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碰
福建省惠安县螺城中新纪华幼儿园 福建 泉州 362100
摘要:好的原创活动可以从中挖掘理念上的精华,而好课程是要园内推广使用的,从中获得具有本园特色的教学成效。从生成活动到可以共享的园本课程。原创活动就像是设计者自我量身定制的样品,在具有创新性的同时,也存在可行性、科学性等方面的不足,因而,要经过多方面的考量论证,反复加工修改,检验与完善。在筛选活动将其融入园本课程之初,就要具有包容、实验和整改意识,将其中的理念与本园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和融合。需要减少素材独特性和自我元素,经过从形成、发展到相对成熟的过程。使之更具可行性、可持续性、接地气方便使用,让更多的幼儿、教师受用,真正成为有带动和推广意义的园本课程,创造更多的教学使用价值。
关键词:原创活动;园本课程
本文中的原创活动指:在工作中生成或设计的,有经过一定的思考评析,在课改历程中具有某种典型意义的教学活动。是在本园教师、本园环境、本园幼儿在日常交融过程中生成出来的活动,在纳入园本课程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个被确定为园本课程发展対象的活动必定在某些方面有独特的引人关注和认可的地方,如执教教师特别聪明灵活、有专门的环境创设,幼儿有特别的生活经历等等,这些独特之处如果作为一种教学艺术来展示,自然让人欣赏认可,但若是活动太独特了,就经常只能停留在供人研究、分析的层面上,这也是许多专家喜欢研究的活动,而一线教师对活动敬而远之的原因。好的原创活动可以从中挖掘理念上的精华,而好课程是要园内推广使用的,从中获得具有本园特色的教学成效。从生成活动到可以共享的园本课程,笔者进行了以下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优秀的原创活动往往昙花一现,只有走入课程,成为课程链接中的一环,才能避免被遗忘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非此班幼儿很难,活动导入“不适合”。
创作教师在介绍时,经常会强调活动的来源是某个幼儿在某次活动中的独特发现,从而生成了本活动,这种活动导入的偶发性,来源于特殊的活动契机和幼儿个别表现的活动,容易让人感觉自己班的幼儿不太可能也会遇到这种情况、产生这种想法。
2.非此配备不成,要求太过“高、大、上”。
许多通过评比活动脱颖而出的活动,为了让活动更有新意,教师挖空心思准备了各种平时少见的活动材料,园里也不惜花重金去购买一些稀有、昂贵的教玩具,专门的活动室等,使得配备过于高大上,平时难于准备也无法替代,自然让老师产生畏难心理;有的活动需要一次性耗费很多材料:如需要大量电池、将大量食材当玩具材料,不仅制造垃圾还浪费资源;还有的活动使用有安全隐患的素材:如加热器、搅拌器、易碎物品、尖利刀具等,少有教师敢于挑战这样的活动。
3.非此师资不行,组织活动时“太麻烦人”。
有些设计的教师有特别的才艺技能、特殊经历、专门的培训,或者一个活动需要多名教师同时帮忙、需要专门的助教配合,还有的活动过于依赖家长指导。如开展XX主题播报活动,幼儿在播报之前需要家长长时间的指导,而园里只是提供一次几分钟播报的机会,而且大部分家长指导的能力和效果并不尽人意。
4.非完美的资料,参考时“不好用”。
有推广价值的原创活动由于其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创作教师在专业的文字撰写能力、全面考量能力等方面的局限,必然在难度适合、系统衔接、科学性等方面存在一些缺点或暇疵,其他教师在执行活动时,要挖空心思弥补不足、解决问题,到最后还可能迷迷懵懵达不到预期的成效,活动方案自然就不被认可。
二、调整策略
当前各种幼教理念风云汇聚,来自各方的课程理念有的严谨、有的开放、有的追求自然和谐,有的注重以人为本,有些理念之间存在相互质疑、甚至对立的情况是存在的,其实没有哪一种理念和方法能完全适合所有的人。原创活动就像是设计者自我量身定制的样品,在具有创新性的同时,也存在可行性、科学性等方面的不足,因而,要经过多方面的考量论证,反复加工修改,检验与完善。我们在希望看到园本课程百花齐放的同时,也要立足本园实际,清醒地看到什么样的土壤、种子和气候才能开什么样的花,就算是从本土生长出来的花儿,也要不断改良才能更长久地生存。因此,在筛选活动将其融入园本课程之初,就要具有包容、实验、和整改意识,将其中的理念与本园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和融合。需要减少素材独特性和自我元素,经过从形成、发展到相对成熟的过程。使之更具可行性、可持续性、接地气方便使用,让更多的幼儿、教师受用,真正成为有带动和推广意义的园本课程,创造更多的教学使用价值。
