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教育中的终身体育教育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4/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4期   作者:白洪煜
[导读] 大学的体育课是十分重要的课程,对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极为关键
        白洪煜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辽宁省 沈阳市 110000
        摘要:大学的体育课是十分重要的课程,对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极为关键。特别是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开展终身体育教学,对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增强国民体育素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当前状况分析,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还留存各类问题,老师对终身体育的理念不够认识,使得终身体育教学理念的作用得不到发挥。所以,需要教师改变教学理念,积极探求在体育课中加入终身体育理念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终身体育;教育理念
        前言: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为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必须加强在体育教学上的关注程度。把终身体育教育观念加入到体育课程中,帮助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素质获得提升,让他们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这对其全方位发展以及他们的一生都极为重要。需要学校采用一定的方法去贯彻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如利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激起大学生热爱体育运动,激起学生的体育锻炼调动学生的体育参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有积极意义。
        一、终身体育教育概述
        1.终身体育是在平常体育教学中,看重学生独立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让他们有独立开展体育比赛和运动的能力和习惯,从而让大学生在上完体育课后,在业余时间也保持良好的体育锻炼,同时有一定组织能力,让体育意识贯穿在其中。
        由于,终身体育教育的思想很好表现了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方针,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体育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大学的体育教学,在其中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和习惯是完善高素质人才培育的主要内容,对实现战略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大学终身体育教学情况
        1.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成就
        在如今的大学体育教学中,为贯彻素质教学目的,课程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从而达成全体学生的满意,促成学生个性的发展,比如加设了人们喜爱的羽毛球、篮球等,还加设了健美操、武术等新的项目。对于班级的设置也使用了新的方式,建成了体育运动兴趣小组,把有同样兴趣的同学组织起来成立一个活动小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效率,获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另外还组成了体育爱好社团,出现了各种体育社团,去拳击社、滑板社、街舞社等,这些体育社团的出现,可以让大学生利用大量课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
        2.大学体育对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积极影响
        大学体育教学在一年级作为公共课,其内容设置主要看重身体的全方位锻炼。二年级就变为公共选项课,关注到个人爱好方面,选择前,老师会给学生讲解选项课的目的和技巧,以终身体育的巧妙结合。如此不但让他们的身体获得发展,而且让他们在选择项目爱好上规避了盲目性。培育他们终身体育意识向着健康方向发展,给工作后的身体锻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学体育教学是每个大学生一生所接受系统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大学体育教学主要给每个大学生从事终身锻炼所要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让他们从内心了解大学体育教育不是一生体育锻炼的终结,而是给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的重要阶段,为终身体育知识积累技能和习惯,让他们对大学体育和终身体育有更深的认知,在今后工作中成为终身体育的一员。目前在毕业生发分配过程中,很多好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很高,包括专业成绩,精神面貌、人品、为人等品质。经过调查发现,只要在大学期间体育成绩优秀,体育优秀的同学,都养成了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在进入社会都有很好的体育锻炼能力,这说明终身体育的态度和项目跟大学体育教育有紧密关联。
3.加深对终身体育教育的认识
        大学体育教育时坚持终身体育教育,首先应该让体育老师与学生对该理念有更深的认识。大学体育课堂相对只有,学生不用为考试而选择自己不喜欢的项目。正是这样,多数学生在接受大学体育教育的时候,并没有太高的参与热情,很多学生会找到这样那样的借口,不去参加活动,老师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严加管教。长期下来,对学生的整体的素质有极大危害,而想要改良大学生体育教育现状,应该让老师与学生都深刻认识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唯有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学生将来进入社会才能获得更高的发展。而终身体育教育正是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目的。所以,在大学体育教育中深化师生对终身体育教育的认识,应该从大学体育教育的目标和教学计划方面重新规划,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育综合素质,加强对终身体育教育的研究,科学管理大学体育教学[1]。
        三、大学生终身体育教学存有的问题
        虽然在大学生体育教学中使用了终身体育教学也获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存有很多问题。
