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境和类比中引导学生探究——《怎样加快溶解》的教学片断与评析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4期   作者:郭新雯
[导读] 义务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科教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教版)
        郭新雯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三小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92
        教学内容:义务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科教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教版)
        摘要:让学生初步感知如何进行对比实验。学生通过质疑、答疑、交流、集思广益,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改,使学生明白,方案是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完善的。
        关键词:对比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片段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师:同学们喜欢吃糖吗?
        生:喜欢!(小孩子们对吃总是很感兴趣。)
        师:咱们今天来做一个吃糖的游戏好吗?
        生:好。
        师:游戏规则是同时吃糖,糖块儿充分的溶解,最快溶解,吃完者为胜。
        (学生开始游戏。有些学生开始只是允吸塘,看到别人有更快的方法就模仿。)
        学生汇报游戏情况。
        学生1:我吃的最快,我的方法是使糖在嘴里不停的来回搅动。
        学生2:我先咬碎,然后让他们在嘴里这样动来动去。(该生模仿刚才的样子,撅起小嘴又做了一遍,全班同学笑了起来。)
………
        师:现在,谁能说说使糖快速溶解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3:搅拌可以。
        学生4:弄碎可以加快溶解
        生5:嘴巴是热的,我想热水也可以加快溶解
        生6:那加冰水是不是可以加快溶解。
        师:你为什么这样想呢?
        生6:热水比水热可以加快溶解,那么冰水比水冷是不是也可以加快溶解呢。
        师:我明白了,你是反向想的,课后我们可以做一做你说的这种实验。
        师:。今天我们就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加快溶解的几种方法。
        (出示课题《怎样加快溶解》)
        【评: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一开始就设计了儿童感兴趣的“吃糖”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几种加快溶解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科学学习体验,同时促进学生主动构建有关的科学知识】
        【片段二】巧妙引导研究对比实验。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说出了加快溶解的一些方法,比如现在我们要知道搅拌是否能加快溶解,该怎么办呢?
        生:实验。
        老师:怎么做实验你们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打个比方,想知道第一小组谁跑得最快?该怎么办呢?
        生7:让他们比赛
        师:。就是让他们比一比,进行对比(实验)(板书),那么要有怎样的比赛规则呢?怎样才能做到比赛的公平?
        生8:画一条起跑线,一起跑。
        师:就是说,起点和起跑的时间相同,还有呢?
        生5:。跑的距离一样长,看最后谁先到终点。


        生3:都穿相同的鞋
        ……    ……
        师:。这些都是相同条件(板书),这个比赛中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呢?
        生9:参加比赛的同学不一样
        师:。这是一个不同的条件(板书)
        师:现在我们研究搅拌是否加快溶解。也应该制定一个比赛的规则,找出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生2:。两杯水要一样多。
        师:那就是水量相同。
        生4:两个杯子也要相同
        生7:。我认为杯子相不相同,没关系,只要水量相同就可以了。
        生4:。我认为杯子要相同,这样水量才好控制得一样多。
        生5:同意(越辩思路越清晰。)
        生8:盐要放同样多,还要同时放入。
        师:。相同条件还有吗?(生摇头),那不同条件是什么?
        生9:一个搅拌,另一个不搅拌
        师:比赛规则制定好了想想研究这个问题需要哪些器材呢?
        生10:两个相同的杯子,玻璃棒,食盐,水
        师:大家再看看我们的研究计划,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生11:我认为还有点儿问题,盐量相同,用什么量?
        生12:可以用勺。
        生13:用勺不行,有的勺大,有的勺小。
        生6:用天平称。
        生14:我建议把盐制成冲剂,两包冲剂的分量是相同的。
        师:。同学们想的都很周到,我给同学们准备了好几种溶解的物质。实验时你可以挑选
        师: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怎样保证水量相同?
        生15:烧杯上有刻度。都量到50(毫升)就行了
        师:如果杯子上没有刻度怎么办?
        生16:可以用尺子量呀
        师:怎么量?我这里有两个杯子,请你给大家来演示一下,好吗。
        (老师从演示桌里取出两个透明的塑料杯,学生上台演示。学生用尺子的一端抵住杯底看好刻度,五厘米处用钢笔在杯壁上画一条线。全班同学自发鼓掌。)
        师:你真能干,会使用身边的工具,这个实验还有没有需要改善的地方?
        学生。没有了。
        (同学们做对比实验)
        ……     ……
        【评:选择学生熟悉的例子。让学生初步感知如何进行对比实验。学生通过质疑、答疑、交流、集思广益,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改,使学生明白,方案是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完善的。
        整个实实验方案的设计的过程,以及材料的选用和动手操作实验,都是学生通过自主讨论完成的,教师只做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尤其是实验方案的设计,不断的在讨论中修改完善,可以保证学生“动脑做”实验。增强了学生参与的有效性。另外,加快溶解实验的方法很多,用研究一种方法为例,挖掘“对比实验”的一般性抓住了事物的共性,使学生掌握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参考文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