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小班教学模式探讨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4期   作者:张 虎
[导读] 在高中阶段,生物属于高考的科目
        张 虎
        肥城第六高级中学  山东 泰安  271600
        摘要:在高中阶段,生物属于高考的科目。由此也可以看出生物这门学科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性。其除了在高考中占据一定的地位之外,同时对学生的科学探索思维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生物实验探索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思维、探究能力等等。但是就当下的高中阶段生物实验教学的效果并未发挥,也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引言
        青少年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其成长质量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为了进一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我国的教学理念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各个学科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中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通过学习生物学,使学生学会寻找问题答案的思路和方法。然而,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其进行研究,试图查找出教学困境,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今后的高中生物教学提供参考。
        1生物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1.1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情境未真正实施
        高中生物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和落后,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这种情况仍然没有得到缓解。 由于教师是生物教学活动的执行者的实施者,这也说明了高中生物教师的综合素质较弱,对新课改的精神没有理解到位。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一些教师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划重点,并缺乏对教学主线的脉络梳理,没有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进行讲解,所以,从整体上来说,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显得刻板,在整个课堂中教学内容的讲解缺乏一定的逻辑,从而产生了照搬生物教材,没有围绕教学内容而展开,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谱系,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
        1.2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手段较为单一
        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较为重要的教学元素,生物知识内容需要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因此,正确地运用教学方法,多样的教学手段能够对高中生物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中生物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基本以填鸭法为主,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这种的教学方法很容易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生物教师占据绝对主导的作用,师生之间没有产生有效的沟通,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学习动力严重被削弱,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影响了生物教学质量。
        2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小班教学模式
        2.1革新教学理念,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指明方向
        在新课改的视域下,高中生物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长期的教学任务去完成。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的行动,只有从思想上认清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才会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培养创新能力落实到日常各项教学活动中。把教学理念从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教师作为生物课程的教学活动实施者,在平常的课前教学准备中,应有意识地添加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例如:在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相关内容进行学习时,依据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会在课堂上先为学生普及生长素的定义,接着讲解生长素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最后讲生长素的具体应用案例。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将知识讲解得很清楚,但是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在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学习,并没有进行自主思考,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更无从谈起。

教师应多让他们进行独立探究和思考,在讲解生长素相关内容之前,先让他们买一些生长素(生长素无毒无害,且因技术成熟,价格十分低廉),自己养一些植物,多设置几组对照组,定时喷不同剂量的生长素,从植物的生长情况总结生长素的作用,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学习,教学效果将更为出色,在这个过程中充分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
        2.2利用资源,丰富课堂形式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进程不断加深,教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可利用资源越来越多。自媒体教室就是其中一种,通过有效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养成,进而提高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的活跃度和参与性。例如,讲解“DNA的分子结构”时,借助自媒体播放视频,视频中讲述了DNA双螺旋模型构建的过程。看完视频以后,组织学生利用模具,合作构建一段DNA分子模型。在合作构建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思考“哪两种碱基配对,结构才稳定?”,通过借助媒体的白板功能,直接拼接碱基,观察形成碱基对的直径,在这样的边讨论边修正的过程中,学生理解并认同了A-T、C-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感悟到了DNA稳定性的原因之一——有稳定的直径。最终利用所学知识和模型,通过构建出多个不同长度、不同碱基排序的DNA分子模型,掌握和理解了DNA分子多样性的原因。在信息化+实践的课堂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本上的重点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亲历了科学家探究的过程,还感受了科学探究的严谨性,体悟了科学探究的魅力,促进了科学探究素养的养成。
        2.3优化教学模式,创建教学情境
        为了满足现代高中生物教学的需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必须整合教学资源,根据高中生物教学知识,科学合理运用教学元素,提升生物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优化教学模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生物教学和学习的模式应发生质的变化。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模式下,教师传授正确的教学方法,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根据高中生物知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恰当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学习。其次,创建教学情境。以教学问题为基本导向,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合理地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和学习的兴趣,在游戏或特定的情境中,能将生物知识学习得更加牢靠,认识得更加透彻,掌握得更加灵活,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素养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4扩展实验教学,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生物实验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在实验环节除了要动手之外,还要动脑。一般的实验都是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或者是课本中的具体案例进行实验的探究、分析和总结。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基于已经做过的实验进行拓展,加强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的水平。例如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这一内容时,整个实验是以真空渗入法排除叶内细胞间隙的空气,将其充满水分,探究光合作用。当植物吸收到二氧化碳之后,会逐步放出氧气。因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小,会逐步积累,叶片开始上浮,根据上浮的时间判断光合作用的强弱。整个实验会运用到打孔器、大小相等的圆叶片、注射器、烧杯等等。按照书本所规定的方式做出实验之后,教师可以引发学生思考该实验存在的不足部分,可以简化的地方。让学生了解课本并未不可置疑的,逐步对实验进行扩展,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结语
        客观地说,想要快速提高高中生的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在教学中尝试。教师要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信在经过师生的不懈努力之后,一定能探索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从而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景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研究[J].成长之路,2020,(9):122-123.
        [2]曾槐.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落实路径[J].华夏教师,2019,(17):60-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