        1.体育教育体系不完善
        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体系有所欠缺,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体育教育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中,否定了美国自然主义的体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接受并学习了前苏联体育教育理论,而但是的体育教育主要将学校体育的阶级性、工具性进行了突出,在教材内容上多以竞技类运动为主,看重运动技能教学。在实践中轻视了对学生个体需求和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实践中,也并没有将体育教学和学生真实生活相结合,这样他们不能将体育融入到生活中,对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不利,让体育锻炼观念十分淡薄。
        2.终身体育意识需要加强
        从老师方面看,多数体育老师只开展了体育技巧教学,缺少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从学生角度分析,学生对体育课不太重视。
        3.体育设施欠缺
        很多学校由于资金原因,在体育设施和配备上十分落后,不能满足师生的体育教学需要,多数体育项目不能有效进行,让终身体育思想只是纸上谈兵。
        4.考核制度不完善
        受到传统体育观念影响,体育课的考核只是走过场,对于体育技巧和专业知识考核力度很差,考核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体育处整改教育要求外,并且该加强对体育锻炼的轻视度,让终身体育理念很难有更好的发展。
        5.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较单一
        根据目前情况,因为学校对终身体育教育理念认识度不深刻,体育教育观念较为落后,同游又受到传统体育教育模式的干扰,在体育教学中依旧将加强学生体质当做唯一的目的,却轻视了对体育锻炼方法和理念的传授,也没有开展有针对培育学生锻炼习惯,若是学生离开校园体育锻炼多会终止。大学体育教学长期有不良的现象,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多是老师讲解、学生听讲,在实践教学中,老师先示范具体动作,接着学生跟着做,之后给学生只有活动的时间,这种方式太过固定,没有结合时代发展和学生特点进行优化,导致学生渐渐失去了对体育的兴趣,出现了很多弊端,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体育兴趣不高,多数同学在理论课上容易走神,体育理论知识很匮乏。因为体育教学方法单一,不利于培育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也不适合体育教学新课改的标准。


        四、终身体育教学对策
        1.加大体育理论知识学习
        经过调查发现,很多高校的体育理论教学时长不足,教学总时长的8%,比国家规定的12%要低。当前高校在体育理论课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在于,老师依旧只关注技术轻视理论,对理论教材不够熟知,理论课的讲解不但没有深度而且没有广度,干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习得。从学生角度分析,很多同学对一周一次的体育课不太愿意在室外室内坐着,想要放松身心,去外面活动。对此高校的体育教学应该改变观念,注重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给学生开展终身体育锻炼做好基础。首先,老师应当提升对体育理论的认识,在已有基础上,使用各种方式收集资料,同时加入到实际教学中。老师在丰富自己知识的同时,应该关注到提升理论教学的语言和表达能力和传授技巧上。其次,体育老师应该改变学生的认知,让他们明白体育理论是所有运动的基础和补充,对所要进行的体育运动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再次,对理论知识传授过程中,应该符合学生的需求,提升学生兴趣。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卫生和保健知识”与“体育锻炼原则和科学方法”十分感兴趣[2]。老师应该在体育运动课上不只是空泛的讲授理论知识,还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讲授,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要及时给予纠正和正确引导,让他们知道这些不良习惯会带来的严重好结果。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给予细致解答,让他们能够更好了解理论知识,给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2.开设特色课程,建立多元的体育锻炼模式
        体育锻炼效果的提升,需要培育学生终身运动的意识,让他们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学校应当结合实际状况开设富有特色的课程,建立多元化的体育锻炼模式。大学体育教学每周只有一次,凭借这个去增强学生的体质是很困难的,而终身体育的理念就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行锻炼,把锻炼作为平常生活和学习的一个部分,这样才可以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所以,学校应当改良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课内锻炼和课外锻炼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把体育运动延伸到课外,促成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提升自身身体素质。比如,学生可以成立体育队和体育兴趣小组,开设一些女孩子喜欢的瑜伽课和舞蹈课,男孩子喜欢的篮球课程等,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参与其中。此外,校方可以在全校成立晨跑队或是夜跑队,鼓励学生参与其中,通过长期的锻炼可以提升体魄。此外,体育老师还应该多鼓励学生参与更多的体育项目,比如参加马拉松长跑,而为实现这一目标,学生在平常就会积极锻炼,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积极参与校内各种体育活动,这种才有助于实现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