开通入门关,解决“不适合”。
(一)设专门渠道解决导入时的“不适合”
1.营造条件激发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将不确定的导入因素改为可确定因素。
要让教师产生参与的积极性,就要从揭示活动的本质意义和深层价值开始,并在实施过程中提升师幼主动性和领悟力。首先,让原创教师详细介绍整个从生成到结束过程中经历的亮点,让使与每位教师都能产生积极的互动,让所有人觉得开展这个活动是有趣的、有意义的、愿意参加的。从被动的感受欣赏到愿意尝试,再到能主动参与优化课程。同时,要营造常态、积极的研究导向。将话题作为日常教研的常态话题,引导和暗示思考的方向,让教师在讨论与交流中不知不觉地被带入课程的研究。
2.设计将幼儿导入课程的方法。
将活动的导入作为课程内容之一。万事开头难,原创活动的生成原因经常具有极强的偶然性,这个成为推广课程面临的第一个难。“没遇上相同的契机,怎么办?”鉴于许多发生和发展的偶然性,可将导入活动作为课程设计的一部分,将偶然的起因转化为能激发幼儿参与欲望的、有设计感的导入环节。以游戏形式导引幼儿进入活动的“万能钥匙”。游戏特点是亦真亦假,是激发非原生活兴趣的有效方法。将引入过程设计成游戏、在游戏中设计情境或情节,直接将幼儿带入活动,弥补非原生活动的不足。平时游戏中捕捉到的契机、有意识地创造游戏情境、设计专门的逐步晋级的游戏环节等等,对于幼儿来说就是最适合、最自然的铺垫和激发。
当然,常态性活动更是顺水推舟导入课程的办法,如节日活动,平时活动中出现的、可关联的契机等。
(二)从方便的角度解决物质配备的太“高、大、上”。
科学管理,传承改进、追求经典、保持维护活动资源的持久存在,使之成为园本课程的有机土壤。
1.开发研制配套教玩具。要有相对完整的配备,原创活动才可能成为日常教材的一部分,否则,活动设计再好,很难被接受和使用。因此,要组织集体的力量给园本课程这个“亲生教材”加小灶,而教师在准备这些教玩具时,不仅对教材能有更具体的了解,还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能力水平进行优化和改造。
2.选择方便长期使用的材料。当原创活动中使用了过于稀缺的材料时,要调整思路,对材料进行改用,少使用一次性,稀缺耗材料。最好从本园日常配备中选用便于采集、可反复使用、可互相替代、低结构可塑性强,便于收拾的材料。
还可同时推荐几种可选方案和相应配备,如设计孵蛋的小黑屋,可以有使用大纸箱、小桌子、遮光布帘等几种选择。
3.保留和完善活动形成和发展的环境设施。
一棵大树、一座石雕,一湾水池、一面涂鸦等等,都会因为有一拨又一拨的幼儿在这儿嬉戏、写生、观察而留下痕迹和故事,也是一代又一代幼儿、家长不断的回忆和牵挂,因为那儿他们和小伙伴曾经的快乐。这就是形成园本文化的点点滴滴,也是基于这些环境而设计的原创活动发展成为园本课程的保障之一。这些景物前面的经历必定为后续的课程提供启发和支持是教师设计活动灵感的来源,以这些有故事的现成的环境来设计活动,无需过多的环创工作 ,就能延伸出丰富多彩的、有本园特征的写生、讲述、探索、爬树、种植等活动。留住这些环境,能使园本活动更能承前启后、深入扎实地开展。
4.建立专门的课件档案室,园本课程教具专柜。
(三)用减法解决执教过程的“太麻烦”。
1.减少所需指导人员的数量
日常活动时,一般能到位的指导力量就是执教教师、保育员再加上偶尔请来客串的家长、实习老师等,有些原创活动从准备到执教要动用很多人来帮忙,这显然增加了它作为日常课程的难度。因而,指导力量要合理规划。
分散指导密度,使活动在常态指导下能有序开展。如将活动目标分化为几个日常可行的小活动,
缩减操作材料。如无法准备人手一套的材料可改为每组一套,加强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适当利用家长资源。应该具有教师的本职意识,动用家长参与指导和家庭作业宜少不宜多,重要的是为家长提供家教的方向,而不是硬性的作业,不把教师该做的事或不能完成的事都交给家长 ,宁可弱化形式上的成果展示而切实保证教学的成效。
2.减轻教师引导时技能上力不从心的压力。
充分利用和共享师资源,有些需要技能专长的活动,如南音《直入花园》活动,可请有专长的教师录制演示课件,即使缺少这方面专长的教师,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使用。设计开放、多样的指导形式。鼓励教师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自我发挥。在活动课程中既保持共性又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例如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参观小学是统一活动,讲述活动也是大致统一,在讲述时的引导方向就要鼓励教师和幼儿充分的创造机会。让教师在自己善长的领域充分发挥,势必能更好地引导幼儿的兴趣指向和能力发展,有的老师善长音乐,就可以将这次讲述活动设计成各具待色的说唱讲述;有的善长美术,可侧重于看图讲述;有的善长设计游戏,可侧重于语言游戏等等,既完成了课程计划,又可随性展开,扬长避短,各取其乐,扬长避短发挥师资特长。
