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兴趣和能力

发表时间:2021/4/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4期   作者:罗丽珠
[导读] 作文批改,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罗丽珠
        广东省惠州市河南岸中心小学 516007
        【摘要】作文批改,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很多老师花费了很多精力,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但学生的写作水平收效甚微。结合这一难题,我们课题组开展以《小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策略研究》进行研究,这一过程我们开展学生互批互改,师生互批互改,学生自我批改等策略,望能给教师们带来帮助。这次本人从精当范改,指导引路、循序渐进,培养能力、老师评价,激发热情三个方面谈谈对学生自主修改作文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培养  学生  修改  作文  兴趣  能力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必走步骤。但在长期以来,不但学生认为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是无法做到,而老师也默认了这点,所以很多老师都默默地、妙笔生花地为学生改出一篇又一篇自认为学生能从中学到提高写作水平的修改方法。但事与愿违,很多同学关注的是本次作文的分数或等级,也就是说学生们的作文水平收效甚微。这就说明作文批改由教师一手包办的做法存在着弊端,有改革的必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强调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他说:“给学生批改,目的在使他们达到自己能够批改的地步,自己能够批改了,无论写什么就比较稳当了。”“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能自己修改自己作文的兴趣和能力是必要的,是实现“解放”老师困扰与“提高”学生自改作文能的有效途径。
一、精当范改,指导引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标》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作文批改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学生刚接触修改作文时,我先引导他们从简单的修改处入手,让他们在简单处找到兴趣,树立信心。
        (一)点开始
        从教以来我几乎都在高年级担任语文教学,每接一个班我都很注重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针对束手无策的零基础修改作文的学生时,我会找1-3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复印好分发给学生并现场投影修改,在这评改中除了教会学生使用统一修改符号,还把最简单的修改方法“订、增、删、调、换、赞”教给他们:订,是订正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符号;增,是增补遗漏的重点词或句;删,是删掉无病呻吟、多余的词或句;调,是调换影响谋篇布局的词、句、段的位置,是它更通顺,更有表现力;换,是更换意思表达不准确或不恰当的词、句;赞,对优美的语句、生动准确的词语给予点赞,可在相应的位置上画上波浪线、红五星。通过一系列点的结合修改,即使中下生拿到的一篇作文,也有章可循。
        (二)面深入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动机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在点的修改基础上,我进步加深学生的修改范围和要求,一是改结构,要看作文布局是否合理,段落清不清晰,过渡衔接是否自然;二是改中心,要看内容是否相合题意,主题是否明确;三是改材料,主要是看材料的选取是否得当,是否符合本次作文的中心要求。如果说“点”是初改者的雪中送炭,那么“面”就是他们的锦上添花。
        二、循序渐进,培养能力
(一)分组批改,以优带差。
        在范改中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后,我就将学生按好、中、差分成四人或六人为一个小组,这样一人就可以从其他同学(每人最少看三篇作文)那得到比较好的借鉴,做到以优带差、取长补短。修改时,人手一份同组其他同学的作文,看完后交换进行。在改的过程中将错别字、不通语句做好记号,并修改好,对好的词句可以用圆圈、波浪线画出来,并给予点赞,接着把自己对这篇作文的疑点和建议在修改本记录(每生一本)下来,然后,小组成员结合每一篇作文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讨论,并在修改本写好个人对所看作文的眉批和总批,最后由小组长把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抄到相对应的作文本中。

这一过程中,我做好巡视,找出各小组的亮点和不足,并及时在班级中展示,让其他小组的学生也发表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说自己的收获,我再做相应的指导和鼓励,以诱发学生的修改热情。
        (二)两人一组,互批借鉴。
        经过一段时间的分组批改,很多同学的修改能力都有所提高,这时就可以缩小小组人员(两人一组)让学生进行互批互改,这样每人修改一篇,时间就比较充足,修改就更加到位,意见就更全面。这两人一组可以是同桌,也可以学生自己找合作伙伴,两人先互看对方作文,边看边修改,并把要商讨的疑点在修改本记录好,完后一起交流修改意见和疑点:可先赞赞对方本次作文的优点;跟对方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修改他的作文;问问对方对自己的修改满不满意;听听对方当初这样写的原因,最后结合同学的修改意见各自修改自己的作文,相互对比借鉴。这样,学生不仅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而且也从同学的作文中得到长处,为下一步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打下基础。
(三)自评自改,不断提高。
        作文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学生要“自能作文”,还要“自能改文”。而学会自改的能力必须让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动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自我检查,自我评改,自我总结。由此可见,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自己作文是势在必行。在有了小组互批互改的经验后,我就放手让学生自修的作文。这时,我要求学生在自改时除了把握基本的修改方法,还要结合本次作文要求重视细节上的修改,这也是学生最容易忽略的环节。如:在写《变形记》中有个学生写她是一朵云,随风来到一望无际绿草如茵的草原,在这她把一眼能看到的草原、牛羊、鸟、蒙古包等景物的各处特点都写出来了,但并没把这些景物连成起来构成的美丽画面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进行进一步阐述。这时我引导学生细读读,并问她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有没有想出怎样修改,她说:“老师,我觉得我的这些句子好像是单独成立,句句之间根本没有联系,如:眼前是一望无际绿草如茵的草原,马在疾驰,羊在散步,这几个景点其实我可以借用《草原》一文中的比喻句把它们连起来。”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学会自我修改,还会说出修改理由。这一自改环节老师要让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酝酿。这样,既能让学生细品自己作文中的优美语句,又能让他们收获自改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就如叶老所说的: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也就达到作文教学“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三、老师评价,激发热情
        老师评价是在学生在完成所有修改后,不管是互批互改,还是自己修改都是由学生主导,都是诱发学生能主动、热情地去修改作文。如果这时教师对学生作文批改不到位或批改不当,都会扼杀学生的写作兴趣;又或者对批改者的批改意见和建议没有做出评价或反馈,学生的修改热情也会节节减退,这对培养学生自主修改能力和习惯是很不利的。但老师的评价也不是投其所好地盲目激励,对批改不到位或不当的作文,教师要重新纠正,并给出正确的指导意见;对批改者的批改意见也要认真查阅,对于不当之处,给予指正。这样的师生互评让师生情感得到了交流,智慧得到了碰撞,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改能力。有个学生对我说:“老师,我以前认为改作文就是老师的事,虽然家长和老师也叫我们写好作文后要去改改,我也尝试过,但除了订正错别字再也找不到要改地方,现在结合我们俩的互改,我知道了要改的地方有很多,也知道抓住哪些要点去改,每每看到作文上的‘优’,真正体会到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修改兴趣,我会把每一单元中优秀的作文和批改意见收集起来,定期在学校作文集和班级的班报展示,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修改兴趣和能力。
        总之,学生作不是写了就完事,而重点是会改。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作文教学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和能力,,要让学生自己掌握一定的修改作文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3] 管建刚《我的作文评改举隅》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3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