学体验中获得的文学积累来进行情节构造,更好的理解主题所表现的内涵,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理解,衍生出更多的拓展内容,通过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来让学生通过顺向和逆向两种形式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延伸。如小说《边城》的结尾续写。
        小说评论。对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进行详细分析,需要学生对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化解析。很多学生对阅读知识只是被动的接受,尚未形成独有的立场,视野受到限制,发挥不出应有的思考能力,很难探究到文章的本质。教师要组织学生及时的进行教学评论,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布置好具有探究性的题目,在进行小说讲解时不在多而在精,要先让学生自行进行文章的阅读和鉴赏,然后通过写作表达出来,最后进行内容的客观点评。
        总之,学生在进行小说阅读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方法创新来形成不同的思维模式,充分挖掘阅读文本中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实现思维创新。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需要教师做好引导,通过不同形式来充分发挥出学生主体意识的作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求,让学生构建全新的创造潜能,学生也能凭借对文字小说的理解来进行自主探究,主动提出疑问,从中获取独特的思维感悟和见解,提升思维的品质。
        四.参考文献
        [1]孙继良.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方法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
        [2]郝霞.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7.
        [3]明娟.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反思与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7.
        [4]高娉婷.高中语文小说语言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