3.减少书案工作的负担。
一个原创活动要进入课程活动,往往要反复经历想、说、做、写几个环节,对于多数一线老师来说,写是最难的。如果为了建设课程,就以任务的形式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形成书案,如一有新的想法或做法,就要求教师要写出新的教案、书面反思、整改方案等等,不仅给教学趣味大打折扣,还会给教师增加压力和负担,产生退却心理:“既然这么麻烦,不如按部就班省事。”
一个活动好不好,“做”才是最重要的环节,好的原创方案应该允许教师在执教时有个性的创造发挥。教师工作时出现的好点子、好做法往往有“灵激一现”美妙感受,在这样的“行为艺术”过程中,教师本身既在创造也在享受。因此,在推行活动时,要尽量减少教师的负担,更关注活动的执行过程,鼓励他们大胆、充满激情地发挥,让原创活动通过不同教师的执教更加好玩,幼儿更加爱玩、会玩,一起享受活动带来的成功体验和乐趣,不为了课程而做活动。因而,在评价园本课程质量时,是否能让教师愿意想、愿意说、愿意做、做得好,才是最重要的标尺。用轻松和鼓励的态度呵护教学智慧的成长,各尽所能、灵动发挥。只要维护了教师参与活动的热情,以过程为重不急于求成,形成课程资料是水到渠成的事。
(四)用生态模式解决资料“不好用”
生态模式课程资料的特点是有科学的结构、有循环模式、有延伸空间,它能增强活动与课程的生命力,可通过“零”与“整”有机结合,对活动资料进行优化从而解决活动资料“不好用”的不足。
1.支持零存活用的参考方式。
留出活动执行时的灵活空间,拓展课程的生命力。支持资料在参考和使用过程中的多样与拓展。也要鼓励教师阶段性的总结,并将这项工作与常规性的书案工作联系起来,如在班级工作计划或总结中将这些想法和做法纳入这一资料,轻松记录。
“金点子”要点式记录,点滴记录活动。对将活动中的灵感,如有趣的生成活动、有效的策略等,以小题目、关键词、游戏名称等做一些简约的、点到为止的记录,以备以后整理资料时有丰富的素材,给后续使用的教师一些活动的参考启发。如《小鸡出生记》主题活动,可以提供诸如老鹰捉小鸡游戏、准备鸡食、怎样保护小鸡、画小鸡等简单的启发性小点子,就能让教师心有底,轻松发挥。根据提供的点子自己发挥,不必形成完整严谨的活动方案,特点是好记录也好运用,方便记录不造成压力,使用时提供启发,无限发挥,轻松享用者,
2.形成零归与整的整合课程。
创建原创活动在园本课程中关联与结构。发展链的顺序:为单个活动寻找关联,纳入并形成园本主题活动网络。也为活动找到组织,不孤独也不被遗忘。主题活动,单列活动,资料的形成定活两便,不断优化。增加必然性连接,总结疏理出系统性,与时俱进的增減与优化主题化、网络化、将偶发活动整合为可反复、可持续的活动,
统一备课,有利集思广意,班本研究有利留出个性发挥空间,鼓励与时俱进的生成和延伸,形成有机良性的循环。使园本课程在使用过程中有借鉴的根基,也有成长的空间。共性活动置前,将活动与成熟的课程有机融合,汲取高品质课程的适合成分,提升园本课程的专业高度,
3.建立课程循环的优化机制。
让教师方便查询,直接使用。最后请有能力的教师选择最有使用价值的案例整理成完整的课程参考资料,建立分享机制,将有价值、有利于活动延伸的想法即时分享,讨论和创作新的方案,这样,又从个别的新中形城可共享的课程活动。
(1)一定的模式化,活动组织策略的共研。
形成园本课程的资料管理机制:经过一定的审核、推敲、优化程序。
(2)形成有系统管理的、正规的档案资料。
完善规范课程的文本资料。使用规范文字,文字简洁大气,让它成为有参考价值的工具性资料,少用和不用活动介绍中常岀现的我、我们班以及个别幼儿的成分。提供实用性、启发性强的图片资料,导索信息。包括具体的活动方案、环创建议,配备的教玩具等。
(3)将课程纳入常态预案,在实践中磨砺。
参考文献:
[1]冯晓霞主编.幼儿园课程[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史明洁.学前教育评审框架及启示[J]. 幼儿教育,2012(27)
[3]杨锐.幼儿园课程设置原则的内容及特点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02).
[4]朱家雄.俗话幼儿园课程(二)[J]. 幼儿教育,2011(34).
[5]李生兰.学前教育课程的特点及思考[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