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以《窗边的小豆豆》为例

发表时间:2021/4/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4期   作者:胡娟
[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胡娟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简青芙蓉学校  414500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笔者利用语文课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导读及交流活动,取得了好的效果。以班级为单位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交流分享的读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在课堂上得以充分展示。这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较有效的形式,也是引领学生走向深度阅读的一种方式。鉴于此,本文以《窗边的小豆豆》为例对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窗边的小豆豆》
一、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
        很多语文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之所以没有取得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其主要原因便是教师并没有为学生创设出一个精彩纷呈的教学环境,导致很多学生并不能够真正地将自己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语文课堂之上。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手法,利用身边的各种道其将学会带入课堂之中,让学生意识到语文知识就存在于实际的生活之中,并且能够切实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学生能够因此意识到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一些农村小学并没有积极引进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语文中的很多知识点并不能够凭借较为生动的手段进行全方位地展示,大大削弱了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
        2、教师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的农村语文教师为了追赶课堂进度,在课堂上仍然以自己作为主体,过于强调授课速度,在课堂上没有给学生留有很多的思考时间。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无法对语文课程内容的核心内涵进行深刻的理解。并且,语文是一门注重文学积累的学科,学生需要自己进行主动的钻研、不断积累才能够对知识的核心内容加深理解,然后才能真正将语文知识用于实际的生活当中。很多语文教师急于求成,直接将很多的语文结论展现在学生面前,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考试成绩无法在多次的练习后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1、了解书名的由来
        这本书的书名是《窗边的小豆豆》,书名仅仅是指坐在窗边的小豆豆吗?有没有什么其它的含义呢?了解书名的来由,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1)窗边有边缘、离群的意思。窗边族,在日本指的是那些被人们冷落了的人群。
        (2)小豆豆小时候爱在窗边看宣传艺人演出,一年级就被退学了,是个天真可爱的小朋友,也十分淘气和顽皮。
        2、赏读书中经典语句
        书中有许多的语句看似平实,却直人内心,如沐春风;让人回味,引入深思。于是,在课堂上我带领学生重温这些语句,读出不一样的感受。
        (1)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
        (2)“能永远和这个人在一起就好了。”这是小豆豆第一次见到校长小林宗作先生的感受。幸运的是,校长先生那时也和小豆豆一样,怀着相同的感觉。
        (3)“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虽然别人觉得你有好多地方不像一个好孩子,但是,你真正的性格并不坏,有好多好的地方,老师理解你。”小豆豆明白这一层意思,是在几十年之后了。不过,当时的小豆豆虽然还不能理解先生话中的真正的含义,但在她心中,也有了“我是一个好孩子”的自信。或许正是这句宝贵的话,决定了小豆豆的一生。


        (4)在巴学园,所有人对对方的困难都能互相理解,互相帮助。这一点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成了巴学园中很自然的事情。
        3、感受巴学园特别之处
        这本书让学生记忆深刻的莫过于这个特别的巴学园了,与众不同的教室,与众不同的课程,与众不同的校歌,与众不同的午餐等等,都让学生津津乐道。在交流中,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既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又引发了思考。同时,学生对这样一所特别的学校也充满了向往。
        (1)巴学园里用废弃的电车来做孩子们的教室和图书室;
        (2)孩子们带到学校的午餐盒中要准备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为的是摄取均衡的营养;
        (3)孩子们在游泳池里锻炼时,不分男女、不论健康与残疾,全都赤裸着身体,大家谁也不穿泳衣,但是谁也不歧视、害怕谁;
        (4)孩子们每天想上什么课、什么时间段上什么课,都不受限制,可以自由选择。
        4、围绕主要人物畅谈感受
        讨论是整本书阅读交流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但能深化学生对书籍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组织学生从主要情节入手,有目的地进行讨论。整本书阅读的交流,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又要通过细节的挖掘,牵一发而动全身,促使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
        这本书中,毋庸置疑,小豆豆是主要人物,但是小林宗作先生,小豆豆的妈妈等也都给学生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印象。于是课堂上我设计了以下三个话题,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与交流,以获得更多的体验与感受。
        (1)本书共有六十一个故事,记录的都是小豆豆的童年生活,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的真实、生动和有趣,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个故事?为什么喜欢?
        (2)在你印象中,小豆豆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卿
        (3)你最喜欢小林宗作校长的哪点做法?
        5、交流展示学生的读后感
        课前指导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摘录下来,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与体会,从而逐渐培养起学生读思结合、读写结合的学习习惯。
        书中主人公小豆豆的形象也可谓是让人过目不忘。她淘气、调皮,但也善良、可爱,是一个性格鲜明的小女孩。在她的身上,学生不仅读到了有趣的故事,更感受到了孩童的那份特有的纯真。学生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写了读后感,表达了自己真切的感受和深刻的体会。特选取了学生读后感中的部分片段以作分享。
        6、延伸阅读
        学生的课外阅读离不开课前、课堂和课后,在阅读这本书的基础上,适当推荐学生阅读这套书,学生一定是满怀期待。另外,通过交流与分享,学生的感悟也许会加深,理解也许会更深入,所以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再读这本书,再写读后感,有效做到读思结合,读写结合。
        (1)推荐《窗边的小豆豆(新版)(套装全6册)》。
        (2)重读《窗边的小豆豆》,再写一篇读后感。
三、结语
        随着教师将《窗边的小显显》带进教室和学生共读,小林校长播下的教育的种子,也会透过文字在教师与每位学生的心中发芽。而师生共读,共同探讨,对冲破阅读教学“碎片化,快餐化,浅阅读”局面的有益尝试,正是“巴学园”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朱义来.探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共同体构建策略[J].小学时代(奥妙),2018,(2):5.
[2]阎秋.读出幸福来——小学语文"幸福共读"课题手记[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27):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