        3.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终身体育一直强调的是学生一生的运动习惯,对处在大学时期的学生而言,要想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应该先培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不要让学生觉得体育锻炼是一种痛苦的经历或是一项任务去完成,而是从内心认同体育锻炼,且产生浓厚兴趣,这才是调动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关键点。从行为科学角度分析,运动兴趣是人主动参与到运动中的内在动力,是可以让人们持续进行一项锻炼的一种强烈愿望。人们进行所有行动都需要一定诱导因素,同时几乎全部行为都是有其目的的,因此只有激发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才可以让学生获得主动的行为倾向,进而产生想要参与锻炼而不是被迫参与。大学生的运动兴趣其实很广泛,他们如果对一个项目感兴趣,会自己参与到项目中,主动尝试锻炼。所以,老师应该采用一定方法去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才可以让体育课堂更为鲜活。比如,在耐力跑中,因为耐力跑对他们的毅力和耐力有很高要求,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多会觉得乏味和疲倦,如果继续进行该运动对学生的毅力培养是不利的,老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重新组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例如使用比赛或是游戏的形式让同学们参加耐力跑,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比赛上,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运动才能,而且还能够培养主动锻炼、自觉锻炼,把体育锻炼变成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才能更好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3]。
        4.健全教学内容和方法,建立终身教学评价体系
        终身体育教学理念的贯彻,需要老师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和学生真实生活间的关联,摒弃以往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局限,选用实用性强以及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借此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创建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在基础的体育项目外,加上一些体育损伤救治知识、卫生保健以及国际赛事的比赛规则等,让他们真正了解体育锻炼。并且使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4]。校方建立一个可以全面衡量学生终身锻炼状况的评价系统,看重对学生终身运动习惯的评价,加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考核,经过考核促成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参与度,通过加强课外考察,督促学生在平日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5.建立校园体育文化
        大学的终身体育教育,校方和教师可以对此创立一种浓厚的体育文化环境,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体育锻炼和终身体育的意识,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适合的条件。目前很多大学生面临学业任务繁重的压力,对参加体育的意识不强,身心健康令人担心。为有效处理该问题,学校和体育教师应该明确自身职责,采用有效的对策,积极为学生营造好的校园环境和浓厚的体育文化气氛[5]。比如,可以在校园文化中加入体育文化内容,加强体育校园文化,定期宣传体育文化和精神。利用宣传报刊登相关内容,让体育教育文化最大限度发挥用处,让大学生意识到目前体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作用。
        6.加强体育技能培养,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的调整,主要体现在老师所传授的内容和选用的方法方面。体育老师应该关注到学生终身体育技能的培养,让他们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掌握几种顺手且适合他们的日常爱好,成人让他们更容易坚持体育运动。有意识培养其终身热爱体育活动的习惯,形成正确的终身体育观念,提高其自我锻炼能力。大学时期是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最好的时期,也是他们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就当,对其终身体育锻炼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关于体育运动不同年龄适合不同的运动
        四、结束语
        综上,大学体育对他们的终身体育教育有重要影响。身为大学体育老师一定应该明确身体教育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程度,创建多元化内容,加深学生对体育教育的认识,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教育的观念,从而完成体育教育变革和体育教学间的协调。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激起学生兴趣,加强体育锻炼意识,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婧. 对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 灌篮, 2019, 000(012):P.123-123.
[2]程建军.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教育研究[J]. 营销界, 2019(21):178-178.
[3]苏志亮. 浅析终身体育意识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的养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 009(011):108-108.
[4]王纯. 重塑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对学生健康发展的影响[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 010(008):106-108.
[5]田燕. 基于终身体育目标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分析[J]. 成长, 2020(1):7-7.
[6]苏伟栋.浅析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教育[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8):28-30.
[7]段坤.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教育探究[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4):150.
[8]唐芳武.基于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09):147-148.
[9]刘卓.试论大学体育教育中的终身体育教育[J].现代职业教育,2017(04):68.
[10]李国立.试论终身体育视域下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6(12):78.
[11]王海滨,杨树叶.终身体育视野下大学体育教育问题的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1(04):162-164.
        
        
        
        
作者简介:白洪煜(1984.11.14---)男,满族,辽宁开原人,教师,职称:讲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体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