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1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4期   作者:谢任贤
[导读] 在我国教育的总体部署中,数学是贯穿学生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几乎全部学习生涯的主要学科之一
        谢任贤
        肇庆市鼎湖区永安镇初级中学
        摘要:在我国教育的总体部署中,数学是贯穿学生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几乎全部学习生涯的主要学科之一,因其是一门极具形式逻辑的学科,对于尚未形成完善的认知能力的初中生而言会在数学学习中会遇到诸多困难。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则为初中数学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难度。基于此,本文将系统阐述应如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中。
        关键词:新一代信息技术;初中数学;应用
        引言
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跃升式发展为社会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也为教育领域的教学手段革新提供了技术支撑。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教育界也出现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信息资源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现象,初中数学课堂也不例外,将信息技术纳入教学实践中成为初中数学教师们的青睐,并因此而有效提升了教学品质和效率。为降低数学这一学科本身的难度,初中数学教师也在不断探寻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中的巧妙结合路径,以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整体素养。
        ?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轻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
课堂氛围对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想法表达欲望及学习的自主性至关重要,在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的课堂普遍而言相对压抑,学生在其中感受不到乐趣,长此以往便会失去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为此,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打造相对轻快的课堂氛围,尤其是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而言,生动轻快的课堂更能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 具体实践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图片,并适当设计相对开放与富有乐趣的问题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比如在学习“直线、射线、线段”一节内容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张图片,此张图片上是这三种不同的图形,并抛出如下问题:“同学们都知道这三种图形的名称、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等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活跃课堂氛围,而且会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而极大激发其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积极为学生搭建直观的知识生活化情境,有效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
生活化教学能够使学生在相对熟悉的场景中理解知识内容,教师如果能够积极利用这一方式而在课堂中创建生活知识情境,便能够有效降低数学知识对初中生而言的抽象性和难度,使其在深刻感受知识建立的过程之后便不再惧怕数学,从而为其将来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为此,教师需要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广泛关联知识内容与生活现象,以便于将生活事物灵活运用于课堂中,在设计相关场景时需要把所有同学融入进来,使全部学生都能够身临其境体会数学知识的魅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与网络信息资源,为学生打造生动多维的课堂场景,利用其好奇心讲授数学知识内容,例如在学习《点、线、面、体》一节内容时,教师为了使学生全面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师可以首先利用网络视频资源向学生直观展示从“点”到“线”、“面”最后到“体”的变化过程,之后还可以利用提前准备的相关生活物品如铁丝、白纸和魔方等,向学生展示这几种形态的不同表现,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是各组同学就每一种形态举出至少两个生活中的物品。通过诸如此类的方式,既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直观灵活性,又能够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乐趣及价值,以此深化其对知识内容的认知。
        ?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线上学习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习惯
无论学习何种学科,进行课程知识预习才能够在课堂中紧随教师讲课节奏且真正理解知识内容。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教师也注重学生的课前预习任务,但因教学手段的局限性,只能使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内容,这样不仅导致学生遇到困难无法解决而打击其学习积极性,而且因教师无法准确知晓学生的预习状况,加之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尚未形成高度的自制力而致使预习任务流于形式。如今,数学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充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即搭建课程知识预习的线上平台,在线上平台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并在线上平台设置预习的时长、内容与相应的问题,只有学生登录此平台且进行了规定的最短时长的内容预习,且正确回答了相关问题才达到了完成标准。除此之外,与课程预习一样,知识回顾是学生消化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步骤,也是数学学习中化解难度的主要途径。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录制微课程,即将课堂授课内容以视频形式呈现,并将其上传至师生共享的网络平台,学生能够在微课程的辅助下完成课后作业,且生动直观的视频形式也极大激发学生自主复习的积极性。
        ?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活性,打造线上数学合作学习平台
小组讨论等合作学习模式作为当前主流的学习方式,其能够使学生在与同学的沟通交流中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并夯实知识基础,促使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而传统的小组讨论一般都发生在课堂中,有效的课堂时间往往使学生充分表达自身想法,为切实发挥小组讨论的积极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线上讨论活动。教师可以在课堂结束后要求学生就某一概念或问题进行小组线上讨论,为确保每一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其中及讨论的最终效果,教师可以要求每一组的小组长将小组讨论的过程、结论形成文字提交,而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要将本次讨论的感受与收获形成文字提交给老师。通过此种线上讨论平台,不仅能够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并将同学们组织在一起进行思考探究,而且能够促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澄清自身在课堂中的疑问,且深化对知识内容的感受与理解,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切实提升其数学整体素养。
        五、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助力了我国教育改革前进的步伐,它为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与灵活的教学思路,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理解知识搭建了广阔的网络平台,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科专业素养,因此,包括初中数学在内的各学科教师应积极探寻与优化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学实践的融合方式,以切实保障我国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欧文杰. 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初中数学课堂的影响[J]. 中学数学研究(下半月), 2019, 000(011):P.F0002-F0002.
[2]王金燕.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技巧[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11):29-30.
[3]蔡霞.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应用中的思考[J]. 读天下(综合), 2020, 000(008):P.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