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 ——2021年新高考八省联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4期   作者:廖晨兰
[导读] 2021年新高考八省联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整体印象
        廖晨兰
        湖南省株洲市南方中学   
一、2021年新高考八省联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整体印象
        稳中有变,继承中有创新,既在情理之中,又有点意料之外。
        
二、情理之中的继承与沿袭
        这次的试卷基本保留了2020年山东卷新高考的试题结构和分值分配,考查的内容也相对稳定,文字量和2020年山东卷也相当。继承与沿袭了语文高考的几大特色:
        生活性与时代性——选材贴近生活,与时代同频共振。
        情境性与原则性——注重情境考察,突出语文核心素养。
        政治性与思辨性——立德树人,文以载道
        结合本次适应性测试试卷,具体分析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Ⅰ(5小题,19分)
        将全国卷1卷里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合二为一,这一点沿袭了2020年山东卷。由两则材料组成,也就是我们说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则摘编自江晓原《科技创新应树立底线思维——以人工智能发展为例》,另一则摘编自韩少功《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两篇文章都围绕“人工智能”展开,风格各异,互为补充,话题与内容非常贴近生活,适合青少年的阅读口味,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试卷选材的生活性和时代性。
        试题分为三道客观题,两道主观题。1、2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3题考查论点与论据的推断,4题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论证手法,都属常规知识点考查。第5题,稍有变化,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观点态度,比较两则材料的不同点,由2020年山东新高考考查“梳理行文脉络”的“静态思维”向“比较观点异同”的“动态思维”发展,开放性题,对考生思维能力有明确要求,考生可以答“同意”,也可以答“不同意”,言之成理即可,很好地凸显了语文考查的思辨性和语文核心素养。
(二)古代诗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5小题,20分)
        体例依旧是史传文,出自《汉书》,考查形式与2020年山东卷保持一致,三道客观题——断句、文化常识、概括分析,两道主观题——翻译句子、归纳内容要点。14题的简答题,与全国卷1卷相比是新题型,但沿袭了2020年山东卷的出题形式,一轮复习我们重点复习过,所以,可以说是情理之中的。
2、古代诗歌阅读(2小题,9分)
        选文出自唐代诗人张说,是一首即事抒情诗。考查形式一道客观题一道主观题,客观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意象解读和情感把握。主观题考查思想感情。题目和考察点都较常规,比较容易。
(三)作文(60分)
        作文题依旧考察任务驱动作文,属于宏大主题,考察方式保持稳定。
        2020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写作部分将“抗美援朝”作为话题,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征文,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政治性。
        这篇文章要写得好,一方面要熟悉抗美援朝这段历史 ,另一方面要对当前中美对抗的基本事实有一个清晰认知,并在行文中表达清楚自己正确的政治立场与观点,对考生的思辨性要求比较高。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文以载道,这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人的德性包含三个维度:私德、公德和大德。这些年,语文教育一直关注于私德、公德,但在涉及政治的大德上,相对较少。如果把2000年至十八大以前的高考作文题做一个分析,会发现“私德”的话题拥有绝对优势,而涉及政治倾向性的文题几乎没有。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这是对教育方向性的一个定位。任何一个执政党不会放任教育对政治的漠视。可以预判,今后高考作文命题,大概率上会在“政治正确”上做足文章。

三、意料之外的变化与创新
        既然是“新高考”,没有一点改变,没有一点创新,没有一点出其不意,就不能称之为“新”了。接下来说说这次试卷的变化与创新之处。


(一)两套试卷:
        八省联考语文有两套试卷,主要差异在现代文阅读Ⅱ与名篇名句默写,其它试题相同。
(二)现代文阅读Ⅱ首现群文阅读(4小题,16分)
        两套试卷现代文阅读Ⅱ均为小说阅读,小说风格截然不同。A套试卷现代文阅读为金克木的《国文教员》,B套试卷现代文阅读为日本川端康成的《秋雨》,都着重考查考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先看金克木《国文教员》。由叙述类和评价类两则文本组成,第二则是对第一则的点评,某种程度上属于群文阅读。群文阅读第一次出现于高考现代文阅读考察,这是一个变化点,也是一个信号。目前新高一的新教材,强调的就是群文阅读。感觉出题专家在试探,6月正式高考是采取常规的单篇阅读形式,还是以群文阅读的形式呈现。个人更倾向于认为群文阅读出现的可能性更大。
        《国文教员》文章易看懂,难在做题,尤其是把题目做好。试题分为两道客观题,两道主观题。第6题考查艺术特色的鉴赏;第7题考查内容理解,但是有创新。选项从文本出现的作品设题,要求考生结合文本语境赏析作品,有题中解题的意思,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积淀有较高要求。主观题第8题考查文体特征,要求学生理解文本,读懂题干限制信息。这道题与2019年全国卷Ⅰ《理水(节选)》考查“故事新编”有相似性。主观题第9题要求提炼小评论要点,涉及到文艺写作知识,设问角度很独特,很新颖,本质上还是考文本内容理解与信息筛选整合。
        再看川端康成《秋雨》。川端康成的小说最大的特点是“物哀”“幽玄”,善于营造具有日本传统色彩的场景,情感唯美悲凉。试题有两道客观题,两道主观题。第6题考查文章艺术特色的鉴赏和分析,第7题考查重要段落的作用分析,第8题考查细节在情节安排中的作用,第9题分两问,分别考查思想感情和表达思想感情所用的表达技巧。总的来说,考点都比较常规但学生很难读懂文本。
        之所以难,关键在于文中关于“火团”和“秋雨”的描写部分,尤其是“火团”部分,因属于“幻影”,所以写得扑朔迷离,不太符合常规的表述方式。考生不妨先剔除写景段落,找出所有叙事的段落,弄清楚小说主要写了什么事情(主要内容),作者为何而写(主旨),再根据情景关系,写景往往是为了抒情,景服务于情,就不难理解关于“火团”和“秋雨”的描写部分,整篇文章也就读懂了。
        所以关键点还是阅读思维的培养,以及对专业术语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增添新的考察形式(1小题,6分)
        名篇名句默写与以往相比,增添了新的考察形式。在情境理解默写的基础上,借助意象理解情感,暗示学生补写诗句,不明确提示作家篇目,答案不唯一,形式更灵活。
        A套试卷名篇名句默写为《望岳》《天净沙?秋思》和“沧海”一个意象提示情感的默写。
        B套试卷名篇名句默写是《短歌行》《客至》和“捣衣”“砧声”两个意象提示情感的默写。
(四)语言文字运用突破多年来的考察模式(20分)
        本次联考试题分两部分两个语段考察,突破多年来的出题模式,虽然都是传统题型,但突出强化了情境性考察。
        语言文字运用Ⅰ:语段很好的扣住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围棋,既有文化精髓的熏陶也有文字运用能力的考察,让人眼前一亮。在同一语境中,考察两道客观题(衔接、修辞)和一道主观题(病句修改),都属于传统题型。
        语言文字运用Ⅱ:语段紧扣孩子身高,非常具有生活气息。在同一语境中,考查补写句子、概括内容要点(结合句式变换考点),均为主观题,都属于传统题型。
        不过第18题(衔接)和第21题(补写句子),存在考查知识点重复的问题。

四、备考建议
        1、深植大语文观,关注现实生活,关注时事。
        2、夯实基础,该记记,该背背,该积累就积累,该刷题刷题。
        3、增加阅读量,拓宽阅读面,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精准度。
        4、培养语境意识,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
        5、在写作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